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江蘇省連云港市檢驗檢測產業園,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指針對各種紡織原料、紡織制品、服裝與羽毛絨進行理化檢測的場所。我國作為紡織大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還是出口量最大的國家,這就對我國紡織品檢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不僅關系到紡織品檢驗工作的質量,還關系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與國家財產安全[1]。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涉及的材料、設備眾多,且存有大量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須要全面落實到細節部分,以保障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安全。
簡單來說,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是針對各種紡織原料、紡織產品進行檢測的場所,如布料、紗線、纖維、服裝、床上用品等,根據相關項目劃分,包含燃燒、化學、物理、生態紡織品等[2]。
紡織品檢測的內容主要是檢測各種紡織品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比如,對紡織品物理性能的檢測內容包括材料的色牢度、拉伸強度、耐磨性、水洗穩定性等[3];對紡織品化學性能的檢測內容包括偶氮染料、甲醛、重金屬等;燃燒檢測需要點燃紡織品,了解紡織品燃燒的速度與具體程度;對生態紡織品的檢測內容主要是致敏染料、致癌染料、甲醛等。
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工作流程主要包含5個部分。(1)樣品的傳遞、接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保證樣品能在各個功能室準確傳遞。(2)樣品的拆分。按照實驗室檢測規定劃分樣品,拆分為大小、數量滿足不同樣要求的品。(3)儀器設備的準備與操作。根據檢測項目,檢測樣品的纖維含量、物理性能、色牢度等。(4)化學藥品管理及廢物處理。化學藥品管理主要包含實驗過程中的使用操作與實驗后的儲存操作,并且要按照要求對化學廢棄物進行規范化處理[4]。(5)樣品儲存。所有檢測工作都完成之后,按照要求將樣品儲存到相應的倉庫中。
參考GB 13690相關規定,當前常用的危化品主要包括8個類型,即液化氣體與壓縮氣體、爆炸品、易燃固體、易燃液體、氧化劑與有機過氧化物、自燃物品與遇濕易燃物品、腐蝕品和放射性物品、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5]。在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樣品中,當前較為常見的危化品如表1所示。
由表1數據可知,雖然紡織品檢測實驗室中的危化品類型較少,但大多存在雙重或者多重危險性,且很多化學試劑不夠穩定,必須嚴格落實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實驗室安全[6]。

表1 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常見危化品分類
意識決定行動,只有真正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才能始終將安全落到實際工作、行動中,使工作人員牢記安全責任,時刻將安全理念滲透到工作中,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7]。因此,要想有序推進安全管理工作,首要任務在于加強內部培訓教育,將安全意識融入不同階段的培訓教育工作,全面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8-9]。首先,要將安全意識融入入職培訓。新員工入職時,就要反復強調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系統地講解紡織品檢測流程、檢測風險,強調風險的危害性,明確紡織品檢測工作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風險應對方法等。同時,紡織品檢測實驗室還應主動創造條件,利用各種契機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安全知識教育,全面強化內部隊伍的綜合素質、規范操作能力、安全意識,綜合利用會議、培訓活動、線上平臺等,使員工時刻牢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落實安全管理工作[10]。
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管理人員嚴格按照紡織品檢測工作流程,梳理檢測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建立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紡織品檢測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如紡織品檢測實驗室中的各種設備及其相關操作,都應遵循規范標準,防止因為設備操作不規范引發事故;對于各種危化品的管理與使用,都要建立嚴格的登記制度、使用制度、管理制度,保證全過程可溯源;對于紡織品檢測過程中產生的生物類、化學類廢物,均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即根據特性進行分類儲存、明確標記、專業化處理;建立健全安全用水、用氣、用電等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明確劃分各專業實驗室的責任并落實,約束與規范各個崗位工作。為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順利落實,還要圍繞各個崗位職責建立對應的獎懲體系,堅持獎罰分明的原則,考核責任履行情況,并將最終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與工作人員的薪酬、晉升機會掛鉤,有效發揮獎懲體系的激勵作用。
危化品作為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按照規范強化危化品的儲存管理,才能將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風險降到最低。從當前法律法規的層面來看,GB 15603《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針對危化品儲存管理作出了系統的規定,包括儲存的軟硬件基礎、環境情況等,明確提出儲存倉庫需要保持陰涼通風,選擇防爆型通風設施、照明設施,嚴禁采用容易導致火災的各種工具、機械設施,并且需要定期對倉庫進行安全檢查,以便第一時間發現風險、排除風險。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危化品儲存管理需要綜合參考各種危化品的潮解性、易燃性、腐蝕性等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儲存管理方案。有腐蝕性的危化品主要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倉庫中,同時存放容器要完全密閉,與其他危化品隔離。此外,儲存設施要選擇抗腐蝕材料,遠離火種、熱源。易燃的危化品應遠離氧化劑,同時盡可能避免泄漏。比如濃硫酸、高錳酸鉀、保險粉的儲存要與易燃藥品、可燃藥品等隔離。毒害品、感染性物質(如氧化鋅)非常容易出現潮解變質問題,需要放在陰涼、通風、干燥的倉庫中,同時遠離酸。
為了加強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完善防護措施,以控制各種潛在的風險。(1)人員防護。按照要求配置護目鏡、口罩、橡膠手套、急救箱等,還要配備生物安全柜、洗眼機、通風柜等設施。同時,對工作人員提出全面的規范要求,實驗室不得放置個人物品,工作相關的物品、設備均要嚴格按照規范擺放。(2)備樣間。各種樣品要嚴格按照分類進行規范放置,同時保持備樣間通風、整潔、干燥。(3)物理測試間。使用高溫烘箱時要戴隔熱手套操作,干燥劑要在有抽排風設施的房間中處理,防止長期開展紡織品色牢度評級引發視覺受損問題。(4)纖維成分與化學分析室。各種化學試劑均要明確標識,按照規范進行擺放。取用完化學試劑、藥劑后,要第一時間蓋上蓋子。如果涉及易燃易爆、易揮發、有毒的物質,均要在通風柜中操作。各種玻璃器皿要輕拿輕放,一旦破碎要第一時間清理。(5)紡織品燃燒室。按照要求配置抽排風設施、滅火器,以便及時排放各種有害氣體、煙霧。檢測試驗完成后,要第一時間處理殘留的冒煙材料、燃燒物質。(6)化學品倉庫。對不同性質的試劑要明確標識,設置專柜、以雙人雙鎖的方式保存危險系數高的危化品。
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紡織品檢測、儲存等環節必然存在諸多危險因素,加強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不僅是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基礎,還是保障實驗室安全、工作人員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充分結合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安全隱患,深入分析紡織品檢測各個環節的風險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措施,通過宣傳教育強化內部員工的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大危化品儲存管理力度、完善日常檢驗防護措施,保障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