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第三中學,廣西 防城港 538000)
當前,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具有無可替代的功能和優越性,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認識。在中學物理課上,由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較低,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和執行還不夠廣泛。為了使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我們需要通過強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推廣,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保證學生的高參與性,從而推動中學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
強化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物理中的力學,看不見摸不到,整體來說很抽象,無法具象化,很難使學生正確地了解它們,從而使他們產生消極的情緒。強化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從而使每個人都能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例如《熱脹冷縮的意義》中,要使學生了解到當固體膨脹遇到阻力時,會產生作用力,就需要強化多媒體教學,在圖像展示中,兩輛列車在軌道前面有空隙,沒有空隙的軌道上,而有空隙的軌道,則能自由地收縮而不變形;同時,由于熱膨脹、拉伸等因素的作用,使無縫隙軌道發生變形,從而引起翻車,請學生進行討論,由教師逐步講解,從而加深對此的認識與記憶,增強記憶能力。
物理是一門很精妙的學科,相關的知識點也有些晦澀,以往教師只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單純強調相關知識網絡,則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狀態學生就會對該學科失掉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要強化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以新課程為載體,以實例介紹新課的內容,并對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地解釋。
比如,《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師要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提問:“蛋到底是會沉到水里,還是浮在水里?”同時,教師要強化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做好課堂教學示范,讓學生認真地觀看。首先,將雞蛋放進燒杯里,很快,雞蛋就會沉下去。其次,把雞蛋放入一種高濃度的鹽里,雞蛋就會漂浮在水面上,這讓所有人都很好奇。通過這次實驗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實驗興趣,確保了他們的積極性。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電路圖的教學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只要能正確地理解電路原理,就能得到很好的電學效果。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電路圖教學中的運用,將會非常有益。比如: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在電路連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顯示電路的連接,然后再進行實際的操作,從而減少了實驗失敗的情況。在中學物理習題中,若有不唯一的問題,則要運用電路圖的軟件,配合要求,將電學原稿與所需的方向圖相結合,將對應的方向圖展示給學生,再將其與線路相連,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電路圖,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穩定提高。
為了防止實驗設備丟失,很多實驗室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則。此外,由于試驗環境、試驗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其結果與物理學理論有很大差異,需要改進和解決。強化信息技術,主動進行模擬實驗,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克服傳統物理實驗室的不足。比如以前的電學實驗,電表的接線不能有錯誤的接線,電壓計的測量范圍也要低,很多實驗都明確禁止學生自行操作,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網絡環境下,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利用在線人機交互技術,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資訊,增強與他人的溝通合作,增進友情;
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潛意識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將信息技術引進到中學物理教學中,在教學中運用圖像、動畫、聲音、仿真實驗等手段,創造出更加立體、直觀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光的色散》這門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光的作用是很大的,而光又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姿勢,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生活中看到的彩虹,也可以讓學生實際實踐,觀察一下光色譜的分散現象,然后再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的視頻,讓學生更加具象化的了解《光的色散》的內容,并通過資訊技術將教科書上的影像立體呈現出來。在初中生物理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對影像進行立體呈現,強化學生的體驗,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顯示出物理學的奧秘與科學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認識和掌握。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相結合,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現代作用和優點,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媒介技術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框定、展示、歸納、歸納。信息技術使中學物理課堂的動態、信息化、快速、直觀,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教學的主體,充實教學信息,讓學生對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現象的時間規律、對物理概念的認識、對物理概念的認識和運用等方面的認識。比如,在大氣壓力的研究中,很難用傳統的實驗方法來表現微觀現象,因此,在傳統的教室里,采用大氣壓力較大的實驗,教師們常常會用教材中的課件進行解釋。在計算機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仿真技術,克服了教學中存在的缺點;比如在給學生講授關于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知識時,由于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比較繁雜,相關的物理實驗也會占用一部分的課堂時間,所以,實際上留給教師的真正授課時間并不多,教師可以選擇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做虛擬試驗,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動畫了解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也能更好地了解電阻與電流和電壓之間的聯系,學生心中有個概念了,再通過實驗檢驗歐姆定律,這樣學生會學得更扎實。
盡管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物理教學是有效的,但接觸和模擬不能代替現實。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目的在于讓物理教學多樣化,達到最佳效果。對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既無法保障教育的質量,又會給學生帶來諸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中學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使中學物理教學始終處于“主次”的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進行真正的合作,在互動中共同發展。我們不能把它嚴格地應用到實踐中去,也不能以為通過網絡技術就可以替代傳統的實驗儀器和儀器,更不要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方法徹底拋棄。
為了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與物理課堂教學相融合,必須從多個層次上綜合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高速發展,信息的傳遞既直觀又快速,可以迅速反饋出巨大的信息量,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知識體系可視化,部分教學軟件還會提供諸如模擬實驗等功能。在課堂上將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時,物理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整合工作更加復雜,不至于缺乏靈活性。通過對兩門學科的整合,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提供的視聽、視頻等形式,科學地將內容知識呈現給學生。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器官,如視覺和聽覺,打開思維,積極思考,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調動自己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力,克服思維局限。
舉例來說,教師在為學生講授九年級物理教材上關于“磁現象-磁”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磁現象”與“磁物質的運用”這兩方面做單獨講解,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自制的磁鐵裝置讓學生親眼看見、親身體會到磁的存在,再加上多媒體系統的助力,學生可以通過生動的動畫更直觀地體會地體會到磁場的存在、磁現象的神奇,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比如給學生觀看關于磁懸浮列車的相關視頻和紀錄片,讓學生更好地更好地了解所學的知識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現代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實施信息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物理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都能通過物理學的知識來加以解釋。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把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現象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通過對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研究,可以使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更加直觀。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學,主要包括電流、電路、熱運動、光反射規律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到與所學知識點有相關性的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善于觀察,并從中發現事物的規律,做到學以致用。
現代信息技術和最新年級的物理課程的整合已經成為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手段,中學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積累經驗、吸收他人的有益之處,將之轉化為自己可應用的教學資源,在取長補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并自覺優化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現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不同的教育資源在更快、更廣的范圍內互動和交流。在各科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在多媒體演算的幫助下,可以讓枯燥的物理知識更加生動化、形象化,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課堂上的專注力,讓學生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接觸并學習常規的物理知識。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整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網絡資源共享,而物理學科本身又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樣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以更好看待這門學科,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觀察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眼界,使教學脫離原有的單調,可以更好地與時代接軌。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既能豐富課堂形式,又能減輕物理學習的困難,又能提高學生對物理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便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解決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接受更好更全面的物理教育,也可以很好地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