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戶外活動以幼兒為主角,圍繞某個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師的支持下,以個人、小組或團體為探索主體進行研討,在合作研究中主動學習知識、理解建構知識的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幼兒科學素養主要表現為對科學探究的態度、精神、方法和能力。幼兒園戶外活動關注幼兒的探索欲望及興趣,有利于幼兒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以生活經驗為源泉,幫助幼兒樹立科學探究的態度。幼兒進行科學探究需要的情感態度包括對科學和探究知識的興趣、好奇心、責任心、合作精神等。濃厚的戶外探究氛圍能激發幼兒自主求知、探索的內在動力。戶外活動開展的邏輯起點是一個幼兒感興趣的科學問題。當草叢邊排著隊有條不紊行進著的小螞蟻引發幼兒的好奇時,我們便開啟了探究生物奧秘的《小螞蟻大發現》項目活動的旅程;當幼兒圍觀種植園里紅紅的小番茄時,我們便打造了探究植物生長的戶外活動項目《嗨,番茄》;當幼兒對旋轉的風車感興趣時,我們便生成了《風車轉呀轉》……幼兒在一次次查資料、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將興趣從關注事物本身轉移到探究的過程中,一步步樹立了科學探究的態度。
以小組合作為形式,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精神。在戶外活動中,每位幼兒能夠自主選擇探究的任務,與小伙伴合作成立活動小組,在小組討論中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對教師或是同伴的探索結論提出疑問并做出解釋。如在《嗨,番茄》活動項目中,當“陽光組”的小組員發現自己組的番茄苗相較于其他組而言,枝繁葉茂的植株上只開了一朵孤零零的小黃花,于是他們進行了組內討論。小組長軒軒說:“我們的番茄是不是需要施肥了呀?”組員浩浩說:“不能施太多肥,不然番茄會死的!”組員柚子說:“我們要把番茄苗上多余的枝葉給剪掉……” 沒等柚子說完,組員雨欣立馬說:“沒有了葉子,還會開花嗎?”柚子接著說:“我和爸爸查過資料,如果枝葉太茂盛,就沒有營養去開花和結果了!”最終大家決定一起上網查找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了幼兒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以主動學習為特征,幫助幼兒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小螞蟻大發現》活動項目中,幼兒通過主動觀察、討論、實驗、調查、閱讀、采訪等方式獲得相關信息資源,積極思考具體問題,將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逐漸豐富并拓展,完善活動推進的思維導圖。如“螞蟻生活習性”小組生成了“螞蟻喜歡吃什么”的問題后,小組員進行了觀察和實驗,總結提出了“照顧螞蟻”的五部曲;“螞蟻外形特征”小組生成了“小螞蟻的觸角怎樣傳遞消息”的問題。在對生成問題的探索中,幼兒自主預測、實驗、記錄、驗證,經歷了一個“像科學家一樣想事情、做事情”的實踐過程。
以問題探究為中心,提升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戶外活動項目應以探究問題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如在活動項目《風車轉呀轉》中,怎樣制作風車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我們要做什么樣的風車?”“風車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制作風車的方法是什么?”“用什么樣的材料制作風車?”“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面對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幼兒主動尋求解決方法。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風車進行觀察和比較,自由探索制作風車的方法,尋找制作的材料開始制作風車,不斷試錯,反復驗證,在動手的過程中繼續發現科學學習中更多的樂趣,從而更加愛科學。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