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7)
隨著民航業的快速發展,飛行安全問題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重點,保持嚴格的飛行作風是保證飛行安全的前提,才能規避人為原因造成的飛行風險。具體來說,保障民航飛行安全是從業人員的責任,安全飛行是由民航全體從業人員通力協作來保障的,而在團隊中飛行員承擔著關鍵作用。2018年,時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的馮正霖強調,要加強民航專業技術隊伍尤其是飛行員隊伍的作風建設,將作風建設貫穿于每個民航飛行員的職業生涯中,狠抓隊伍能力建設,提升航空安全保障能力[1];時任副局長的李健也曾在會議上強調,民航系統中從業人員在安全工作中必須嚴格落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遵章守法、盡職盡責和敢于擔當的工作作風,以過硬的工作作風為民航飛行安全發展保駕護航[2]。
飛行大學生作為當代民航飛行員的后備生力軍,良好的作風建設有利于其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其職業技能的提升。民航高校作為飛行員培養的搖籃,其主要職責是促進飛行大學生在校期間各種作風紀律的養成,助力飛行大學生成長成才,以使其更好地勝任飛行工作。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民航院校飛行大學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加之新時期“00后”飛行大學生獨特的個性,使民航高校在管理飛行大學生作風上增加了挑戰,本文結合國家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當代飛行大學生作風建設,對于民航業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部分飛行大學生從小生活在優越的成長環境中,往往養尊處優,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大局觀[3]。很多學生自以為讀了飛行這一專業,在校期間順利修完理論課程及完成技術學習即可順利成為民航飛行員,未能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和了解飛行職業,局限于自我認知,忽略了飛行職業是一項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的工作,從而導致其不能從思想上勝任飛行員這一職業。
從高中升入大學是學生的重要過渡期,從完全管理式教育轉變為半自主半管理式教育。結合學管工作發現,一大部分飛行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多學生對自己的飛行職業規劃不合理、不科學,大部分人依據他人的路徑規劃學業,不能結合自身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最終導致不符合飛行職業的要求。
在民航系統中,飛行員隊伍一向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素質過硬的代表,一個成熟飛行員的培養是從最基本的作風紀律上開始的[4]。飛行學生只有樹立了良好的作風紀律,才能促進學風的提升,促進飛行技術的進步,才能全面提升自我。當代飛行大學生易存在紀律意識薄弱的情況。當前許多學生個人控制能力弱、社會認知弱,且部分家長常年不在家,對家庭教育的認知不夠[5]。易導致部分學生不求上進、沒有追求、目標感不強,缺乏紀律意識,出現遲到、早退、晚歸等違紀情況。這些情況都導致飛行員前期培養中紀律問題非常嚴重,從而影響該行業人才培養成效。
良好的團隊協作與溝通是民航安全飛行的重要保障。新時期民航高校大學生普遍具有獨特個性,這些民航高校的飛行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部分學生易出現拜金主義傾向,不能很好地融入學生班集體生活中,從而導致該群體很難開展有關學習、娛樂性質的團體性活動。部分飛行大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的情況,將不利于他們自身職業生涯能力的發展,也嚴重影響了民航系統飛行安全。
從飛行學生到飛行學員,再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直到成為副駕駛員或機長,這一成長過程是漫長的、殘酷的,稍不注意就會被該行業淘汰。從飛行員這一成長過程來看,飛行學生階段作為初始階段,是格外重要的,飛行學生階段是一個優秀飛行員職業的開端,該階段在飛行員的職業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對飛行學生的培養塑造是當今民航院校的重要工作。針對新時期下飛行學生出現的作風問題,本文總結出以下五點應對措施:
飛行員行業是民航系統的重要職業,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要經過長期的系統性訓練、技術打磨、思想提升、身體鍛煉。現如今,民航系統中飛行學員儲備充足,但真正優秀的飛行機長、飛行副駕駛非常少,這是行業內的普遍現狀。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飛行駕駛技術,還要具有很強烈的職業使命感、榮譽感,具有極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奉獻精神。
民航院校作為飛行員培養的主陣地,不僅要給飛行大學生傳授專業的民航知識,還要幫助在校飛行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幫助飛行學員了解飛行行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們認識行業內的競爭性。特別是近幾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了民航業的發展,間接導致各大民航院校飛行大學生招生比例縮減。所以,新形勢下的飛行大學生更要認識到飛行行業的競爭殘酷性和行業的嚴峻性,在校期間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學院也要為飛行大學生開設行業發展講座,幫助他們及時、正確地了解新形勢下的行業情況,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
民航高校對飛行大學生的準軍事化管理是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技術建設、紀律建設、團隊意識建設等方面來考慮的,參照部隊軍事化管理模式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管理實施[6]。在針對學校內部飛行大學生管理方式上,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相關條令、條例,結合民航高校飛行專業的相關要求、標準,對在校飛行大學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嚴格規范一日生活制度。近三年來,民航各單位受到的沖擊非常大,行業內部不景氣,導致對飛行員的選拔更加嚴格。目前民航單位在選拔飛行員過程中越來越看重飛行員的思想品德和綜合素養,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學校也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因此,許多民航院校為切實保證飛行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對民航高校飛行大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
新時期民航高校飛行大學生的培養要依據準軍事化管理模式開展,國內多所民航院校都對飛行學員的培養采用準軍事化管理。從歷年的畢業學員素質來看,準軍事化管理模式是切實可行的。近年來民航高校實施準軍事化管理以部隊的紀律規范飛行大學生言行,以軍人的素養和作風感染飛行大學生。對在校飛行大學生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管理相結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學校通過以訓促管、以管促教、以教促學的形式,家校共同努力,構建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以提高當代飛行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民航高校對新時期飛行大學生實行準軍事化管理的目的是通過日常的訓練教育,促進飛行大學生學知識,練舉止,強健體魄,以此更好地鍛煉飛行大學生的作風紀律和團隊意識,做到令行禁止,雷厲風行,整齊劃一,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作風紀律素質,使他們發展成為思想過硬,知識全面,作風優良,紀律嚴明,適應民航業創新發展的新一代飛行員。在民航高校飛行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還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和規范化學習,全面提高飛行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讓飛行大學生在準軍事化中養成紀律嚴明、吃苦耐勞、嚴謹求實的優良習慣。
