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釗 王 聰 呂 晶 王思佳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當前我國社會處于全面發展的科技時代,社會需求不斷擴大與提高,醫療質量不斷提升,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前行,教學質量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學方式逐步趨于國際化[1]。醫學教學分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教學兩部分,臨床實踐教學貫穿整個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醫學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見習是醫學生向臨床醫師轉變的第一步。見習主要指純粹的理論學習向實際應用過渡,是理論知識和實際的結合,經歷該階段后學生從學校教育步入到醫學實踐。心血管系統在內科中占據重要地位,與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全身具有密切聯系,故掌握心血管系統知識對內科基礎疾病的診治和促進其他系統疾病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以往臨床帶教中以傳統教學模式,帶教老師通常對病例進行分析、講解和討論,將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但該種帶教模式相對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導致帶教效果不佳,對此,需尋找一種新的帶教模式[3]。BOPPPS教學模式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重視教學交流和反思的閉環反饋教學模型,分為引言( Bridge-in)、目標( Objective)、前測( Pre -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 Post- assessment )和總結( Summary )六個模塊,對調動見習生的臨床實踐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以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4-5]。本文現就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見習的本科生給予BOPPPS教學模式,并和以往傳統教學方式對比。具體情況如下。
本文以抽取形式納入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130例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見習生以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以傳統見習模式(65例),實驗組以BOPPPS教學模式(65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齡21~23歲,平均(22.18±1.10)歲,研究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齡21~23歲,平均(22.10±1.25)歲,納入兩組臨床醫學本科見習生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納入一般資料齊全,對本次研究目的了解,并參與研究者。排除存在多次遲到、早退、曠課等違反見習制度的行為。
在見習生入科前,帶教老師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向見習生提出心血管內科見習期需掌握的疾病。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集中在示教室,由帶教老師通過多媒體、掛圖、模型、結合患者病情進行講解。
研究組給予BOPPPS教學模式:(1)B與O:帶教老師依據見習內容將學習的內容、典型病例等知識點相連,從淺入深引出此次學習重點與價值,或通過敘述和所學內容相關病例和個人經驗提出和所學內容有關的引導問題。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預習、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并制定學習的目標,以便學生預習時有所導向。(2)P:由帶教老師通過問卷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測試,有利于后期調整教學重點和方式。(3)P:應用典型的案例和病例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完成病史的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制定方案等工作,在此過程中,帶教老師可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指出,并進行糾正,同時規范問診的順序、要點和技巧等,之后對查體不規范糾正等。(4)P:和前側相呼應,課程結束后由教師進行解答,更正前測問題,之后依據討論中發現的問題做為后測的核心,之后通過后測掌握情況對學生掌握情況調查,以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并進行改正。(5)S:最終由帶教老師總結與點評,強化重點難度,以及完成反思和延伸教學內容。
針對見習生考核成績、教學效果、對帶教滿意度對比。
第一,見習生考核成績從教學前后開始評估,包含理論知識、病史采集、體檢及其他檢查、案例分析、操作技能、治療計劃,總分100分。
第二,教學效果由自由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調查問卷評估,包括激發學習興趣、自護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資料收集能力、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每項20分,總分0~190分。
第三,利用調查問卷方式對本次帶教滿意度評價,包含教師教學態度、教師教學形式、教學氛圍、師生交流、教師教學技能,總分100。
采用SPSS24.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對照組考核成績對比存在差異(P<0.05),研究組更高,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考核成績[(±s),分]

表1 對比兩組考核成績[(±s),分]
組別理論知識病史采集體檢及其他檢查案例分析操作技能治療計劃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對照組69.36±5.08 85.03±6.28 73.59±6.47 84.59±6.22 75.16±5.08 82.05±5.17 65.04±6.29 84.05±6.02 68.49±6.51 87.46±5.48 66.54±6.21 89.26±5.04研究組69.59±5.17 96.03±3.04 73.51±6.43 94.17±5.10 75.52±5.21 95.02±6.20 65.28±6.19 96.24±3.41 68.43±6.29 93.06±2.04 66.52±6.48 96.52±3.55 t 0.044 12.710 0.071 9.602 0.398 12.953 0.219 14.204 0.028 7.721 0.017 9.494 P 0.964 0.001 0.943 0.001 0.690 0.001 0.826 0.001 0.976 0.001 0.985 0.001
研究組教學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教學效果[(±s),分]

