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燕梅






在閱讀《課的閱讀與編寫》中了解到課的結構可以分成“課文系統”“助讀系統 ”“知識系統”“作業系統”。教師備課時會把課文結構分解,對課文知識進行分析,再進一步教學。其實教學中有教師的教,就有學生的學,既然教師在用教材教課文時,需要對課文進行分析處理,為何學生在學習時就不能進行文本結構的分析梳理呢?筆者嘗試引導學生以教科書閱讀四大系統對課文進行標注和梳理,以教科書閱讀的方法指引學生明晰課文學習內容與目標。
一、認知四大系統
在學習四大系統標注前,先讓學生觀察書本編寫結構,找出一篇課文包含哪些內容,學生找到了課題,課文的正文,還發現正文旁有插圖,有很多替換練習,再翻至課文后面,有系列的聽說讀寫的練習題,還有的配有歌曲及詩歌,以及Sound family,Word family等。繼而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一篇課文里包含了那么多內容?于是學生開始探討,如猜測課文標題是為了交代整篇課文的主旨內容,插圖為了幫助理解課文等。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分析課文結構,發現課文內容涵蓋多方面,可分成若干部分進行學習。該如何劃分學習呢?于是指引學生認識課的四大系統:“課文系統”“助讀系統 ”“知識系統”“作業系統”,把課的四大系統用于英語課文結構的劃分,明晰英語課文的學習內容及目標。
1.探討式尋找課文系統
首先劃分“課文系統”,學生找到課題和正文為課文系統,用“Title”標注題目,發現題目中還有單元題目與課文題目,于是可細分為“Title Module”與“Title Unit”,正文內容為“Text”。通過一找一標的探討,大家就約定標注:
2.分析式尋找助讀系統
在探討式找到課文系統后,繼而學生在書本中尋找助讀系統,學生從字面理解,就是“幫助閱讀的系統”,究竟哪些屬于英語課本中的助讀系統呢?學生發現課文正文上的如“Let’s talk” “Let’s read”的小標題是助讀系統。 “為什么呀?”——“因為書本提示我們去談話,去閱讀啊!”是的,如此分析,正給大家帶來思考:標注是有目的的,就是讓我們知道每個部分都有著其指示意義,這正是助讀系統在課文編寫中起到的導向作用。分析思考課文中每一部分的作用:如英語書上還有大篇幅的插圖,還有旁邊的詞條和小圖片等都有著提示作用,是幫助我們閱讀的。于是在分析整理下把助讀系統分為幾部分:
3.歸納式劃分知識系統
貫穿于課文中還有Sound family,Word family等,這是課文結構編寫的一部分,又體現語言知識的內容。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包含: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因而課文中呈現的這五部分內容可歸納劃分為知識系統:
4.發現式標注作業系統
在課文正文后有系列的練習,作為加深鞏固所學內容之用。學生劃分了課文系統、助讀系統、知識系統后,顯而易見地發現課后Fun with language部份內容可為“作業系統”,在作業系統中圍繞課文內容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訓練。在此系統中可標注“?”,并讀題圈出關鍵詞,以進一步理清作業系統的作用。
二、介紹系統用意
學生在探討分析中了解四大系統的劃分,在英語課文中標注出來,明晰了課文結構的組成,為進一步閱讀做了記號。標注是為了進一步閱讀,這正是讓學生在標注的同時思考:
在課文系統、助讀系統、知識系統、作業系統中知道些什么?
1.課堂活動實施步驟
(1)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召集種子,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標注課的四大系統;
(2)以獨學形式對課的系統進行標注;
(3)然后進行對學,學生對子間互相介紹在各系統中知道些什么;
(4)接著進行展學,學生展示系統標注情況并介紹在系統中所知悉內容;
(5)最后進行評學,其他同學對展學內容進行亮點肯定和建議補充。
2.課堂活動注意問題
(1)自主性:學生在教科書閱讀四大系統標注的過程中自主完成,自主分析劃分四大系統;
(2)規范性:以達成共識的符號進行標注,助于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3)完整性:清晰完整地介紹各系統的分布及在系統中得到的認知;
(4)互動性:在完成自主標注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對系統的認知及各系統內容的了解,并互相評價學習。
3. 課堂活動案例
如廣州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2中,學生通過獨學,獨立標注課的系統,在展學環節介紹助讀系統:Good afternoon, I’m ... . Let me introduce, this is “Assistance-Picture”. I know this picture is about Dragon Boat Festival. Some people are having a race. Some people are eating and drinking. Another picture is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They are watching the moon.
