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蓮 呂惠靈 楊銘英 周金艷
葡萄膜炎是臨床較為棘手的眼科疾病,患者往往表現為眼部疼痛、視力下降、畏光流淚等,具有一定致盲性[1]。葡萄膜炎具有發病率和復發率高的特點,病程長,病情反復遷延,長期治療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反復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由于該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受到身心打擊,造成焦慮、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治療效果。研究指出[3],多數患者復發是由于各種不良行為和習慣所致,不良行為和習慣來源于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因此,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改變不良行為和習慣,降低復發率。回授法是一種雙向的信息傳遞模式,相對于傳統健康教育模式,應用回授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更快的理解教育內容,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治療效果[4]。目前回授法在國外應用較多,在我國處于剛起步階段,僅在部分慢性病、常見病中有所應用,而在葡萄膜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相關研究尚未見。本研究探討回授法健康管理對葡萄膜炎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7 月醫院收治的100例葡萄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檢查符合葡萄膜炎診斷標準[5];知情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年滿18 周歲。排除條件:伴有嚴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等疾病;有精神障礙、情感障礙無法配合研究;同時參與其他研究。按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8~56歲,平均36.2±4.7 歲;病程1~8 年,平均2.4±0.3 年;住院時間3~15 d,平均8.4±1.2 d。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18~58 歲,平均36.5±4.8 歲;病程1~8 年,平均2.8±0.4 年;住院時間3~16 d,平均8.8±1.4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如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病情監測等,護理人員按提前制訂的宣教內容和計劃時間,結合視頻、幻燈片等對患者進行詳細宣教。
1.2.2 觀察組 采用回授法健康管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回授法管理小組:由眼科全體人員參與,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回授法健康管理干預的相關培訓,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回授法的理論、技巧等。
(2)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由護士長、主治醫師和小組成員通過查閱文獻,根據葡萄膜炎患者特點和相關指南制訂健康教育方案和內容。包括介紹檢查項目、目的和注意事項;葡萄膜炎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治療時使用的藥物名稱、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講解健康行為、良好生活習慣及營養均衡對疾病康復的意義;針對患者特點,指導其進行情緒調節;告知其出院后用藥方法、自我護理方法、并發癥的預防及復診時間。
(3)提問單制訂:制訂提問單,主要與葡萄膜炎的疾病相關知識有關,包括葡萄膜炎是什么疾病、注意事項有哪些、如何合理膳食、每天休息多久等。
(4)回授法健康教育:①健康宣教。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宣教。將專業化、理論化、書面化的健康教育內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授課,突出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每次僅宣教1~3 個重點內容,便于患者記憶和掌握。②效果評估。健康教育后對患者和家屬的理解程度進行評估,由小組成員依照回授法提問單進行逐項提問,耐心傾聽患者回答,給予其必要的指導與幫助。提問時,溫柔和藹,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③澄清及糾正。當患者回答或演示正確,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若不正確,應對患者錯誤的點再次進行健康教育和示范,避免將錯誤點歸結于患者而導致其產生羞愧情緒,從而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后詢問患者是否有其他問題,收集患者信息情況。④再次評估。請患者或家屬重新回答之前錯誤的問題,再次評估患者是否理解。增加新信息之前確保患者能準確、全面了解之前的健康教育內容。若患者可正確復述或演示,表示本輪健康教育已完成。
(1)心理狀態: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評估患者心理狀態,HAMA 量表評估方法:無癥狀:<7 分;可能有焦慮:7~13 分;肯定有焦慮:14~28 分;嚴重焦慮:≥29 分[6]。HAMD 量表評估方法:無抑郁:<7 分;可能有抑郁:7~16 分;肯定有抑郁:17~24 分;嚴重抑郁:>24 分[7]。
(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社會功能、機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以及總體健康8 個維度36 個條目,每個維度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8]。
(3)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虹膜粘連、低眼壓以及青光眼。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HAMD 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A 和HAMD 評分的比較(分)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 生活質量各項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F-36 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生活質量各項評分的比較(分)
干預2 個月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葡萄膜炎是眼科最復雜的疾病之一,會對患者的視功能造成嚴重損傷,進而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9-10]。目前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和散瞳劑治療葡萄膜炎,但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引發各種不良反應,加上疾病本身對患者視力的影響,使患者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治療和預后[11]。近年來隨著對視力越來越重視,人們對葡萄膜炎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據有關研究顯示[12-13],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大部分患者會立刻遺忘掉40%~80%的教育內容,近50%的內容有記憶錯誤。可見如何提高患者對葡萄膜炎的認知,改善自身不良行為和習慣,是促進疾病康復的關鍵。
本研究對我院葡萄膜炎患者進行回授法健康管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HAMA 和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原因在于回授法作為一種健康教育管理方法,注重小組成員和患者對信息的雙向傳播,小組成員能全面評估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患者在復述或演示過程中,若出現偏差或不能理解的知識,由小組成員糾正和解釋,直到患者完全明白和掌握,避免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識而導致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在不斷循環反復的健康教育過程中,小組成員與患者面對面地溝通,有利于掌握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針對患者各自不同的特點,指導其進行情緒調節,予以鼓勵和安慰,緩解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14]。觀察組患者SF-36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這是由于回授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相對于傳統健康教育方式來說,不會一次性傳授大量篇幅的內容,而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少量向患者傳遞信息和知識,使患者更容易掌握知識要點和重點,不僅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還促使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15]。另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通過建立回授法管理小組,充分發揮集體力量,通過查閱文獻,并根據葡萄膜炎患者特點和相關指南制訂健康教育方案內容。同時,回授法健康教育基于循證策略,采取“宣教-效果評估-澄清及糾正-再評估”的循環過程實施健康教育,包括葡萄膜炎的病因、癥狀;阿托品類眼藥水和糖皮質激素等藥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健康行為、良好生活習慣的意義;自我護理方法、并發癥的預防等內容,使健康教育信息得到有效傳遞,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治療依從性,積極糾正自身不良生活習慣,并加強自身疾病管理,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回授法健康管理干預能有效緩解葡萄膜炎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