邱靈
專業服務機構是聯系溝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等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關鍵要素的“橋梁”,對促進區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新型專業服務的可及性、經濟性和功能性,已成為科技型初創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通過北京中關村孵化器、初創企業及專業服務機構的座談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初創企業的專業服務需求和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發展的供給瓶頸,把握“互聯網+”產業跨界融合趨勢,精準施策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更好促進新型專業服務機構與創新創業企業協同發展。
一、傳統專業服務加速轉型,新型專業服務機構涌現
專業服務是指應用某些專業知識和專門知識或者大量實踐經驗為客戶或消費者提供某一領域特殊服務。目前國內外并未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單獨劃分專業服務業,其往往與商務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交叉融合。基于中關村孵化器座談和初創企業問卷調查,與創新創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服務業主要涵蓋十項領域:企業開辦代辦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律師及法律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及認證認可服務、企業管理及咨詢服務、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會議展覽及內容推廣服務、金融服務等。
與傳統專業服務機構相比,新型專業服務機構主要是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在特定領域提供技術服務。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傳統專業服務依托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轉型升級,并涌現出一大批新型專業服務機構。如,某法律領域專業服務公司圍繞事前制度完善、事中風險防控、事后糾紛處理三個維度,提供公司治理、業務合規、合同管理、勞動人事、知識產權、財務賬款等六大模塊化服務,為企業打造“可依賴的云端法務部”。某綜合性專業服務公司針對搜索耗時、成本較高和質量較差“三大痛點”,提供知識產權細分品牌“快譽知產”、財稅細分品牌“快合財稅”、工商細分品牌“快奕工商”等專業子品牌和一站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平臺+自營+SaaS”智能化一站式綜合服務。某人力資源領域專業服務公司創建一站式線上線下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為企業用戶提供社保/公積金代理、商業保險、薪酬服務、服務外包、勞務派遣、人力成本優化等一站式智慧人力資源共享中心解決方案。某知識產權領域專業服務公司獨創智能化專利情報與預警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創新與專利情報、發明創新工具、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價值評估、專利分析運營等知識產權服務。某知識產權領域專業服務公司運用“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模式,提供從商標代理到知識產權檢索查詢、研發導航、預警分析以及知識產權布局、挖掘、保護和商業化全鏈條服務。某財稅領域專業服務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智能化、自動化財稅管理,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代理記賬、納稅申報、財稅咨詢、工商注冊、人資社保等。
二、專業服務需求與日俱增,有力支撐企業創新發展
對中關村初創企業進行在線問卷調查,收回問卷582份,有效問卷570份,有效率超過95%。從供給視角來看,初創企業基本為民營企業,普遍提供一項或多項專業服務,提供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企業數量占比超過七成,其客戶分布在北京之外的占比超過六成。從需求視角來看,初創企業普遍具有專業服務需求,超過九成初創企業存在一項或者多項需求。服務需求位列前三的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金融服務,采購服務位列前三的是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檢驗檢測及認證認可服務、知識產權服務。
從初創企業發展階段來看,超過半數的初創企業成立時間為3—5年,其服務需求位列前三的也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金融服務;企業成立超過3年,對企業開辦代辦服務、律師及法律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管理和咨詢服務、會議展覽及內容推廣服務等服務需求明顯增長;企業成立超過5年,對人力資源服務、檢驗檢測及認證認可服務、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服務需求有所增加。從初創企業人員規模來看,人員規模10—100人的初創企業占比超過3/4,其服務需求位列前三的還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金融服務;人員規模超過100人,對會議展覽及內容推廣服務需求明顯增加。從初創企業細分行業來看,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這三大領域的企業數量占比達到超過六成,對軟件和信息服務需求很大。
三、精準對接新型專業服務,更好促進創新創業發展
(一)聚焦需求,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專業服務體系
首先,初創企業普遍具有專業服務需求。中關村初創企業主要集中在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這三大領域,其中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的專業服務需求尤為突出。中關村要以軟件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為重點,加快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專業服務體系。其次,不同發展階段和人員規模的初創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存在明顯差異。中關村初創企業主要集中在創立時間3—5年、人員規模10—100人這個發展階段,注重對接軟件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金融服務等新型專業服務的同時,也要逐步加強法律服務、管理咨詢服務、會展推廣服務等新型專業服務。最后,專業服務往往與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交叉融合。新型專業服務機構要深入把握基于“互聯網+”的產業跨界融合發展趨勢,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促進新型專業服務內容、模式乃至業態的創新發展。
(二)創新供給,搭建有效對接初創企業服務需求的發展平臺
中關村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發展存在“兩頭在外”問題(即初創企業大多是新型專業服務機構,需求方多在中關村乃至北京市之外,孵化器也很少采購在孵企業的新型專業服務;初創企業大多有新型專業服務需求,供給方多在中關村之外),尤其要注重搭建新型專業服務機構有效對接初創企業的發展平臺。一方面圍繞中關村初創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制約,著力破解市場需求少、企業融資貴、人才招聘難、場地租金貴等突出問題,培育壯大本土新型專業服務機構。另一方面針對中關村初創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多、集中度低的低頻使用特性,要加強知名新型專業服務機構與孵化器及重點園區的交流合作,降低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的獲客及匹配成本,更好服務初創企業發展。
(三)精準施策,助推新型專業服務機構與初創企業協同發展
首先,加大對本土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的政府采購力度。針對中關村新型專業服務初創企業技術實力和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孵化器與在孵企業相互支撐不足等問題,通過政府采購方式扶持壯大一批新型專業服務領域初創企業,以此推動中關村新型專業服務的流程化、標準化、品牌化,提升新型專業服務初創企業與知名科技企業、孵化機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培育形成新型專業服務領域的本土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
其次,加大對專業領域垂直一體化綜合性服務機構的政策支持。目前中關村對垂直一體化綜合性服務機構的政策支持與一般孵化器并無區別,均以運營或房租類資金補貼為主。但這些機構的成本投入并不以運營或房租為主,實際能獲得的資金支持很少。下一步,需要從技術研發、培訓輔導、投資能力、國際化拓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同時,推進這些機構與創業投資基金的合作,探索建立垂直一體化綜合性服務機構與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聯動機制,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制定合理的退出和分成機制,形成有利于培育壯大創新創業企業的投融資環境。
最后,加大對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的市場對接。針對通用性專業服務門檻較低、服務機構良莠不齊,而特色化新型科技服務機構品牌認知度不高、市場拓展困難的發展困境,探索構建中關村新型專業服務機構庫。組織推薦知名新型專業服務機構與重點園區、孵化器及創新創業企業開展合作,降低供需雙方的市場匹配成本。以軟件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重點領域為突破口,通過設立專業服務券等方式,支持特色化新型科技服務機構有效對接中關村初創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加快提升新型專業服務機構的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影響力。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支持建立中關村新型專業服務聯盟,為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全鏈條專業服務。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