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要:“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將文章寫作與實際生活相聯,使學生能夠意識到文章寫作途徑的多樣,提高寫作能力和技巧。在“生活化作文”的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側重點,以日常生活和校園生活為主,同時將生活中的樂趣引入課堂,拓寬作文的寫作形式和寫作素材,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為寫作積累更多素材。本文主要探究感悟生活真情作文,小學“生活化作文”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感悟生活真情作文;生活化作文;小學教學思考
引言: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作文占比較大,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同時也能鍛煉詞句的靈活運用,更加方便的抒發內心情感。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也有緊密的聯系,在新課標的深化下,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正確引導學生尋找生活素材,將寫作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得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所學大都來自現實生活,能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由于年齡小,還未形成固定的思維,部分學生在學習時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困難。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主,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創新精神也就是培養學生用新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并從中有所啟發。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敢于發現問題的精神,才能幫助其查漏補缺。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管控著,并不能直接將創新意識教給學生,也不能通過短時間讓學生學會創新。因此,為了盡快讓學生掌握創新方法,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教師應把學生置于主要地位,在創新活動中為學生創造適宜的氛圍與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找到新方法新途徑解決問題。不能只是單一的,從某個角度去判件事,必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創新,同時教師也應組織相關活動。在活動中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其全面發展[1]。
二、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經驗
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想要引入生活化教學,為學生積累素材,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注意,在觀察過程中不能盲目的觀察,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觀察,留意生活中發生的小事,積極地挖掘教材中有關生活化的元素,小學語文屬于一門基礎性人文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應積極挖掘語文教材中有關生活化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生活化教學效果。例如,有一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識字,教師可以在講授完本堂課的知識后,切勿千篇一律的布置抄寫等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報紙或書籍等查找生字生詞,并在相應的生字生詞旁標注拼音和釋義,這樣一來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教師還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也能把握的更加準確,有助于促進課堂質量和日常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學生良好發展。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多留意身邊的字詞,出門在外發現路邊的廣告牌或超市貨架上的介紹語時,把生字生詞進行簡單積累,回家后借助互聯網或其他途徑找到生疏字詞的釋義及正確發音。第二日,教師可以組織“生字生詞分享會”,邀請不同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積累的生字生詞,這樣的方式不僅實現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和詞匯量,為今后寫作打牢基礎。
2、加強學生生活化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教師應嘗試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語言來自生活,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的接觸大自然。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中有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為《我眼中的春天》,在練習環節,可以不局限于課堂內的練習,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帶領學生一同走進大自然。讓學生親自觀察花朵的生長狀態與各種形態,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靈感去創作,也能夠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寫作過程中也不必拘泥于描寫花或者草,校園里的任何風景都可以成為寫作對象,如此一來,通過走進自然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與大自然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觀察結束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享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除此之外,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在語文寫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3、舉辦寫作交流會,增進學生之間溝通
教師的責任就是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只有學生有興趣了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寫作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寫作交流會,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例如,教師確定好寫作主題為《故鄉的春天》,任何學生都能上臺發言,講述自己故鄉的美景。對于那些敢于表現自己,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2]。哪怕他們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教師也要加以肯定和鼓勵,注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提出的問題毫無意義,是在拖延課堂時間,不予以解答,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收獲到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語言功底。同時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奠基,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革新做貢獻。
結語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參與者,要始終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置上。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為主,很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學好語文,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如果去課堂缺少趣味性,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開小差,做一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行為。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教師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教學中,搭建生活化寫作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畢金書.探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3):39+38.
[2]吳學芳.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關于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的思考[J].讀寫算,2020(01):195.4F2A077F-4076-4C23-80F4-03ADEFAA09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