在Unit 12中,另一學生在展學中匯報作業系統中指出:This is “Exercise”. I know the key word in Exercise 2 is “write”. 隨后,其他學生評學:補充建議此題還有關鍵詞為“compare”,因為在課文系統里呈現的是不同節日,在作業系統中此題圍繞不同節日進行比較。
學生在閱讀中標注,在標注中思考,對四大系統的標注不僅僅停留在標注的層面上,更是為了進一步閱讀而有所收獲。
(三)著重梳理知識系統
《英語課程標準》中總目標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總目標。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其中語言知識包含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五個方面,語言知識部分滲透在每課課文里,我們結合新舊知識關聯,梳理知識系統部分內容,以促進在教科書閱讀中掌握新知的能力。
1.歸納整理,以規律讀語音
以廣州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為例,學生已掌握開音節、閉音節和較多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學生可結合規律,尋找課文中新單詞與之符合的發音規律,并嘗試遵循發音規律進行讀音。
如在Unit 11語音展學環節中,學生找到了mooncake,race,發現a-e發/ei/音。gift,wish,lucky中i發/i/音,u發/?蘧/音。還有一欄是找出含有字母組合發音的單詞,并找出發音規律,在表格中看似只有一個要求,但字母組合卻有數十個,需知道單詞中含有哪些字母組合,并歸納出字母組合的發音,還要延伸這些規律用于學習新單詞的讀音。另一學生自主匯報:找到each中的ea,ch,other中的th, er, moon中的 oo,wish中的sh,lucky中的ck。學生在歸納整理中找到了字母發音規律,并進行歸類分析,然后進一步延伸運用。語音知識的梳理正是為了找出單詞發音規律——歸納發音規律——運用規律讀語音,這是學規律,用規律的方法。
1. 以舊帶新,以方法學單詞
表中指引學生把新單詞與已學單詞聯系起來,找到聯系方法進行學習。
如在Unit 11詞匯展學環節中,一學生介紹新單詞race,聯系舊單詞face ,他發現兩個單詞的后半部分“ace”是相同的,他找到了新舊知識的相同點。另一學生評學時點評到:肯定了這位同學聯系新舊知識的相同點,并補充說明了“ace”在讀音上和寫法上是相同的,還有不同點是兩個單詞的開頭字母,把“f”改為“r”就是今天將要學習的新單詞“race”了。這位同學的點評讓每個同學都聽得更明白了。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不僅可以找相同點,還可以強調不同點,可通過讀音、寫法或意思上進行比較,從而尋找方法學單詞。
2. 以舊比新,以比較學語法
梳理Grammar語法知識部分,語法知識涵蓋多方面的語法知識點。以廣州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為例,筆者選取了詞組、句子、時態三部分讓學生梳理語法知識,讓學生用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比較學習。
在Unit 7語法知識部分的梳理中,學生在梳理詞組部分發現很多新的詞組其實是已學詞組,通過比較發現是時態不一樣,如went shopping與 go shopping, cleaned my room 與clean my room,詞組意思一樣,可動詞形式不一樣,繼而發現本課課文中出現的時態是新知識點。學生在比較中找出語法知識點的聯系,既同又不同的時候,著力于不同點學習新知。
3. 分門別類,以分類劃功能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附錄4功能意念項目表》所列的類別和項目,把課文內容按類別項目劃分,以明確課文內容所體現的語用功能,并在課文中找出相應句式體現所表達的功能。
4. 圍繞主題,以要素談話題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附錄5話題項目表》所列的類別和項目,把課文內容劃分為相應的類別項目,圍繞主題,找出關鍵要素進行仿寫。
在Unit 12課文中,學生明確課文話題為“節假日活動”,列出課文中“5W1H”要素的句子,仿照話題寫話。如學生抓住Spring Festival的時間、活動等進行仿寫,圍繞節假日活動的話題展開寫話。
著重梳理語言知識部分,讓學生明確課文學習的目標與內容,并以歸納整理,新舊聯系的方法遷移學習新知。
學生從認識教科書閱讀四大系統到學會標注,從學會標注到學會介紹四大系統的主旨內容,再從梳理知識系統到明確課文目標內容,一步一步進行探究學習,促進思維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