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 嬌
自主游戲是幼兒自發進行的一種游戲,是順應幼兒天性、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一項活動。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能夠提高社會認知水平、增強社交能力和思維能力。自主游戲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幫助幼兒在游戲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自主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旁觀式觀察是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觀察方式,主要是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幼兒的行為,使活動完全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當教師在游戲中投放了新材料時,就可以通過這樣的觀察方式掌握幼兒的興趣愛好與發展情況。因為不必參與游戲,教師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幼兒、收集信息,并進行理智的分析與思考。教師在不斷的觀察與思考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為后續的游戲設計奠定基礎。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采用旁觀式觀察的同時還需采用參與式觀察。
參與式觀察是在旁觀式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針對某些現象予以指導和建議,在必要時加入游戲,以推進游戲發展。通過參與式觀察,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兒的想法。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的興趣、解答幼兒的問題等,并及時給予幼兒肯定、鼓勵,以增加幼兒的游戲興趣。在教師的陪伴與鼓勵下,幼兒可以更有勇氣面對困難,進而形成堅毅的品質。需要注意的是,參與式觀察并不是活動指導,而是以教師的觀察為基礎,捕捉幼兒的動態發展。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觀察的度。
例如,筆者所在班級中的涵涵是個非常內向的幼兒,她很少主動說話,常常自己在一邊玩。每次自主游戲時,筆者都會先運用旁觀式觀察法來觀察涵涵,涵涵每次都會自己在原地玩積木或是自己玩“娃娃家”的游戲。每當這時,筆者就會采用參與式觀察法來引導涵涵加入集體游戲。在一次游戲中,涵涵自己一人在玩積木。另一邊在進行集體游戲的幼兒決定以猜丁殼的方式來決定游戲分工。他們口中齊聲喊著“石頭、剪刀、布!”這個聲音吸引了涵涵的注意力,涵涵立即放下手中的積木,與其他幼兒一起玩起了猜丁殼的游戲。在猜丁殼游戲中,贏的幼兒負責搭建,輸的幼兒負責搬運材料,涵涵作為輸的一方也開心地忙碌起來。游戲結束后,涵涵戀戀不舍,并與同伴約定第二天繼續玩,這是涵涵第一次主動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放學后,筆者向涵涵的家長反映了這一情況。家長表示涵涵在家就喜歡玩猜丁殼游戲,常常要求家人陪她玩。于是,在之后的每一次游戲中,筆者都會有意地運用猜丁殼的方式來決定分組,極大地提高了涵涵參與集體游戲的積極性。漸漸地,涵涵開始享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即便后來筆者取消了猜丁殼的環節,涵涵依然能夠主動加入自己感興趣的游戲中。
整體觀察是指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進行大致的快速觀察,通過快速掃視來了解游戲進程和游戲規則的執行情況。在整體觀察中,教師的重點觀察任務是了解幼兒是否遵守活動規則、各個活動區域人數是否均衡、幼兒是否發生了沖突或出現了某些危險行為等。整體觀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控活動場面。
局部觀察是指教師針對一名幼兒或一項活動進行詳細的觀察,是教師在觀察中的重點工作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局部觀察來了解幼兒進步很大的行為、有待改進的行為等。局部觀察也能夠為游戲總結環節提供素材。
例如,在一次安吉游戲中,筆者采用整體觀察法來了解幼兒的游戲進度。這次游戲是以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的,看哪組幼兒能最先通過重重阻礙到達終點。然后筆者開始以局部觀察的方法來觀察壯壯,壯壯性格比較急躁,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變得煩躁,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在游戲開始時,壯壯作為比較擅長運動的幼兒最先上場,他很輕松地甩掉了其他組的幼兒。壯壯洋洋得意地來到終點,開始大聲說:“你快上啊!我到了!”“哎呀,你這么爬多慢啊,你快點啊!”……看著隊友漸漸被其他組超過,壯壯急得直跺腳。在壯壯的催促和埋怨下,一個內向的女孩直接哭了起來。這讓壯壯非常崩潰,他大喊道:“你哭啥啊?快往前走啊!”比賽焦灼地進行著,漸漸地,壯壯看著其他組的隊員們互相加油鼓勁的樣子,突然領悟了團結的真諦。于是他開始耐心地傳授經驗、積極地鼓勵隊友:“加油,再邁一步就過去了。”“別著急,小心崴腳!”“鉆這里的時候不要抬頭,低著頭爬。”在同伴聽不清楚時,壯壯甚至會趴在地上直接演示,就這樣,隊員們在壯壯的引導與幫助下贏得 了比賽。
在開展自主游戲前,教師要通過詢問、觀察等方式了解幼兒的意愿,再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這樣的游戲才是符合幼兒興趣的,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游戲教學質量。除了游戲整體思路的確定,游戲中的每一個具體細節也應當尊重幼兒的意愿。
