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紫薇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被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中,特別是在教育領域,且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音樂教育是幼兒藝術啟蒙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幼兒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有效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幼兒音樂活動進行整合,能為幼兒營造出有聲有色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收獲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審美能力、藝術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信息技術與幼兒音樂活動的整合策略,以期為廣大幼兒教育者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幼兒教育;音樂活動
信息技術有著獲取、處理、傳輸、使用各種信息的功能,能將圖片、文字、視頻和音樂等內容融合到一起,將其與幼兒園音樂活動相整合,不僅豐富音樂活動的內容、形式,還有助于營造生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因此,教師可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功能,并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制定多樣化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為幼兒帶來豐富視聽體驗,力求幼兒在參與音樂活動中能夠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一、整合信息技術,優化音樂欣賞活動
幼兒教育的開展依賴于各種信息技術設備,其功能豐富多樣,可以播放圖文、視頻和音樂等內容。幼兒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多少“音樂家”,而是以啟蒙教育為主,幫助幼兒建立音樂興趣和欣賞的意識,以及讓幼兒在聆聽音樂中感知音樂傳達的情感。幼兒音樂教育要從“欣賞”開始,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設備為幼兒展示或播放適宜其聆聽的音樂,引導他們去欣賞、去感知,建立對音樂的基礎認知。具體而言,教師可先在互聯網平臺上篩選與教學內容契合的音樂素材,將其以視頻或音頻的形式下載下來,其中盡量包含與音樂內容有關的情景畫面,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畫吸引幼兒視覺注意力,促使幼兒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充分掌握音樂歌曲的唱歌旋律和節奏,從而有效提高幼兒音樂欣賞能力。
例如,在音樂活動《吉祥三寶》中,這首歌曲主要展示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教師在網站上下載與這首歌曲內容有關的音、視頻,視頻可以展示歌唱家的唱歌情景,使得幼兒在觀看視頻時,能夠直觀感受這首歌曲中表現的內容。同時,在播放歌曲時,教師引導幼兒隨著歌曲的旋律一邊跟唱一邊拍打身體為歌曲伴奏。當視頻展示結束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設備暫停播放,并邀請幼兒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說一說這首歌曲中歌唱的內容和主題。并以“幸福一家”為話題,引導幼兒展開活動探討,一起來說說“你心中的幸福一家是怎樣的?”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是主要教學任務,同時,教師還應帶領幼兒從歌曲節奏入手,引導幼兒去辨析哪些節奏是輕松活潑的,哪些節奏是低沉委婉的,使得幼兒在后期欣賞其它歌曲時,能夠根據旋律感知音樂、欣賞音樂,逐步提升其音樂欣賞能力。
二、整合信息技術,提升幼兒歌唱能力
音樂課程屬于藝術范疇,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唱歌能力,但在以往的幼兒音樂活動中,教師習慣通過口頭歌唱的方式,為幼兒展示歌曲的唱歌方式,雖然這種方法可以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但是教學缺乏趣味性,導致部分幼兒在學習時容易注意力分散,影響音樂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挑選相關歌曲,通過信息技術設備的音頻播放功能進行展示,這樣幼兒可以在聆聽中充分了解歌曲的唱歌方法,為提升歌唱能力創造良好條件。
例如,在音樂活動《誰會飛》中,教師可以先在互聯網上選擇與這首歌曲有關的音頻,然后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播放,在歌曲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反復學習這首歌曲,強化幼兒對歌詞內容的了解程度。為了培養幼兒的記憶能力,教師可以在幼兒對歌曲內容有了基礎認識后,要求幼兒在班級上進行獨唱,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歌唱表現,分析幼兒在唱歌中存在哪些問題,并在幼兒獨唱結束后,運用信息技術設備重新播放這首歌曲,運用溫和的語言指出幼兒存在的問題,并組織幼兒反復學習這首歌曲,幫助幼兒糾正唱歌缺陷,不斷提升幼兒唱歌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術,強化音樂感知能力
近些年國家提倡教學改革,對幼兒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的過程中,除了培養幼兒歌唱技能之外,還應指引幼兒感知音樂美,注重幼兒思維能力培養。但是以往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在歌曲內容講解結束后,會要求幼兒以集體歌唱的方式進行學習,很少結合歌曲內容為幼兒設計問題,過于重視幼兒歌唱能力訓練,弱化了幼兒感知能力培養。鑒于此,在開展幼兒音樂合唱活動時,教師可整合信息技術強化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積極改變傳統歌曲訓練形式,根據歌曲挑選相關視頻,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幼兒容易理解的視頻,通過圖畫和動感視頻協助幼兒深入理解歌曲,并結合視頻為幼兒制定難度適中的問題,促使幼兒在解決問題中能夠全面了解歌曲,增強幼兒音樂感知能力。
例如,音樂活動《我是只小小鳥》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設備的音頻播放功能,為幼兒展示這首歌曲唱歌旋律。當歌曲播放完畢時,教師詢問幼兒小鳥在干什么?這時部分幼兒會提到“小鳥在飛翔”,部分幼兒提到“小鳥在叫”,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分析幼兒對歌曲的認知程度。并在幼兒回答結束后,教師讓幼兒結合自身對小鳥的認識,在課堂上展示小鳥飛翔和鳴叫的情境,雖然部分幼兒展示的不夠形象,但是這些行為直接反映了幼兒對小鳥的認識。在幼兒展示結束后,教師及時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贊賞,以此增強幼兒自信心,使得幼兒能夠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最后,教師結合前面提出的問題,帶領幼兒重新學習這首歌曲,并告訴幼兒這首歌曲中是如何去描述小鳥的,由此進一步加強幼兒對歌曲的認知和理解,逐步提升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
總的來說,了有效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教師需立足于幼兒的發展需求,靈活設置活動形式,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各項功能,優化和完善音樂活動,為幼兒構建有聲有色的音樂課堂,力求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豐富體驗,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春曉.“音”為有你 “媒”從中來——探析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音樂活動中的運用[J].新智慧,2020,(19):21+23.
[2]徐燕青.多媒體技術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9,(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