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對高雅藝術和審美情趣的追求,是情感體驗與情緒表達的過程。音樂同時包括內容美與形態美。用不同的音樂要素可以構建不同的音樂語言,從而表達作者豐富的創作情感,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美育教育是學習審美最重要的內容。讓學生在音樂中聆聽美、感受美,既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共情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素質素養。所以,高中音樂教育需要做好美育教學。本文基于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教學現狀,闡述了具體的育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美育教學;育人策略
引言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良好發展。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將美育合理滲透,根據學生的審美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溫馨、愉悅的音樂氛圍下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掌握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使高中音樂教學有效開展。
一、高中音樂教學中美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不重視美育功能,學生缺少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美育教學的發展,部分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師時,只注重對于教材內容上的講解,不活躍課堂氣氛,師生之間沒有良好互動,導致學生喪失音樂學習的興趣,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較為薄弱,從而無法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二)教學觀念死板僵硬,學生缺少音樂體驗
部分音樂教師缺少正確的教學觀念,沒有將美育當做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不論是在樂器、音樂知識、歌唱活動等,都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進進行教學,導致教學觀念與美育不相符。同時,音樂是藝術教育的一種,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要體現出藝術教育的特別之處。但是如今的音樂教學更大程度上像是文化課,學生們缺少較好的音樂體驗。
(三)教師教學手段落后,學生缺少審美能力
現如今很多學校將文化課當做教學重點,認為音樂教學只需要讓學生欣賞歌曲,學習基本的音樂知識就足夠,但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再加上音樂器材不夠豐富,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在音樂賞析中,審美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功能
(一)音樂鑒賞學習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從古至今,音樂的作用從不僅僅是娛樂和消遣,更是教化育人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在學生的教育生涯當中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而音樂正是美育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實現是培養新社會性格的藝術措施,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美育的功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在不斷被深入挖掘。
(二)音樂是一種情感教育,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滲透美育,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實現心靈的凈化,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音樂教育涉獵廣泛,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而不同階段的音樂作品也能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了解更多文化背景,學習歷史知識,通過了解作者生平、所處時代,體會不同題材、風格的作品,掌握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更能接觸不同時代、地域、民族等作品…其中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地理、民族等多方面的知識在互相滲透過程里,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思維遷移能力的過程。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美育功能的實現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情景教學模式,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鑒賞的時候更加身臨其境。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多元化,重點突出以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引導學生對音樂深入的理解與把握,體會音樂中豐富細致的情感,知道音樂在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影響影響。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重要性時,就可以嘗試播放經典影視片段,通過保留和去掉背景音樂的方式,讓學生將兩者進行體驗、比較,深刻理解音樂的魅力所在。不同情緒的音樂對于學生的情感引領作用是不同的,而同樣的場景配上不同的音樂自然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喜劇美的音樂給人幽默、歡樂、滑稽的情感體驗,換上悲傷的音樂便會讓人潸然淚下,這就是音樂的意義,也是電影升華的手段之一。
(二)以身作則,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與藝術審美
音樂教師是美育的直接施行者。他在對學生進行音樂傳授的時候,學生會很自然地將其作為自身的學習象征以及模仿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以及他對事物的認識和觀察,甚至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和習慣,都能夠成為學生對于審美和德育的示范。而這些示范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審美和德育,所以高中音樂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與藝術審美,將這些與自身內涵體現有關的內容,凝聚成教師的個人魅力,在和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的時候,通過自己的舉手投足去感染學生,從而完成高中音樂美育教育。這樣一來,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會得到極大豐富。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體驗音樂
音樂的學習不僅是曲面學習,掌握作品的背景和特點;更要通過沉浸式學習,體驗音樂對情感的渲染、烘托等多重情感。目前多媒體技術、新媒體等前沿科技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豐富的視聽手段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幫助學生從視覺、聽覺、感覺全面感受音樂的情感魅力。
(四)注重音樂分析,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擁有一可以發現美的眼睛,注重對于音樂的分析理解,使學生能夠鑒賞出音樂中的美好之處。音樂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生進行鑒賞以及探索,音樂中所包含的美麗是深層次的美,無論從音樂的旋律以及速度上,還是音樂中的歌詞,所呈現出的思想感情,都屬于“美”的元素。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發現音樂中的美、鑒賞音樂中的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育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塑造人類高尚情操,提升人類審美功能,塑造臻于完美素養和人格的有效捷徑。因此,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要教授的音樂課程內容,充分挖掘音樂美的實體,合理創造課堂情境。將課程內容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給學生帶來聽覺和視覺上的沖擊和享受,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在審美的情境之下耳濡目染,達到潛移默化向學生輸送美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冀.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淺析[J].北方音樂,2019,39(09)
[2]劉曉婷.在音樂鑒賞中感悟音樂藝術[J].藝術評鑒,2017(23)
[3]段喬喬.音樂與人類情感的聯系方式及其審美基礎[J].北方音樂,2015,35(23)
闞美極,女,1991年5月,黑龍江省綏化市,中級教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