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沛,田慧慧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深遠的國際影響力,其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最早發掘于1974年。這一重大發現不僅在考古界、美學界、軍事界等領域引起轟動,同樣在藝術設計界、雕塑藝術界也引發很多學者、設計師的廣泛關注。這一壯觀的文化景觀,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人們越發重視地緣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將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應用,是學術界和設計界都需要思考的課題。秦始皇兵馬俑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我國稀有、珍貴的藝術寶庫,其聚集了秦朝戰時各式各樣的俑士雕塑,凝聚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眾多秦俑造型獨特且寫實,挺拔俊朗的秦俑雕塑讓人流連忘返。本研究將秦俑的典型形象與服裝圖案藝術設計相融合,以期讓秦俑與時尚相結合,使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與“衣文化”碰撞,進一步實現文化的活態循環,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加深我國青年一代的家國情懷,培養其家國意識。
秦始皇陵兵馬俑具有氣勢磅礴、威武雄壯、高度寫實的造型特點,這些秦俑雕像身高等同于真人,平均身高約1.75 m,種類豐富,有將軍俑、步兵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等,每種兵俑都有不同的動作、神態和裝備,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1]。秦始皇陵中的俑士眾多,布局恢弘大氣,俑士們以整齊的隊列矗立在坑道內,展現出嚴肅、莊嚴、肅穆的造型風格,這種造型風格與秦人崇尚武士精神息息相關。
秦俑的造型是通過搜集和整理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俑士形體結構后進行歸納分析,經過工匠們的塑造,形成三維立體的造型形態,極具空間感[2]。由此可見,秦俑的造型源于真實生活,人物的塑造趨于寫實主義。除此之外,秦俑造型在細節處理上也極為講究[3]。比如對人物面部輪廓、五官、表情的刻畫以及服飾零部件的設計,其中包括跪射俑和武士俑的鞋底,細致到連縫紉的線跡都刻畫得清晰可見。秦俑造型不管是在整體風格表現上,還是在造型的細節描刻上,均以尊重客觀事實為主,造型寫實、嚴謹且逼真[4]。
通過以上所述可見,秦俑本身的寫實風格也是其造型的最大特征,人們在進行秦俑造型元素的設計與實踐過程中,可以提取其典型特征應用于藝術設計創作中。秦俑造型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類,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同時也為藝術創作增添了文化內涵,讓文化活躍在產品創作中,是每一位設計師的職責與使命。
服裝圖案是服裝上的重要設計元素,同時也是重要的設計載體,一件成功的服裝設計作品離不開服裝圖案藝術設計。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相應的精神需求也隨之高漲[5]。人們的穿著打扮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單純地追求功能性,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化,體現出個人的獨特性與唯一性。這就對服裝圖案的藝術化表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裝圖案的美化裝飾作用就顯得越發重要。因此,在服裝圖案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設計對象的審美需求。
服裝圖案藝術多元化的表現手法賦予了服裝藝術感,給服裝產業帶來了更多附加值,同時也給服裝設計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思路。通過古代各時期服裝圖案的構成方法、色彩搭配、紋樣形象去解讀當時的圖案藝術表現,為現代設計師提供藝術創作的參考,以此誕生出符合時下潮流審美的時尚產品,而整個創作過程蘊含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秦俑造型極具辨識度,武士面貌讓人一看便知是秦朝典型的藝術形象[6]。因此在設計中,可以提取其最直觀的獨立外觀形態,保留其原有特征進行藝術設計。比如,從設計師海思源及張媛的作品《秦韻·土偶》(圖1)中可以看到,他們將秦俑造型進行簡化概括后只保留俑的外形,內部用幾個塊面進行概括,外形簡單,內部用塊面填充,整體具有現代化幾何感。設計師田慧慧在其服裝圖案印花設計中同樣也借鑒了秦兵馬俑的上半身形象,選擇了秦兵馬俑中的將軍俑造型元素進行創意設計,并且運用了圖像聯想思維,從英勇武士聯想到機械科技,結合了機械臂進行創新設計,使整個將軍俑形象富有未來科技感,周圍添加了云紋、山、車馬等元素,使傳統紋樣具有現代時尚感(圖2)。

圖1 海思源、張媛作品《秦韻·土偶》

圖2 田慧慧的印花設計
打散重組是設計師在進行創意服裝圖案藝術設計時常用的手法之一,是通過對完整的設計形象進行拆解處理,將其打散成碎片狀后,按照設計意圖和設計想法重新規整和組合,形成全新的藝術形態,進而構成新式的藝術作品。從設計師海思源和張媛的作品《秦韻·土偶》(圖3)中可以看到,他們將完整的秦俑造型進行破壞處理,使其成為碎片狀后,均應用于服裝袖部及上衣前片。與此同時,還采用黑色包邊條進行切割處理,進一步強化秦俑造型的碎片效果。這種設計方法提高了服裝的創新性,使整套服裝看起來別具一格,被切割后的秦俑造型顯得更加活潑生動。

圖3 海思源、張媛作品《秦韻·土偶》
局部特寫的表現手法是攝影攝像藝術中常用的拍攝手段,利用這種手法進行藝術表現,能更好地突出設計焦點,起到聚集視線和強調設計點的作用。在服裝圖案設計中,設計師也可以借鑒這種表現手法并運用于服裝圖案設計中。將秦俑逼真、寫實的鮮明特色通過局部放大的方式體現在服裝圖案藝術設計中[7]。比如設計師海思源、張媛的作品《秦韻·土偶》(圖4),此套服裝圖案設計以秦俑造型為靈感,將秦俑上半身造型進行局部放大后,以數碼印花技術呈現在服裝面料上,使服裝圖案更加立體、清晰,展現出秦俑本身的造型藝術美。

圖4 海思源、張媛作品《秦韻·土偶》
我國服裝圖案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承載了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同時也傳承了我國傳統“衣文化”。縱觀我國服飾發展史,服裝圖案藝術在歷朝歷代都展現出不同的藝術美,與當時的社會等級制度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個朝代的社會形態與社會制度,是當時社會狀態的縮影。通過對秦俑造型的解讀與剖析后,歸納出最典型的特征是寫實與嚴謹。本研究將秦朝俑士的造型元素與服裝圖案藝術設計進行融合,論證了獨立概括、碎片拼接、局部放大的藝術表現方式,以期讓秦俑造型創新應用于服裝圖案藝術設計,讓富有秦俑造型元素的服裝設計更趨于當代人的審美,使其逐漸成為時下年輕一代追求的時尚元素,廣泛運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讓文物與當代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