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黃杲杲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越來越關注幼兒語言關鍵經驗的習得,也更加重視語言領域教育與其他領域教育的整合。而繪本是幼兒習得語言關鍵經驗的重要媒介,為此,筆者跟隨《幼兒園領域課程指導叢書: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一書的指引,從“擇”繪本、“賞”繪本、“話”繪本三個維度出發,探索了聚焦繪本的情緒表征,豐富幼兒語言關鍵經驗的方法,以供參考。
在前期建立的繪本資源庫中,筆者將情緒類繪本按幼兒情緒發展的順序大致分為了三類,即情緒理解類、情緒表達類、情緒調節類,初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但如何實現從有到優,筆者認為,還需要從興趣導向、問題導向、價值導向三個方面出發繼續探索。
幼兒的閱讀興趣是其主動閱讀繪本、獲得語言關鍵經驗的前提,那么哪種類型的繪本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呢?對此,筆者嘗試通過觀察來了解幼兒在自主選擇繪本時的關注點,最終發現幼兒最先拿起來的繪本具有以下三個特性:封面色彩豐富、人物形象生動、情節跌宕起伏。例如,筆者班上有幾名幼兒喜歡翻閱《情緒小怪獸》系列繪本,這一系列繪本最吸引幼兒眼球的就是封面上那只色彩斑斕的小怪獸?!肮肢F的樣子一般都是很兇的,怎么這只小怪獸看起來有點難過呢”“小怪獸是打翻了顏料桶嗎”這些都是幼兒在看到封面后自然而然發出的疑問。由此可見,優質的情緒類繪本僅通過簡單的封面就能牢牢抓住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帶著一系列的問題進行深入 閱讀。
幼兒的興趣往往轉瞬即逝,什么樣的繪本內容能夠持續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呢?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性觀察,結合班級情緒類繪本的閱讀打卡記錄,發現能夠持續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繪本內容具有這三個特性:與幼兒的生活情境相呼應;以兒童視角描述情感歷程;畫面細節可反復推敲。以繪本《情緒小怪獸去上學》為例,這本繪本是《情緒小怪獸》的續集,故事中的小怪獸以捉迷藏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經歷的各種事情,這和幼兒的一日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在閱讀這本繪本時,他們會通過觀察畫面細節發現小怪獸身體顏色的變化,據此猜測小怪獸的情緒變化。
大班幼兒多變的情緒需求和復雜的情緒問題使得部分教師難以準確把握教育契機,于是,為了深入地了解幼兒的情緒需求和問題,筆者給家長發放了相關的調查問卷。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發現,班上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和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較強,情緒表達和調節能力稍弱,且只有少數家長對幼兒的情緒需求有持續性的關注和了解。
結合調查問卷,筆者嘗試整合一部分幼兒在生活中容易出現的情緒需求和情緒問題,如渴望被關注、害怕失去、感到孤獨等,并將其作為依據,挑選了一些情緒類繪本開展閱讀活動,如《抱抱》 《猜猜我有多愛你》《會飛的抱抱》等。
此外,筆者還將班級中少數出現了情緒問題的幼兒作為階段性觀察的對象,在生活中重點捕捉這部分幼兒的情緒變化,并有針對性地選擇繪本,如《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生氣湯》《杰瑞的冷靜太空》等,以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情緒,讓幼兒從繪本中習得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 方法。
幼兒的語言關鍵經驗是在情境運用中自然習得的,情緒類繪本是充滿情感色彩和情境體驗的中介,是幼兒習得語言關鍵經驗的載體,幼兒在感受繪本故事中人物情緒的同時,能夠產生語言表達的興趣,自然地理解相關的情緒。例如,在師幼共讀繪本《情緒小怪獸》時,幼兒能夠敏銳地觀察繪本上的圖畫,從中發現小怪獸的情緒變化,并能通過動作、表情、顏色等理解開心、傷心、生氣等情緒。
同時,幼兒語言關鍵經驗的習得在不同年齡段和各類情緒繪本中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指導策略。例如,教師在帶領小班幼兒閱讀情緒類繪本時更需要滿足他們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的情緒需求,緩解他們的分離焦慮等情緒問題。所以,筆者更注重引導小班幼兒學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說一說閱讀后的感受,以此習得必要的日常交談經驗和敘事性講述經驗。中班幼兒的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穩定,筆者會在繪本閱讀中幫助幼兒理解不同情緒,并適當擴展延伸活動,以幫助幼兒獲得必要的日常交談經驗和早期讀寫經驗。大班幼兒的情緒體驗逐步豐富化、復雜化,所以,筆者更關注繪本中與幼兒情緒控制、管理相關的內容,并注重幫助幼兒積累辯論經驗和情緒調節經驗。
