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波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選擇、理解、質疑、評估以及合理應對各種媒體信息的能力。媒介素養作為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基本素質,其“寬度”和“深度”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新聞呈現,受眾的視聽體驗也會因此得到一定的延伸。而現代媒體環境下,新聞信息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龐大的信息需要新聞編輯作出精準判斷,并深度挖掘其中的價值與意義,進而作出有利于社會發展和滿足公眾需求的決策,這對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因此,新聞編輯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注重技能學習、知識升級、能力進階,有效提升媒介素養,滿足現代新聞傳播的要求。
現階段新聞編輯面臨著三個嚴峻的問題:其一,新聞媒體的從業門檻降低,人人都能成為新聞的收集者和傳播者,新聞信息數量也因此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其二,新聞編輯現階段工作不僅要符合媒體要求,還要切實滿足公眾的新聞需求;其三,大量虛假、夸大的新聞頻頻出現,混淆大眾視野,影響行業聲譽。以上是現階段新聞行業需要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也是阻礙新聞編輯發展的重要問題。
媒介素養的提升能夠進一步促進傳統媒體與現代新媒體的融合共生。發展融媒體,促進媒體融合,營造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是當前新聞行業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媒介素養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催化劑。在優秀媒介素養的引導下,傳統媒體與現代新媒體互取精華,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進發。
媒介素養是提高新聞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量信息的擴散與傳播給人們的信息選擇增添了難度,新聞產品內容好壞參半,一些虛假的、具有錯誤導向的新聞信息著實影響了社會輿論,也損害了媒體行業的聲譽及形象。普通公眾無法對其作出正確的判斷。這便需要新聞編輯進一步提升媒介素養,將新聞信息的主導權牢牢地抓在手中,為公眾營造一個良好的新聞輿論環境,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最大優勢便是技術優勢,媒體技術的革新為新聞媒體行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新聞編輯更加方便、快捷、精準,能夠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但同時,媒體技術的革新也給新聞編輯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與影響。大部分新聞編輯已經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對傳統媒體技術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在技術革新的當下,一時間難以從傳統工作模式中走出來,不愿意接受新媒體技術。究其根本,許多新聞編輯的革新意識不強,潛意識中抵觸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與使用。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量與日俱增,信息數量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這意味著,新聞編輯每天要處理大量的新聞信息,并且需要從中挖掘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處理的方式有了明顯的變化,一般新聞編輯難以適應這一變化,從而出現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質量下滑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新聞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雖然媒體技術全面革新,但大量垃圾信息也充斥在網絡上,這些信息的肆意橫行給公眾及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損害。所以說,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責任愈加凸顯,其承擔著主導社會輿論、反映社會現實的重要職責,需要時刻保持負責的工作態度,堅持輸出高質量新聞內容。新聞編輯需要肩負起職業賦予的社會責任,堅持新聞專業主義。
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編輯模式被徹底顛覆,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新聞編輯作為新聞信息的直接處理者,不僅需要保障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還應當密切關注用戶的切實感受。如今,公眾對新聞的訴求已經不僅是了解新聞信息這么簡單,公眾更加希望通過瀏覽或閱讀新聞報道來獲得精神享受。尤其是在新媒體技術不斷革新的當下,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元素構成的現代新聞報道能給人帶來優質的視聽體驗。為此,新聞編輯必須嘗試從多個角度對信息進行解讀與挖掘,杜絕浮于表面,增強內容的深刻性。
新媒體環境,信息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公眾的閱讀習慣也因此逐漸發生變化。此時的新聞編輯應積極轉變工作模式,使現代受眾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新聞編輯應注重新聞內容的新穎化、創新化、多元化,增強內容特色,大膽嘗試不同題材的新聞報道。當前,新聞內容同質化、泛娛樂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新聞千篇一律,毫無生氣。因此,新聞編輯應由淺入深,深層挖掘公眾的新聞需求,采用現代媒體技術對新聞報道的瀏覽量、轉發量、點擊量等數據進行監測,根據數據反饋對新聞報道內容作出調整。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抖音、微博、快手、小紅書等軟件了解公眾的關注喜好,以此為依據,開展有效的新聞編輯,提升新聞編輯的針對性。
為了適應現代媒體環境,新聞編輯需要從單一的專業性人才轉變為綜合性人才,不僅要從不同媒介中獲取新聞資源,還要憑借自身的知識、技能對新聞信息進行挖掘與整合。新聞編輯要改變原有的新聞傳播無序樣態,重新構建一個有序的新聞傳播體系。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新聞編輯需要保障自身知識結構的多元化,確保自身能夠對所編輯的新聞內容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將其中的意義與價值提煉出來,同時還要科學預測新聞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未來媒體格局有一定的判斷。