班集體是高校對學生進行相關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而輔導員(班主任)是高校內班集體的核心,是班級一切事務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高校輔導員(班主任)要嚴格執行國家高等教育方針,身體力行地充當學生的榜樣、模范。嚴格踐行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制度,全身心地服務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打造一流的班集體,促進優良班風、校風的形成。
在民航院校,特別是實施準軍事化管理下的飛行大學生班集體,班主任制度尤為重要。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就是飛行學生班集體的管理者、指揮員,要求飛行學生做到令行禁止。班主任的主要職責就是培養飛行大學生紀律意識、作風養成、學風養成等。通過和學生們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內心生活,塑造他們的堅韌品質,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充當飛行大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在政治上提高認識,緊跟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
家庭教育是一個學生接受的最基礎的教育,家庭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只有在家庭和學校兩個教育體系中才能實現全面發展。要求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方向上要志同道合、達成一致,兩者始終秉持同樣的原則,才能實現孩子的高素質發展。”[7]由此可見,家校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渠道、有效地分工合作是保證孩子成長成才的根本途徑。如果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平時都不保持有效的交流溝通,將不利于孩子的發展,甚至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基于此,民航院校在培養當代飛行大學生時應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在尊重教育、共同育人、實現雙贏的理念引領下,進一步探索家校溝通的內容和形式,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平臺,以此提高家校溝通的實效性,進一步達成家校溝通的目的。
在民航院校,飛行大學生是一個獨立的群體,衣食住行都是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進行的。學校除了培養他們良好的紀律作風外,還要錘煉學風。在這種模式下學習、生活,部分學生可能無法適應,會存在倦怠的情緒,甚至出現退學轉專業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家校多溝通交流,幫助學生從心理上、行動上適應飛行大學生的管理模式,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在飛行大學生作風養成過程中,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家校聯合管理更為重要,學校老師通過建立和學生家長聯系的平臺,及時有效地掌握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更好地進行在校期間的培養和塑造,家長也可以通過和老師交流溝通,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這種聯合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為飛行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民航安全飛行是具有團隊性質的,由飛行員、機組人員、地勤人員和空管人員等通力合作完成的工作,特別是在飛行安全中更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而飛行作風又是一個團隊的集體風氣展現,是飛行團隊發展過程中由老到新、薪火相傳、相互監督、相互影響才能塑造的良好風氣。民航系統中飛行作風好的團隊,其飛行安全性必然就好,相反,飛行作風差的團隊,其飛行安全就難以保證。因此飛行作風建設不但能影響個人,還能影響到整個團隊,是保證飛行安全的重中之重[8]。
機長是飛行團隊中的首腦或核心,是團隊精神的核心,一個合格的機長不僅要具有精湛的飛行技術,還要具有良好的個人作風紀律,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協調好飛行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作,保證航班飛行的安全。例如,2018年民航5.14川航航班備降成都事件,四川航空3U8633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當時的情況極其危險,但該機組所有人員在機長劉傳健的冷靜指揮下保持冷靜,最終通過機長精湛的飛行技術、優良的飛行作風以及全體機組的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使該航班成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無人員遇險。該事件就是飛行團隊協作的一個典型案例,證明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嚴謹的飛行作風是一名優秀飛行員必備的素質,它能保證各項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能夠讓機組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的頭腦,準確判斷,正確處理,化險為夷[9]。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民航院校要采取傳幫帶的方式幫助一些問題學生盡快調整心態適應飛行大學生集體學習生活。要鼓勵、培養飛行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一些團體性活動,鍛煉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要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時刻以增強班集體榮譽來要求自己。還要培養他們的協調指揮能力,使之在面對突發事情時能快速冷靜地做出抉擇。飛行大學生只有在校期間養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才能勝任飛行工作。
飛行作風是飛行員勝任飛行工作的基礎,嚴謹的飛行作風是飛行員飛行能力的外在表現。新時期民航系統內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應該從進入飛行大學初始階段就開始培養自己的生活作風、學習作風、飛行作風和思想作風,綜合全面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為將來進入民航系統做好準備。
作為培養飛行員的高等民航院校,學校要根據國內民航行業界的新思想,結合國內民航業發展的新形勢,制定當今飛行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培養方案。在沿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基礎上,采用以管促學、以學代管、家校聯合的培養方式來塑造新時期飛行大學生作風紀律,從而為民航行業培育優質的飛行員打下良好基礎,保證未來民航行業的飛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