情緒情感是一種抽象的概念,繪本作者借助文字、符號、線條、顏色等將這些抽象的情緒情感具象化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使得幼兒能夠借助這些情緒表征更好地理解情緒。在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繪本中的情緒表征,能夠引導幼兒將抽象的情緒化虛為實,使得情緒可視化,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繪本中,作者會通過插圖和文字描述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現主人公的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態、人物語言等,以此表達主人公的情緒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有關肢體語言的圖畫或文字,讓幼兒初步識別不同的情緒的表現方式,幫助他們在日常交談中能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動作,識別他人的情感態度,并據此適當地調整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內容。
在繪本中,除了前文提到的方法,作者通常還會利用自然環境表征來表現人物當下的情緒變化。相較于外顯的肢體語言表征,自然環境表征相對來說要隱晦很多,幼兒需要通過觀察細節的變化,根據前后文內容理解人物的情緒。例如,在《生氣的亞瑟》中,小男孩亞瑟很生氣,他想象自己的氣化作一團烏云或形成強勁的旋風,掀走屋頂、煙囪和教堂的尖塔。在閱讀這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能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體驗作品表達的多重情緒情感。
在繪本中,行為事件表征往往指繪本中的人物在情緒刺激下與外界的動作交互,它可以將肢體語言表征、自然環境表征等串聯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內容。對于部分幼兒來說,理解行為事件表征的難度是較大的,因為這是一個整合性的表征,需要幼兒具備情緒感知的敏銳度和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彤彤在閱讀繪本《傷心書》時遇到了困難,她無法根據簡單的肢體語言表征識別情緒,導致看不懂繪本內容。于是,筆者以聊天的方式介入,讓她說一說自己對繪本中肢體語言表征的理解,彤彤說自己看到一個叔叔彎著腰,慢慢地在平地上走,她覺得這個叔叔只是走累了,沒有什么特別的情緒。在聽完彤彤的講述后,筆者先問她繪本《情緒小怪獸》中提到的灰色和藍色代表什么心情,彤彤說代表傷心、難過。接著,筆者引導彤彤關注繪本《傷心書》的畫面顏色,讓彤彤將肢體語言表征和自然環境表征串聯了起來,進而彤彤理解了主人公的情緒。
幼兒通過閱讀情緒類繪本可以習得多元化的情緒表征方式和語言關鍵經驗。但幼兒在獲得語言關鍵經驗后,教師還應思考如何使幼兒的語言關鍵經驗從有效學習延續到有效鞏固。為此,筆者嘗試在一日生活中鼓勵幼兒進行多元化表征,借此幫助幼兒鞏固相關的語言關鍵經驗。
筆者創設了“我的一日情緒罐頭”板塊,用黃色代表快樂、紅色代表生氣、綠色代表平靜、黑色代表害怕,通過色彩表征呈現幼兒當下的情緒。這給幼兒提供了較為寬松的交流氛圍和有趣的中心話題,可以調動幼兒參與談話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交流能力,讓幼兒積累和鞏固新的語言關鍵經驗。
隨著這一板塊的出現,筆者所在班級的晨課變得格外熱鬧。例如,在某天早上,筆者班上的翊翊情緒非常激動,他拿著紅色的紙條,怒氣沖沖地塞進自己的“情緒罐頭”里,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發脾氣,大聲喊道:“我想在建構區玩,怎么人都滿了!”幾名幼兒過來關心翊翊,邀請他去別的區域一起玩,筆者也鼓勵他嘗試新的游戲。經過一番勸解,翊翊的情緒逐漸平復,并說:“我愿意和銘銘去科學區玩?!痹谏衔缬螒驎r間結束后,筆者看了一眼“情緒罐頭”板塊,翊翊已經換上了黃色的 紙條。
為了鞏固幼兒習得的敘事性講述經驗,筆者在語言區開展了“情緒日記畫”活動,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和感受?!扒榫w日記畫”中涵蓋了日記的基本要素,如日期、天氣,還有情緒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幼兒可以通過情緒日記的方式進行自我觀察,初步構思如何用較完整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經歷。筆者還組織了日記畫分享會,讓幼兒從中傾聽、理解同伴的喜與憂。
早期讀寫經驗的習得離不開一個特定的情境。例如,在閱讀情緒類繪本《會飛的抱抱》時,幼兒了解到小豬把一個抱抱當作一封信交給郵遞員,讓他傳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奶奶,并對這種表征交流的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筆者設置了“心情信箱”,讓幼兒利用圖片、文字等嘗試與人交流,這激發了幼兒對繪本中各種圖片、文字和符號的興趣。他們專注地寫下一封封信,投入“心情信箱”,然后充滿期待地打開回信。在這樣有意義的文字環境下,幼兒產生了了解文字功能、使用文字符號、閱讀書信的欲望,這有效地鞏固了幼兒早期習得的讀寫經驗。
綜上所述,在實踐過程中,從“擇”繪本到“賞”繪本,再到“話”繪本,筆者將幼兒的多元化情緒表征作為切入點,反思、回顧先前的實踐,重新將語言教育和情緒情感教育相結合,探索豐富幼兒語言關鍵經驗的新思路。筆者的探索實踐也實現了從有到優,使得豐富幼兒的語言關鍵經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