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睂嵺`創新素養是21世紀中國學生應具備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已是時代的必然需求。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君蘭中學作為廣東省信息化中心學校,在創客教育、科技創新、信息技術機器人、綜合實踐案例評比等各類競賽中表現優異,取得多項省市區的獎勵,有著良好的科技創新教育基礎。本文嘗試從近年來我校開展的系列科技創新活動課程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科技創新;課程建設;創新能力;創新環境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獨立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初中生身心發育趨于成熟,求知欲強,吸收能力快,此時提供適當的創新環境,通過各類活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培養其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君蘭中學十分重視科技創新活動,學校每年舉辦科技文化節,內容涵蓋科技文化節板報評展、“神奇的紙承重”“雞蛋撞地球”、機器人RM挑戰賽、3D打印展示活動、魔方競速、水果拼盤創意大賽、科普講座進校園、航天模型比賽等多項學生興趣濃、參與度高的活動。在一次次知識和創意的碰撞中,在一場場智慧與藝術的融合中,學生積極思考,努力突圍,充分調動所學,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了探索意識,培養了創新精神。
一、應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科技創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創設情境,充分應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科技創新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簡單的2張A4紙,或許不足200g,只要結構合理,卻能承載十幾斤的重量!”學生對此感到吃驚甚至感到懷疑,進而親手進行實踐驗證、再查找資料追尋原因,并由此勾聯到“紙火鍋”等系列紙質材料在生活中的妙用,增長了知識,拓寬了思維深度和廣度。
又如,在“雞蛋撞地球”活動中,利用質量盡可能少且輕的物品保護雞蛋,再將雞蛋從四樓高地自由釋放,雞蛋不破裂,“雞蛋成功撞擊了地球”。教師再提出問題:“同學們,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降落傘受空氣影響飄忽不定,降落地點準確性較差。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改進設備?”教師的這一番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小組探討后,學生先后采用雙氣球、多面體型、不倒翁型、螺旋槳型等進行演示。學生親身體驗到減少物體質量、穩定裝置對實驗的實際影響。教師這樣教學,層層深入,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機會,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每個學生心中播下了創新的種子。
二、合理控制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科學求知欲望
科技創新應當緊密貼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統一要求。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教學難度。太難,學生容易畏縮,失去興趣和信心;太易,學生沒有挑戰欲望,難以得到進步。
例如,我??萍紕撔掳嗾n程之一《立體建筑模型》,就是基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許多立體建筑,有一定的生活基礎。教師在對立體構成基本概念、起源發展、形態分類等知識進行梳理后,引導學生運用紙膜材料,制作立體模型,進一步了解立體構成,之后再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更高難度的要求:運用肌理材料,創作模型,以增強對立體空間的認知。學生通過獨立認真思考,小組合作探討和積極動手實踐,創作出了一批優秀的立體空間作品,如,紋理復雜的花瓶、趣味橫生的太空模擬畫、“不可名狀”的建筑等。作品一經展出,獲得了全體師生的交口稱贊。
在此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就科技創新內容進行機械式灌輸,也沒有死板要求作品類型,不提供任何樣品的做法,讓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得到了自由釋放。通過探究,學生學習了高于自己原來認知的知識,興趣被大大激發,學習效果也較好。教師可以將這節內容擴展到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在課后慧眼觀察身邊立體建筑,積極探索設計奧妙。此類教學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改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科學、合理地控制教學難度,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形成民主、和諧、共進的教學氛圍,做好過程性評價,讓評價充分發揮激勵作用。
三、重視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創造力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只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認識個體價值,激發學習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實現學生多元化發展。
例如,我??萍紕撔掳鄬W生在學習《小貝夜燈》這節內容時,對動手能力較差、創新意識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只要求他們對照圖紙,自己動手拼好小夜燈即可;對愛好科技的學生,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夜燈燈罩為什么要做成半透白色,并認識電路板上的震動元器件和相關工作原理,甚至提出自行設計一款小夜燈的要求。這樣的分層要求,關注了個體之間的差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張揚了個性化學習。
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有全盤的思考和統籌,并力圖突出應試教育的路子,探索系統的、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教育的開展模式,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教育的層次與水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苗子。
參考文獻:
[1]胡琴花.創新活動課程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J].亞太教育,2017(11):179.
[2]朱亮.淺談科技創新活動,如何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8(1):69.
[3]王丹,金國平.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4):35.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