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數學計算是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促進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和數學核心素養發展。本文從創設情景、巧設導入、夯實基礎、拓寬平臺四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促進學生數學素養全面發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要提高數學計算課教學成效,應注重創設學生喜歡的多種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調動學生計算學習的積極性。
一是創設多種情境激發計算興趣。可利用多媒體手段、數字游戲、計算比賽、小組合作競賽、搶答、“開火車”、復習舊知等方式來創設教學情景,比如,進行三年級的“螞蟻做操”乘法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學習興趣,可在復習舊知環節,創設“開火車”游戲教學情境,復習整十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在游戲中,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開火車”計算比賽。通過這樣的游戲情境,既能有效復習所學舊知,又能激發學生對本課計算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二是培養積極情感激發計算興趣。要注重采取多方面措施,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積極為學生創造計算學習成功的條件,讓學生體會到計算成功帶來的喜悅。
【教學片斷1】
1.(復習舊知)以小組為單位,采用 “開火車”的游戲方式進行復習,是學生回顧兩位數與一位數相乘的基本方法。
2.出示20×4=,30×3=,50×2=,12×4=,43×2=,33×3=讓學生直接說出答案。
3.復習三步計算法、列表法來求12×3的積,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計算方法的練習,進一步回顧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本環節設計多樣化的練習,主要是突出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運用游戲導入方式,進行舊知復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舊知復習互動的積極性,并為下一環節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計算奠定基礎。
二、巧設導入,激活課堂教學
新課導入是激活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巧妙設計課堂導入環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加強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與運用。
一是加強課堂導入設計。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環節的內容時,首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年齡特點來進行設計。由于小學生上課易“走神”“溜號”,注意力難集中,沒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導入既難以發揮作用,也不受學生喜歡,因此在導入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特點,提高導入內容的趣味性。其次是掌握導入設計原則。要提高課堂導入效果,達到激活課堂的目的,需要教師掌握導入設計的原則,即堅持針對性、啟發性、關聯性、互動性等原則,才能提高導入設計質量。第三是重視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能否通過導入激活課堂的關鍵在于調動學生參與導入互動積極性,為此要加強這方面措施設計。
二是巧妙導入激活課堂。可利用直接導入、設置懸念導入、問題導入、溫故知新導入、情景導入、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等方式導入新課內容。
【教學片斷2】
引入:同學們,大課間的時候我們經常做什么呀?
學生回答:做廣播體操。
師:大課間的時候我們都要排著整齊的隊伍去做操,快看,一群螞蟻也來到操場站隊做操,你們看它們站的多整齊啊!(出示圖片)
揭題:現在,同學們看一看螞蟻做操中存在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并利用前面學過的乘法知識,就能提出求螞蟻總數方面的乘法問題。在此環節中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
學生匯報:(教師可點名選擇任意小組進行回答)從圖片看出一行中存在12只螞蟻,總共是4行螞蟻,從圖片中可以求出這樣的問題:能求出做操的螞蟻總共是多少?
師:哪個同學說一下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12×4=
師: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學過,大家能用口算的方式求出來嗎?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且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計算方法,就能列出算式并分步進行計算,最后求出結果。(討論后匯報)
師再問:還有沒有與上面不同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
學生回答:豎式計算。
師引導:乘法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豎式該怎樣寫呢?
本環節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似的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并培養學生發現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自然會想到12×4的算式,并嘗試在“點子圖”上圈算,這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嘗試用不同的圈法和口算方法。
三、夯實基礎,重視能力遷移
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升學生數學計算素養,需要在教學中夯實計算基礎,重視知識能力的遷移,加強算理、算法教學,才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數學計算基礎。
一是加強概念與算理教學。要為學生講明白數學概念與算理,教師可通過教具直觀演示、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講解,就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和算理,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與法則,可為數學計算奠定知識基礎。
二是重視多樣化算法教學。要夯實計算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與速度,需要讓學生掌握多樣化的計算方法,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計算方法多樣化教學。
三是重視數學計算知識遷移。在學習新的計算法則或計算方法時,引導學生進行算計法則、方法等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復習舊知識,把遇到的問題進行轉化,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法則、方法等,有效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遷移。
【教學片斷3】
師:同學們要掌握這個豎式每一步計算的目的是什么,并要規范書寫。
出示豎式
學生觀察豎式,并與加、減的豎式進行比較,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也就是一位數4要和兩位數12個位上的2對齊。
師:可讓學生利用表格把自己計算中的想法說一下。
學生匯報交流:
第一步是進行個位上兩個 數相乘,即2與4相乘可求出結果是8,把個位數對齊。在此過程中可把12拆成10與2兩個數,2 × 4=8,根據點子圖,我們知道有4列,每列2個,一共是2 × 4=8個,所以這一步的意思就是4個2是多少。
第二步是進行十位與個位數相乘,并把相應數位對齊。根據數的組成,我們把12分成10和2,10 × 4=40,根據點子圖,我們知道有4列,每列10個,一共是10× 4=40個,所以這一步的意思就是4個10是多少。
本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類推解決問題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四、拓寬平臺,豐富訓練形式
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拓展計算教學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的強化訓練,才能達到計算教學的目標。
一是拓寬平臺豐富訓練形式。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還要注重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估算能力,通過多種平臺與形式的訓練才能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真正提升。例如,口算也稱心算,就是不借助計算工具進行數學計算,通過口算訓練能使學生的計算思維,它對提高筆算的速度有很大幫助,同時隨著口算能力的提升,筆算能力也會有效提升;通過對學生進行估算能力訓練,能為學生掌握簡便運算、檢驗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提供幫助,因此教師可在每次教學前,利用比賽、游戲方式在課前幾分鐘時間進行口算、估算訓練。
二是強化計算應用能力教學。要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數學計算有機融合,這樣能使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發展。例如,教師可創設實際問題情景,從問題情景中引入數學計算,可從相并、相差問題情景中引入加減法計算,從位數、份數問題情景中引入乘除計算。
【教學片斷4】
1.出示教材第53頁“練一練”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學生先獨立完成圈點子圖和計算,然后小組討論,反饋討論中遇到的問題。
2.出示教材第53頁“練一練”第2題,算一算,并說一說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先讓學生算一算,然后指名匯報,引導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的意思。本環節練習可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能達到初步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同時學生還能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之,計算教學對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教師高度重視計算教學,應注重通過創設多種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計算興趣,通過巧妙的課堂導入設計,有效激活課堂,構建活潑、高效、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重視算理和算法多樣化教學,豐富計算訓練形式,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就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