表2 對比兩組教學效果[(±s),分]
組別激發學習興趣自護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資料收集能力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臨床思維能力總分對照組13.06±3.05 15.69±2.17 16.52±2.04 15.41±1.28 16.24±1.20 17.46±2.28 17.42±2.30 15.02±2.62 16.48±1.52 15.28±2.04 155.26±1.69研究組16.96±2.04 18.49±1.05 18.26±1.22 18.59±1.01 17.48±1.30 18.49±1.39 18.52±1.05 19.63±1.47 18.26±1.36 18.26±1.20 182.68±1.58 t 8.569 9.364 5.901 15.724 5.560 6.109 3.507 12.371 7.036 8.379 95.55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相較兩組教學滿意度,研究組評分更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帶教滿意度評分[(±s),分]

表3 對比兩組帶教滿意度評分[(±s),分]
組別例數教師教學態度教師教學形式教學氛圍師生交流教師教學技能對照組65 86.52±4.11 88.52±3.17 84.20±3.22 88.20±3.47 81.25±2.87研究組65 95.69±2.44 96.39±3.22 96.28±2.14 96.39±2.47 95.28±3.22 t 15.467 14.042 25.190 15.502 26.22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近年來,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患心血管疾病人群呈準遞增趨勢,病死率和死亡率也持續遞增,嚴重危險到人們生命安全。心血管內科綜合了病理、生理、解剖學等多種學科,以及是理論性及實踐性較強的科室[6-7]。由于患者病情復雜且多變,臨床人員務必具備良好的醫學理論基礎和思維能力與操作技能,如何讓學生全面掌握心血管診治和操作是臨床帶教亟待解決的問題[8]。在臨床醫學教育的見習階段,醫學生主要學習內容是需從課本中的疾病知識轉向現實中的患者,大多數真實患者所患病種多而復雜,癥狀體征表現多樣,故學習在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際中存在一定障礙[9]。傳統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占主導地位,制約了學生創造性與主動性,整個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信息,導致學生興趣感低,教學效果不佳[10]。并有大量研究認為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出現依賴心理,極少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無法利用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11]。
有關研究認為BOPPPS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臨床見習的發展,促進帶教老師科學分工,優化合作。主要指以帶教老師、教學內容為中心的課程設置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計、準備等教學模式,從學生角度出發,實施過程中與學生密切接觸,讓帶教老師體驗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與疑惑,其中,參與式學習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和難度,此環節通過師生討論、講解、信息反饋等促進學生積極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有研究報道,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思考、理解能增強帶教老師的同理心,而同理心的增強不但能提帶教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且能激發教學動力,并能優化老師和學生間的關系。劉雅貞報道,BOPPPS教學模式符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師生角色發生轉變,教師是教學任務設計者與引導者,學生是教學任務完成者,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將該模式融入到臨床見習中,以教師為主導帶領課堂節奏,以學生為主題構成課堂內容,并將既往抽象、片段理論知識轉化為身臨其境的臨床體驗,構建自我臨床思維,進而有效提高了見習效果。本研究現針對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見習的本科生給予BOPPPS教學模式,結果顯示,研究組見習生有效提高了心血管內科的理論知識、病史采集、治療計劃等成績,同時和對照組傳統帶教模式相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并由教學效果可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自護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資料收集能力等,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臨床思維能力等,說明BOPPPS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勢,從而獲得見習生滿意評價。
綜上所述,BOPPPS教學模式較傳統學習模式更具有價值,有利于提高見習生學習興趣、自護學習能力、臨床操作技能、思維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