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梅


寫作導學案是英語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寫作材料,以學情為本,制訂出的適合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探究、自主創作的材料依據。將導學案有效地運用到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寫作水平。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設置兩個任務,分別是課前提問和資料收集。比如深圳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1 People around us作文課 A person I love的課前預習部分可以設置幾個小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Who is this person?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Why do you love him?這三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是可以提前讓學生確定本單元的話題就是寫人的,讓學生提前去收集描寫人的相關詞匯。
二、課堂探究
課中探究是寫作導學案的核心部分,這部分由一個個的小任務組成,每個小任務由淺入深,最后讓學生順利完成寫作的任務。導學案的課堂探究編寫可以采用PWP模式,即:寫前(Pre-writing)、寫中(While-writing)和寫后(Post-writing)。
寫前的準備活動主要通過一系列的任務鋪墊讓學生由舊知引入新知,掌握習作的結構框架,輸入相關的詞匯和句型等基本素材,讓學生順利進入寫作任務中。作文課 A person I love,可以讓學生如何寫人設計任務進行頭腦風暴,用盡可能多的詞匯描述人,將自己思考出來的詞匯寫在導學案上。
比如描述職業、外貌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通過以上的設計學生大概知道了描述人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讓學生正確理解語言交流活動的內容,收集寫作的素材,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接下來,課堂探究課堂教學借助導學案繼續展開。在頭腦風暴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習作的內容概括文章的寫作框架。為了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更為清晰,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上設計以下表格,讓學生首先以對話形式學習例文關于My dad的文章,在充分與同伴交流、熟悉寫作的要點后,根據表格完成相關信息。(見表1)
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進入了正式寫作的環節。在寫作之前,教師應該提供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同時,直接呈現相關的詞匯和句型,讓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有話可說。可以在導學案上設計“詞匯激活”和“組詞成句”的表格。(見表2)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可以查看導學案上的素材,分析、理解和正確運用所積累的素材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則在班級巡視,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導學案課堂探究的活動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寫作任務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三、課后反饋
寫作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因此課后反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作文上的基本錯誤已經標出,教師需要在課后反饋中重點對學生的習作提出修改建議,通過寫評語、面批和打分等方式,把所有的反饋都在導學案上,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或多次寫作通過反復修改,教師可以把修改作文布置成作業,或者布置類似的一篇作文。對于優秀的作文,也可以把優秀作文張貼出來,讓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寫作充滿自信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