例如,在一次自主涂鴉游戲中,筆者為了盡可能地滿足每一名幼兒的喜好與需求,事先詢問了每一名幼兒感興趣的涂鴉方式。其中拓印非常受歡迎,十幾名幼兒都想進行拓印活動,而拓印的材料卻只夠部分幼兒使用。他們誰也不想讓出拓印的機會,于是筆者決定讓幼兒輪流進行拓印,并讓幼兒通過自己抽簽的方式決定輪流的次序,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愿,同時也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從而使每個幼兒都能心滿意足地加入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筆者發現幼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也懂得了耐心等待與分享。
在游戲過程中,讓幼兒提高能力和素質是游戲最核心的任務。因此,教師要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仔細觀察、深入分析,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充分尊重幼兒、肯定幼兒,并在保證幼兒游戲體驗的前提下,適時地以語言、動作指導幼兒,推動游戲 進展。
例如,在一次“城市地鐵”自主游戲中,筆者發現幼兒搭建鐵路、在鐵路上開車,并不斷重復這一流程。起初他們還興致勃勃,但由于游戲形式單一、玩法枯燥,幼兒漸漸感到無聊。這時,筆者便參與到游戲中,問道:“司機師傅,我想過河去對面的商場,要多少錢?”“司機”答:“橋上沒有鐵路,我的車去不了。”筆者繼續問道:“那你看看能不能搭建一條鐵路?多找幾個工人,幾分鐘就能搭好了。”“司機”想了想,同意了。于是幼兒開始搭建小橋上的弧形鐵路,漸漸創造出了重疊鐵路、軟軌鐵路等。教師適當地介入游戲可以推動游戲進展,增強游戲效果、提高游戲質量,進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自主游戲的質量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游戲時長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般情況下,自主游戲應控制在一小時左右,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幼兒的游戲時間并不充裕。因此,教師要為自主游戲安排充足的時間,并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合理調整游戲時長。
例如,在一次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的游戲時間就要結束了,筆者剛準備讓幼兒回教室,這時一名幼兒發現,地面的水坑竟然能照出天空與大樹的影子。幼兒突然對這個天然的鏡子產生了興趣,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剛開始顯露出探索欲望,不應被干擾。于是,筆者延長了游戲時間,這雖然影響了后續的課程安排,但卻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有助于發展思維能力、探究 能力。
另外,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的時間段也需要隨機應變。例如,如果某種游戲需要幼兒大量運 動,教師則應在午睡前開展這種游戲,這樣可以消耗幼兒的精力,保證幼兒的午睡質量。如果某種游戲比較溫和,教師則可以將游戲安排在餐前,以幫助幼兒增強食欲。關于每次游戲的時長安排,教師要留出給幼兒自我總結的時間,用來引導幼兒自我反思、總結自身在游戲中存在的 問題。
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常常會犯錯誤,部分教師在面對幼兒的錯誤時,會對其進行嚴厲批評或是口頭提醒,但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不是最合適的。太過嚴厲的批評會影響幼兒的游戲體驗,甚至會激發幼兒的自我保護機制,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游戲效果。而太過輕柔的提醒又容易讓幼兒不予重視,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度,以正確的指導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一次自主活動中,筆者觀察到鬧鬧在給其他幼兒搗亂,一名幼兒剛建好的城堡被鬧鬧一腳踢倒了。鬧鬧不但沒有道歉,還拍著手大笑,然后走開了。筆者見狀,把鬧鬧帶到那名幼兒面前,讓鬧鬧道歉。鬧鬧抱起胳膊,努了努嘴,“哼”了一聲轉過頭去。因為鬧鬧是新轉來的幼兒,為了避免鬧鬧哭鬧,所以其他教師對他的管教較為松散。正因如此,鬧鬧認為教師不敢批評自己,而越發任性。筆者決定借此機會樹立威信,于是對鬧鬧說:“為什么弄壞人家的城堡?”鬧鬧說:“他不跟我分享積木。”被踢倒城堡的幼兒趕忙說:“他沒問我!直接搶我手里的積木!”筆者盯著鬧鬧,鬧鬧被盯得有些慌亂,心虛地低下了頭。筆者問道:“是這樣嗎?”鬧鬧輕輕點頭,不敢抬頭。筆者又問道:“那你知道錯了嗎?”鬧鬧點頭。筆者繼續問:“你知道錯在哪里嗎?”鬧鬧想趕緊離開筆者的視線,于是乖乖地承認錯誤,并真誠道歉,與那名幼兒握手言和。筆者對鬧鬧說道:“老師和小朋友們平時讓著你,是因為你是新來的小朋友,大家想讓你在幼兒園感受到溫暖。如果你總是欺負別人,那別人也不會喜歡你,不會跟你玩了。”后來,當鬧鬧提出無理的要求時,筆者會堅定地拒絕,鬧鬧再也沒有撒潑打滾,而是試著去融入集體、尊重同伴。
總之,自主游戲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自主游戲的設計與指導。一方面,教師要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進行細致的觀察,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合理的觀察指導策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游戲。教師的細心觀察與深入分析,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成長的重要基礎,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為幼教事業添 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