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
按照“雙減”政策要求,筆者精心設計、大膽創新,在作業布置上做到多元、靈動、有效,包含書面、音頻、視頻、圖片,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份份獨具匠心、特色各異且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作業。
圖文并茂,讓課堂筆記賞心悅目。給學生一張空白的A4紙,做一次思維導圖基本要素的指導,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學生自主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并根據自己的作品做陳述表達。
線上課期間,通過小組選評,主筆學生屏幕共享講述自己的思維導圖設計思路,讓每個用心制作的作品得到最充分的關注,讓每份積極參與的熱情得到最大的保護。鼓勵每個學生參與設計,最后將全部優秀作品匯編成冊作為班本教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詩墨相融,讓書法文詞珠聯璧合。線上學習期間,筆者組織喜愛書法的學生成立興趣小組,將他們的書法練習和新課標要求必背古詩文任務相融合。詩墨相融,讓書法文詞珠聯璧合,不僅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保護了他們堅持練習書法的興趣。在班會課上,筆者集中展示了部分優秀作品,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書法興趣小組學生將課標列出的古詩詞,工整摘抄,匯編成冊并制作成書,作為禮物獎勵給那些線上課表現優秀的同學。大家都很期待這份特別的“獎勵”。
“碼”上詩詞,讓課后練習好玩有趣。組織班級熱衷編程的學生成立興趣小組,設計古詩詞競答小游戲并制作成二維碼分享到班級群里,開展“碼上學詩詞”活動。恰逢武漢市經典誦讀比賽,班里學生從游戲闖關中激發出了對詩詞的興趣,幾乎全員報名參加比賽,很多學生還晉級了市賽。
目前,編程小組根據課堂作業要求,把一些重要知識點通過編程做成闖關游戲,在班級QQ群里分享答題二維碼,“碼”上學習,讓課后練習好玩有趣;把所有詩詞的音頻資源生成二維碼匯編成冊,做成在線學習資料,學生通過掃碼就能實現聽曲、闖關練習、觀看動畫等學習體驗。
和曲吟詠,讓經典誦讀娓娓動聽。教學《古詩三首》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播放了詩文歌曲,他們很感興趣,熟悉旋律以后,也會不自覺地跟著一起吟唱。在學習詩歌《乞巧》的時候,他們居然學會了京劇唱腔,還配上了動作,這真令人驚喜!既然喜歡,那就“讓語文和音樂來一場奇妙的約會吧”,每天我會線上推出一首詩詞歌曲,讓學生在家熟悉旋律。
在線上晨讀會,筆者組織學生在悠揚的旋律中,輕松愉快地吟唱著詩文,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詩詞內容。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才藝錄制視頻,比如通過快板、彈吉他、彈鋼琴、舞蹈等方式詮釋詩詞歌曲,每日一個分享,讓經典誦讀娓娓動聽。
鍛煉勞動,讓課余生活精彩有趣。居家學習更要居家勞動,人人爭做勞動小能手。通過錄制視頻,學生在班級群里展示自己的廚藝以及整理房間、澆花掃地、洗碗收納等勞動畫面,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為家庭做貢獻。推出“秀出我的拿手菜”視頻征集評比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每天居家作息時間表中,安排體育鍛煉時間,要求學生保證一定的運動時間,在線上學習之余,既能豐富學生的居家生活,又能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
家校聯動,讓線上互動更有效。為提高線上教學的實效,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筆者堅持每日檢查批改,采取集體反饋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答疑輔導,保證了學生居家學習的質量。
邀請家長一起為孩子整理“成長足跡,精彩瞬間”小視頻,定期線上推送。很多家長在整理過程中感嘆時光流逝,也更加珍惜“父母的有效期”,對孩子居家學習問題多了一點耐心,并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
從三尺講臺到方寸屏幕,“融匯云端智慧,助力線上教學”,謹守教育初心,恪盡師者責任,在云端課堂上辛勤耕耘,用心播撒,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