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峰
【專家簡介】
高國力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上海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理論和政策研究,領域涉及開發園區、土地管理、區域規劃等多方面。
3月16日,《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明確要圍繞示范區三大定位,從“四個著力”出發,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
本刊特邀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就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要“著力營造宜業優良環境、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進行解讀。
高國力介紹,“經濟活力”這個詞語很多部門和很多專家都很關注,并在開展相關研究。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必然要求城市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活力;或者說,只有具有經濟活力,才能支撐公園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高國力看來,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有幾個方面需要關注。
活力的產業
城市經濟活力,首先需要有活力的產業。背后是各種各樣有活力的外企、央企、地方國企以及面廣量多的中小微民營企業。要保證有活力的產業,就是要培育壯大一批市場主體。2021年,成都市場主體達到332.06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這些企業能夠結合成都市情,享受到國家、四川省、成都市給予的一些優惠便捷的政策。特別是在推動成都創建一個現代化、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方面,是保育產業活力非常重要的因素。2021年12月,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4.0版,即《成都市強化創新突破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實施方案》出臺,為經濟活力開啟了新一輪的相關政策體系建設。
活力的人
城市經濟活力,其次是需要有活力的人。成都乃至全國都面臨老齡化情況,保持城市經濟活力,需要不斷做好各種類型的養老服務。同時,要針對現有的人口結構,引導優生優育,引進人才,通過各種辦法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短缺、養老服務體系滯后等問題。成都現在還處于人口凈流入階段,如何吸引更多的外來勞動力人口流入,甚至吸引更多的外來高精尖人才,包括留學回國人員,形成具有活力的人口增長和優化局面,促進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發展、國際視角經驗理念互動,進一步提升超大城市對于不同類型和層次人群的包容性,需要不斷探索。2021年,成都新引進落戶青年人才超過16萬人,青年就業人員和就業機會比例達到1∶1.87。青年人才在成都創新有平臺、創業有底氣、就業有機會、情感有歸宿,這是城市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的強勁優勢。
活力的制度
城市經濟活力,還需要有活力的制度。包括城市的體制機制,以及滾動推出的一些理念、宣傳、口號,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政策和方案,等等,讓成都始終成為國內頭部城市、前沿城市的熱點、亮點和焦點,使得各地一提到成都就有熱點、就有動靜。要在全國推送和形成一些有活力的熱點和亮點,避免出現在行業內不被了解、不被熟悉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有活力的制度,是一個長期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營造的系統工程;也包括城市的文化,如果文化只停留在書本、歷史、寺廟、景點上,那是不夠的。必須要將文化轉化成文化創意產業,才能具有活力。文化可以與技術、資金、創意結合在一起,衍生一大批后續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這背后還是依靠制度的保障。包括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創新投資等,也都是依靠體制機制的保障。有了資本流動、資金籌措機制的配套跟進,城市的文化與有活力的創意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產業集群,進而可以很好地支撐城市的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