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痛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論述,其實也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實踐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即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營造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通過教師自身的構思、選材、表達、修改等寫作全過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實踐示范,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啟發(fā)學生寫作智慧,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歸根結底就是:語文教師通過自身的行為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寫作的“場”,讓學生獲得真實體驗和反思,進而提升寫作素養(yǎng)。
回放
周五是語文晚自習,可是學校從早上六點就開始停電,晚上何時送電也是個未知數(shù),這對學生的情緒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臨近晚自習,我來到教室,看到了這樣一番情形:有的同學趴在室外的欄桿上寫作業(yè),有的彎腰伏在窗臺邊閱讀,還有的圍坐在微弱的燭光旁探討習題。這一切讓我頗有感觸。于是,我把學生召集起來,與他們聊起了我在讀初三時秉燭夜讀的往事和感受,他們也很有興趣地聆聽。不久,電來了,但是大家似乎意猶未盡,我決定上一節(jié)作文課,讓學生把剛才的所思所悟?qū)懗鰜怼5侨匀挥胁糠謱W生眼神茫然,不知所措。我決定來一個同題、同臺、同時的師生寫作PK。(以下是我的寫作文本,其中也記錄了我與學生探討和交流的點滴)
停電之后……
萬維民
①今天早上六點鐘就停了電,聽說是停電檢修,需要等到晚上才來電。我的心不禁沉了一下,今天是周五,是語文晚自習,這種情況難道不會影響孩子們上晚自習的心情嗎?
【第一段用簡潔的語言交代事由。我在此段比較精心地用了一個詞,自我感覺非常好,大家能否找到?馬上有學生回答了,是動詞“沉”。我追問,為什么好?有學生說這個詞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老師憂慮的心情。我評價道,不錯,慢慢地在往內(nèi)行這個門里鉆。】
②帶著這樣的憂慮,我早早地來到了班上。還好,上午的教學并沒有受到停電的影響。可是到了最后一節(jié)課,當歷史知識競賽結束后,異常情況出現(xiàn)了,往常到了放學時間應該是大家最繁忙的時候:到食堂“搶飯”的、去清潔區(qū)勞動的、回寢室整理內(nèi)務的、去操場訓練的,這時應該是歡呼雀躍、爭先恐后。可是今天大家居然都穩(wěn)穩(wěn)地坐在椅子上,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眼神似乎在渴求什么答案。我宣布下課,準備回辦公室。可是孩子們像生怕我走了一般,終于,埋藏在心中的疑問蹦了出來:“老師,今天停電了,還上晚自習嗎?”問題馬上擺到了面前,怎么回答?看著那充滿渴望而又疲倦的眼神,我心軟了。是啊!停電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重現(xiàn)光明”。深秋的夜晚總是難以擺脫孤獨和寒冷,讓孩子們在這般無望和寂寞中等待,是多么煎熬啊!可是我能輕率地讓他們回家嗎?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這可是初三年級第一次大型考試。如果孩子們在這次考試中不能如愿,肯定會在未來的學習中失去信心。他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不是放松,而是鎮(zhèn)定與信心!可這么“殘忍”的決定怎么說呢?我靈機一動:“我說過不上晚自習嗎?有事的該干嗎就干嗎!”孩子們失望地嘆息著,可有的“家伙”不甘心,追問道:“今天晚上不來電怎么辦?”“誰能知道什么時候會來電,難道你家是管電的?”大家一陣哄笑。孩子們軟磨硬泡,而我卻堅守底線。
【第二段在描寫大家今天和往常表現(xiàn)不同的時候,我明顯用到了一種對比的手法,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往常到了放學時間應該是……可是今天……”在寫同學們往常表現(xiàn)的時候,又用到了什么?——排比!“到食堂‘搶飯的、去清潔區(qū)勞動的、回寢室整理內(nèi)務的、去操場訓練的。”很好!“搶飯”的說法雖有點夸張,但是有味道。就像后面的“重見光明”,意思就是來電了,換種說法就有另外一番風味。大家也要學會靈活使用語言,不要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面貌,那樣會失去語言特有的魅力。就像我們武漢人喜歡的熱干面,有的喜歡放點蔥,有的加點辣椒,有的喜歡芝麻醬的味道,大家也要學著讓自己的語言變得“多味”起來。本段還有大量的對人物的描寫,如大家希望不上晚自習的神態(tài)描寫,師生之間充滿趣味和智慧對話的語言描寫,而最細膩且能感染人的是對我的心理描寫。】
