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正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文章對規則的含義和重要性進行了分析,結合相關案例,認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關鍵詞】小學生;規則意識;養成教育
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方面論述到“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突出了“強化規則意識”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好從小做起,小學階段正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1規則意識,至關重要
無論學習、工作還是生活,凡事間都體現著規則的重要性。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和生活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到規則的重要性,無法對規則有著較為正確的認知,往往在事情過后還意識不到自己所做事情的嚴重性。
例如,筆者曾經帶學生到美國參加機器人比賽,同行的代表團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位學生選手以及帶隊老師。比賽結束后觀光行程的某天入住酒店后突然火警響了,酒店的住客(尤其是美國本地人)馬上疏散到一樓庭院。酒店服務員說三樓有一間客房的防火噴淋系統觸發了,要消防員到場才能處理,等消防員開著消防車整裝到達后發現并沒有火警,而是該客房的客人怕衣服不干把衣服用衣架掛在消防噴淋口以便對著空調吹,從而觸發了噴淋系統。后經查實該客服就是我們代表團另一個城市的孩子住的,而且酒店已經在噴淋口處用中文貼了禁止掛衣服的標識。因為酒店是板式結構的,所以三樓以下好多過道和房間都泡了水。當帶隊老師問及該生為什么貼有禁止標識還掛衣服時,該生說平時住酒店也經常在空調口掛衣服,所以沒想到會弄成這樣。這是沒有規則意識惹的禍,而孩子本身并沒有意識到沒有遵循相關規則所造成的后果,看來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2尊重學生,自定規則
很多學生在沒有遵循規則是由于學生本身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對的事情,對規則沒有正確的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學生沒有遵守規則的時候,老師可以不急于去批評學生。
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參與班級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主制定活動規則。這樣學生們的積極性能得以更好地調動,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規則,他們能更自覺地遵守。從而逐步培養起遵守規則的意識。這是從學生的視角下讓學生自發遵守規則的有效辦法。
3培養自控力,促規則意識
在了解規則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控力來促進規則意識的形成。要理解到學生并不是故意不遵守規則,而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天性活潑好動,相對而言,自控力較差。所以,培養自控力的主要方式是從孩子的視角積極主動發展孩子自身的自控能力。
3.1設計活動培養自控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特點來設計不同的活動。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學會等待、輪流、合作、團結、自律、自強等各種社會技能,通過這些技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和調節自己的自控能力,而且這種調節和控制是主觀的,學生通過主觀調控自我,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社會規范要求,并且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夠影響到其他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更好的提高自控能力。
3.2提醒鼓勵培養自控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好主導作用的同時,需要注意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意識的提醒和鼓勵學生自主組織、參與活動。例如,在開展某一項具體活動的時候,在活動前,教師要將活動中的具體要求、規定和注意事項給同學們進行充分交待,學生們在活動開始前就能對整體的規定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知。然后在活動中,如果學生有違反規定的行為時,老師要善意提醒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我這樣做是不對的,并且更要鼓勵學生,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按照規定做好。這樣,孩子在寬松良好的環境下,自控力也會逐漸提升,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的要求自己遵守規定,按規矩做事。
4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小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和老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4.1家長樹正確教育觀念
首先,家長的教育觀念要正確,這是首要的事情。不少家庭對教育觀念的認知和理解有偏差,有的家長認為西方國家所倡導的自由主義是正確的教育觀念,而國內的管教對于孩子太多約束。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基礎上的。否則,就會造成孩子從小就缺乏規則的約束,長大后就會漠視規則。所以說,家長應當養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孩子不能一點也不管教,又不能對孩子約束太嚴格。自由與管教相互疊加,幫助孩子遵循社會生活的基本規章制度。
4.2家長以身作則做榜樣
父母是孩子們的榜樣,家長們平時為人處事態度,無形中就是給孩子起了模范的作用。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遵守規則,那么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所以說,家長應當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孩子在一個平等、和諧和遵守規則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樣,孩子自發遵守規則的意識就會得到更好的培養。
4.3家長與孩子互相監督
家長不僅要給孩子做榜樣,更要象朋友一樣與孩子共同制定生活規則,例如共同制定并遵守作息制度等生活規則,相互監督,家長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也要敢于接受孩子們的批評和指正。這樣對孩子也有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孩子們正確的規則意識得以養成。
5持之以恒,受益終身
學生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和正確的引導。作為小學生來講,其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家長、老師和學校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教育。同時,要認識到,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有持久性,在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時都應當以尊重為原則,正確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從而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李偉,喻松.以游戲培養小學生規則意識[J].中國德育,2015(09):15-17.
[2]顧增兵.淺談小學生公民意識中養成教育的培養[J].教師,2012(06):25-27.
[3]李素蘭.如何培養學生規則意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03):55-57.
[4]楊獻南,鹿志海,張傳昌,張盼.習慣教育視野下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機制與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47-48.
作者簡介:
姓名:盧超文,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廣東省中山市,職稱:數學小學高級教師,學歷:本科(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