新媒體環境下,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新聞的傳播者,傳播速度與影響力達到了頂峰。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曾經說過,“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一個現象級的新聞事件只需要十分鐘不到便能傳遍整個互聯網,如果這一新聞是虛假的、錯誤的,那么其將會對社會輿論造成強烈的沖擊。為此,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必須堅持真實報道的工作原則,以還原真相為目的,開展高效的新聞編輯工作。這要求新聞編輯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明確的認識并始終踐行,積極宣傳正能量的新聞內容,以達到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目的。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僅需要媒體為受眾提供大量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關鍵還要使受眾樂意接受這些信息,這就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新聞編輯,要提升媒介素養,學會篩選,深挖新聞信息,精準掌握受眾對信息需求的口味,使編輯后的新聞信息能夠牢牢吸引住受眾眼球。
新媒體技術是推動現代媒體發展的動力。一方面,新媒體技術依托現代互聯網、移動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可以說,新媒體會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持續發展,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轉變自身形態。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就是為今后媒體發展打基礎,為今后技術再進階做鋪墊。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作為當前最卓越的媒體技術,是開展高質量新聞工作的必要條件,大量的信息收集、編輯、創作都需要依靠新媒體技術來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編輯需要借助技術優勢來了解社會輿論變化、明確公眾需求、審視社會發展。
所以,新聞編輯必須運用自身強大的學習能力,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首先,利用互聯網實現自我提升,通過各大門戶網站、學習網站進行自主學習。其次,尋求技術合作,與擁有較強新媒體技能的團隊進行合作,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合作中不斷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與掌握。最后,拓寬思維,大膽嘗試運用新媒體技術,在不同領域、不同工作環節對新媒體技術進行使用,加深對新媒體技術的理解,強化媒介素養。
新媒體環境下,公眾對單一的新聞內容已經表現出審美疲勞,需要用更加新穎、更具創意的內容來激發公眾的閱讀興趣。與此同時,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公眾素質的提升,他們不再滿足于常規的新聞內容,對新聞的要求也從最初的單純獲取變為了多重享受;且公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簡單的供求關系,新聞信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是公眾滿足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
這就意味著新聞編輯必須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知識結構的完善不僅包括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的提升,還包括對各領域信息的了解、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等。新聞編輯需要對各行業的新聞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剖析其背后的原因,闡釋其影響與價值,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報道,賦予新聞多元表達。還需要根據自身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把握新聞宣傳的主導權,進而滿足公眾對新聞信息的期待。
真實與客觀是新聞的生命,尤其是在當前媒體環境下,大量虛假信息充斥網絡,亟須加以整治。信息爆炸時代下,各種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聞媒體的行業門檻被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自媒體、非專業媒體機構參與進來,其中不乏一些貪圖利益的不法分子,他們通過傳播大量的虛假信息、夸大新聞事實來吸引流量,通過制造恐慌來趁亂牟利,影響了社會安定和諧。
為此,新聞編輯必須加大對新聞內容的把關力度,即使面對大量的信息也務必保持專注力,對各種信息進行嚴格篩選,舍棄虛假的、低俗的、無價值的信息,提煉出有利于社會發展且滿足公眾需求的信息,堅持站好新聞把關的第一班崗。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及時辟謠,進而凈化整個媒體市場,樹立優質的媒體形象。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要深入基層,明確公眾真正想要的新聞內容,以此為基礎開展有效的新聞編輯工作;使文字、圖片、數據、視頻、音頻等高度契合,避免受眾出現理解偏差等情況。
總之,新聞編輯面對的媒介環境相當復雜,加之新媒體時代知識更新快,學科更加細分,相互之間有滲透有交叉,其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遠比傳統媒體時代大得多。新聞編輯不僅要掌握新媒體的知識和技能,還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要在業務實踐中認真仔細、慧眼識珠、判別真偽、嚴格把關。
新媒體時代的優勢便是新聞傳播的快捷性,一個新聞報道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實現大范圍、大規模的傳播。這就意味著,新聞編輯必須要具備敏銳的信息判斷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大量的信息作出判斷與提煉,進而快速地完成新聞傳播工作。畢竟,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媒體市場中,“很少有人會記得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人們的目光只會聚焦在第一個作出新聞報道的媒體。為此,作為新時代的新聞編輯,必須增強自身的信息判斷能力,嘗試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處理體系,提高信息判斷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傳播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較強的社會認知能力也是新聞編輯需要具備的優秀素養。只有符合受眾興趣的新聞內容才能被稱作是好新聞,因此新聞編輯需要及時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興趣,生產出契合受眾需求的新聞報道。因此,新聞編輯必須走在最前端,時刻關注社會前沿信息,把握實時熱點。新聞報道的初衷就是為了反映當前的社會問題,推動社會發展。這代表著,新聞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增強個人的社會認知力,對社會中發生的各種事件有獨立的清醒的判斷與認識,并進行深層次、多維度剖析,將整個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意義、價值都完整地呈現給受眾。
現代媒體格局的形成昭示著一個全新的、多元的新聞業態的形成,新聞編輯作為新聞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新聞行業發展的主力軍,而媒介素養則是推動新聞編輯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新聞編輯只有全面提升自身媒介素養,重新審視自身角色與行業環境,切實掌握受眾需求,將目光放長、放遠,努力推動新聞輿論工作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不斷提高全媒體時代的新聞輿論傳播能力,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并走在時代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