③第一回合的較量結束了,大家三三兩兩地“各行其是”。然而我的憂慮還在繼續(xù),孩子們會怎樣上今天的晚自習?他們的心態(tài)如何?這節(jié)課的質(zhì)量會怎樣?先填飽肚子再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等吃完飯,再和他們“斗”。等我再次回到教室,情形已發(fā)生了變化。我的預計是到教室后首先使出程咬金的“三板斧”鎮(zhèn)住大家再說,不料剛上走廊,就遠遠地看見我班教室前的欄桿上整整齊齊地站著一排如白楊樹般的“哨兵”。“哼,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們,準是被科學老師懲罰了。”我信步地走到那幾位“哨兵”旁邊,一看,咦!怎么有的是數(shù)學,有的是科學,還有的是英語?還有幾個“哨兵”的小腦袋湊在一起在討論著一個什么問題。顯然他們把學堂搬到了教室之外,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光啊!我誤會他們了。來到教室,兩束橘紅色的火苗吸引了我的目光:幾個女生圍在一起寫作業(yè),那氛圍如同一家人般安靜而祥和。還有的孩子趴在窗臺上,對手上的習題“永不放棄”。這一切讓我感動了,孩子們,你們已經(jīng)慢慢懂事了,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第三段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造成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先寫了我的主觀臆想,想當然地以為大家會因為停電而對學習有所懈怠。此為“抑”。在寫走廊上的“風景”的時候,我打了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比方——“白楊樹”,尋找熟悉的事物作為喻體,從而為語言增色,然后具體描寫了教室內(nèi)外所看到的情景。此處的描寫遵循了從外而內(nèi)、從遠到近的順序,而此時我的心情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先前的擔心、憂慮慢慢地被眼前所見到的景象沖淡,孩子們在學習,在爭分奪秒地學習,在自覺地爭分奪秒地學習,我欣慰,我高興,我感動,我驕傲。此為“揚”。】
④ 感謝停電,讓我收獲了這樣一群可愛而懂事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攜手,珍惜每一個感動的瞬間,去擁抱每一個值得期待的明天!我相信你們!
【第四段進行小結,集中宣泄了我的感情,并且對你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當我表達了對大家的無限信任和希望后,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使勁地鼓起掌來。看到他們一張張微笑的臉龐,一雙雙舞動的手掌,我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
思考
回過頭來看這節(jié)課,和學生聊天以消除不安情緒是這堂課的起點,而當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之時,我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教育契機,因勢利導要求學生以手寫心,將感受、感觸、感悟訴諸文字。和學生同題、同臺、同時寫作,我給了學生構思、選材、表達、修改上的全方位示范,用自己真實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告訴學生:寫作不難,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賞析并不是賣弄,而是站在寫作者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真實身份不露痕跡地對學生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給予指導。看起來,我是在同一個環(huán)境里在黑板上與學生同題、同臺、同時寫作,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樣板、范例,而實際上,我是在用自己的行為,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的“場”,這種“場”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真實地發(fā)生,對學生審題立意、調(diào)動生活積累、表達思想感情特別有幫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強調(diào)真實性,而教師精心營造的真實情境是促進學生體驗、反思、提升的重要載體。
尾聲
在這節(jié)課中,教學策略的因勢利導、教學內(nèi)容的順勢而為、作文技巧的無痕指導、教學智慧的隨機生成、現(xiàn)場下水的膽識勇氣,成為我語文教學生涯中值得回憶的重要時刻。一堂好課總能給學生多方面的影響。我給一個平時特別調(diào)皮的學生批改了這節(jié)課的作文,給他指出了文中的問題,提出了修改建議,談完之后,他居然充滿感激地對我說:“謝謝老師!”我想,這可能是這節(jié)課的額外收獲吧。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