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苑
【摘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熱愛勞動。為培養幼兒積極勞動意識,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可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出發,營造良好的環境,組織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幼兒園與家庭聯系,注重綜合評價,幫助幼兒建立勞動意識,讓幼兒體驗勞動,勞動也利于身心健康,促進幼兒發展積極參與、克服困難、自我探索、大膽的品質,同時培養幼兒熱愛勞動,讓其收獲自理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關鍵詞】幼兒園;勞動教育;養成教育
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幼兒園的工作生活中,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教師要有將勞動教育滲透于生活中的意識,需要把勞動教育加入到幼兒園的基礎課程中并加強對其的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幼兒形成勞動意識。教師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滲入勞動實踐內容、在學習中對接勞動素材。家庭與幼兒園需在教育幼兒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對幼兒開展全面的教育及引導。這可以為有效提高幼兒綜合素質提供更多的動力。教師需要在教育幼兒時做好對接,整合教育的優勢,為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作好準備。
一、優化日常教育,培養幼兒勞動意識
1.自我服務與勞動教育的對接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可從管理學生的細節入手,引導幼兒樹立“自己完成自己事情”的理念,培養幼兒的自我照顧能力。眾所周知,大多數幼兒是無主動勞動意識的。再加上,幼兒家長在幼兒管教方面存在誤區,致使幼兒的自我照顧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教師必須對幼兒進行整合并開展相應的教育,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就開始進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照顧和服務。
幼兒進幼兒園后,需要自己做事情很多。所以,教師要抓住機會,有計劃地組織幼兒,讓他們在主動勞作的過程中形成勞動意識,比如,擺放物品。教師要引導幼兒將鞋子、衣服、玩具、茶杯、毛巾等分門別類擺放好。洗漱時,教師要讓幼兒自己拿穩洗漱用具,清洗雙手、清洗臉及清洗雙腳;在餐飲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擦桌子,擺放使用的餐具;午休時,引導幼兒自己穿上及脫掉衣服,且要把衣服擺放好,疊好被子;在游戲過程中,讓幼兒主動收拾玩具。在娛樂時間結束后,讓幼兒要收拾好玩具和自己的其它物品。幼兒在家很少有勞動的機會。為此,教師在幼兒園要做好這一方面的教育,激勵幼兒主動進入自我服務的模式,在勞動中建立健康的認知。若有些幼兒無獨立操作的能力,教師需要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逐步教導他們學會服務自己,照顧自己,讓他們通過不斷的訓練提高勞動的技能。
2.團體服務中展現勞動主題
在日常教育中,教師還應該為幼兒設計與團體服務相關的內容,讓幼兒學習關愛他人,主動服務他人。在組織團體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完成與自己相關的責任與義務,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團體生活應該有自然的合作交流。在活動中,幼兒會圍繞某一話題展開交談,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幼兒園的團體活動多姿多彩,教師要培養幼兒的團體意識,把團體勞動置于重要地位,使幼兒自覺地去勞作。比如,在清潔時,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放置物品時,引導幼兒按照要求擺放,讓幼兒在現實勞作中形成優良的思想品德。在班集體中,團體勞動的機會非常多,如,桌子和凳子的安排和布置、學習工具的安排和分類、運動場的清理、損壞的書籍的修復、主動丟垃圾,等等。這些都是與團體勞動相關的內容,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幼兒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而且要特別表揚一些優秀的幼兒,充分展示模范的力量。這對于提高幼兒勞動意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創新學習活動,納入勞動內容
1.區域游戲融入社會勞動場景
目前,國家正極力于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進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創新創造的能力,要在課程教學中把勞動內容與游戲環節相互融合,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幼兒對游戲有特殊的喜好,教師可以創新和改進游戲,并相應地設計游戲。這可以帶來勞動滲透的機會,使幼兒的興趣在勞動中建立。特別是角色扮演游戲和區域劃分游戲,這兩者是最好的滲透機會。教師應該做好整合處理工作,使游戲體驗變成勞動教育的突破口。
角色扮演與勞動相結合,可以創造出很多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的契機,讓幼兒有勞動鍛煉的機會,使幼兒在游戲中養成勞動素養。可見,將勞動教育融入于游戲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我是廚師”中,教師首先帶領幼兒參觀食堂,看看食堂里的師傅是怎么操作的,然后讓幼兒扮演廚師這一角色。在現場,可借助一些玩具作為勞作的對象,模仿食堂里師傅炒菜的樣子。幼兒對這樣的游戲充滿了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進來。在參觀食堂期間,許多幼兒滿懷興趣地觀看和模仿。開始游戲后,幼兒進行創造性設計,模仿食堂師傅的動作并將其演示出來。角色扮演游戲進入高漲階段時,幼兒模仿和演繹的勞動樂趣更加顯著。這個簡易操作的角色扮演活動,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可以促使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慢慢地學習并掌握勞動技能。這無疑讓幼兒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2.節日主題與勞動材料結合
教師在組織與節日相關的主題活動時,應多引入與勞動相關的題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尤其是與勞動內容有關的節日,無疑是最好的融入機會。教師要精心選擇勞動的內容,對幼兒進行多元勞動教育,讓幼兒在現實勞作中樹立勞動意識。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節日,也可借社會力量推進勞動教育。
很多節慶文化活動與勞動有直接的聯系。教師在設計節慶主題活動時,要做到自然融入,體現勞動教育。如,五一勞動節,對于幼兒園來說是難得的教育教學契機,教師可通過組織幼兒參觀勞動場景如工礦企業勞動亦或是農間勞動,對幼兒形成心理的沖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自行展開勞動價值創造,給父母驚喜。這無疑能夠幫助幼兒形成心靈的激勵,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促使幼兒接受思想的洗禮。
三、家園共育,培養勞動能力CA85A1C8-3B87-40D2-827F-E3A26648A999
1.親子互動與勞動內容相融
根據調查顯示,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活動形式之一是親子之間的互動。親子活動能給幼兒帶來非常多的啟發,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素質。為促進勞動教育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實際家庭狀況組織親子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幼兒教育,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同時無意識地接受勞動教育及鍛煉。
親子活動形式各異,教師要精心設計和選擇,為幼兒發展提供勞動機會。親子活動能為幼兒的生活帶來多姿多彩的體驗,能使幼兒收獲豐富的知識。教師可以適時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以鼓勵為主,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可見,教師對幼兒勞動成果進行高度贊揚,能夠調動幼兒的勞動積極性。
2.勞動習慣的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鼓舞幼兒積極參與能力范圍內的勞動,這對勞動習慣的養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和家長溝通好,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需要給幼兒布置相對穩定的任務,要求幼兒自覺遵守勞動的紀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是勞動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教師要將實際生活與勞動教育相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發展其綜合能力。
將勞動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融合,符合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教師應樹立對接整合意識,優化傳統教育,創新學習活動,推動家校共同教育,使幼兒在日常學習中開展相關的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幼兒期是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應積極探索勞動教育,使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勞動意識和習慣。可見,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視。因此,教師要端正教育態度,多角度思考及進行勞動教育,讓幼兒自然地學會勞作,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敏.關于如何加強幼兒品德教育的思考[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4(1):401.
[2]徐麗琳.在環境、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淺談培養幼兒勞動意識[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0(5):129.
[3]王雪莉.生活自理:幼兒最該學會的勞動[N].中國教育報,2020-08-09(2).
[4]胡禮明.淺析當代勞動教育現狀 培養孩子優良品德[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下半月刊),2018(7):177.
責任編輯? 陳紅兵CA85A1C8-3B87-40D2-827F-E3A26648A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