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培養出一批適應現代企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學校必須改進現有的學習模式,采取更為靈活、高效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出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實用型會計人才。在目前的會計教育中,會計專業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我們的個人能力,以提高我們的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為目標,提升我們的專業素質,讓他們可以適應會計工作的需要。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目前會計專業的創新能力,必須通過對目前會計專業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使其能夠及時地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而提高整個高校的會計創新教育水平,促進會計專業人才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教育;會計學專業;創新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會計專業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中引入創新型人才,探索其培養規律,創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提高其素質,是當前我國會計專業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1]。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種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作為最直接最廣大的聽眾和學習對象,我們對學習情境、學習效果具有明晰的認知和較好的反饋效果,這直接關系到培養目標的達成。本文從目標人群的角度,掌握會計創新人才的心理動態,搜集其對我國會計創新人才培養現狀的理解、觀點和期望,通過分析其成因,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實施策略,希望可以推動我國會計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和發展。
一、當前高校會計專業創新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創新”一詞在漢語字典中的意思是:“破舊、立新”,包含了更新、創造、變革之意[2]。涉及多個領域,如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上個世紀中期,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都在進行創新教育的研究和學習形式的改革。我國大學創新教育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后,一些重點大學紛紛開展了以提升思想深度、提升素質為中心的創新教育。創新教育與經濟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時代賦予人才的新需求[3]。從宏觀上把握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構建和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促進高??蒲泄ぷ鞯拈_展。國外高校從學習理念、課程設置、學習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對會計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創新意識沒有體現
目前,大多數大學過分強調我們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培養我們的創造力,從而導致了他們在實踐中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4]。目前,我國高校的會計專業主要是將理論知識傳授給我們,而不是引導我們進行實踐,導致了我們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太膚淺,這種情況非常容易致使我們在參與實際的會計工作時產生嚴重的錯誤。而在會計專業的課程中,并沒有涉及行業內相關的創新理論,這就導致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針對培養我們創造性的學習引導,從而阻礙我們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同時,目前高校的創新學習還沒有深入,也沒有將我們的個性發展作為學習設計的重點研究內容,這就導致了我們在創新教育中能夠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二)培養目標不夠創新
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一定要做好培養目標的確定工作,這對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會計專業各項學習活動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5]。但目前,由于我們普遍缺乏對創新教育的全面認識,導致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并沒有與現行的創新教育理念相結合,致使在會計專業實際的創新學習中缺少創新性的知識。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忽視創新,將注意力集中在理論上,而不是在課堂上和其他我們進行實踐,不能讓我們的專業知識得到鍛煉,也不能讓我們真正的掌握會計專業知識。
(三)創新教育氛圍不強
如果學校沒有針對我們的創新意識進行學習設計,那么就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學習氣氛,如果學校沒有制定出相應的創新學習計劃,那么學校的創新環境就會變得很差,如果在開設相應的會計專業創新學習活動當中缺少創新觀點,那就會使得我們的個人創新意識和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引導,同時學校內部也缺乏相應創新平臺的建設,也就致使我們無法參與到實際的創新活動當中,也就容易影響我們對于創新活動的參與熱情。另外,學校內部的相關創新學習活動研究和交流機制還不健全,對整個創新學習活動的評估缺乏公平性,使我們在創新學習活動中難以獲得充分的成就感和參與感,使創新學習活動難以有效地引導我們產生創新意識,也就無法有效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
(四)評價體系還需完善
目前的評估制度,過分強調對我們的專業知識的考核,而缺乏對我們創造能力的評估,這就導致了無法對我們進行有效全面評估的情況,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我們的個性特征,我們無法明確知道自己的真實學習情況和專業水平,從而導致對我們的全面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目前學校單一的評估制度規定了我們必須要完成的學業和行為,我們只專注于完成“學習任務”,并沒有真正吃透專業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學習對策
在分析學習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種以學生之間的協同、互動為基礎的學習優化方案。利用外部學習環境的積極激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6]。培養并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建立溝通渠道
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水平、思維水平和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各種因素對學習內容進行調整,采用口頭交談、問卷調查、提問討論、試卷設計開放式提問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從而使專業學習組能夠及時、高效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全面掌握學生的狀況,也可以針對學習反饋對學習內容和方案做出相應的調整,使我們對學習環境有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
(二)有效利用情感教育,培養自身創新意識
會計本科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重視對其進行理性的實用主義、工作能力的培訓,還要從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開展學習,以彌補和提高會計專業大學生對人文素養與審美需要的人文教育。學習的內容要充分發掘會計學科的審美元素,運用審美、哲學、藝術和人文等非功利性的觀點,對會計的知識進行再審視和理解,自己要進行審美的啟發,從而建立起更高層次、更富趣味性的知識體系。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學習不再是一種理性或迫不得已的選擇,而成為一種內在的情感價值驅使,讓我們擁有有較強的創造力和不斷發展的動力。因此,學習內容要從學科的內涵出發,讓自身認識到會計的平衡美、對稱美、簡約美、清晰美、抽象美、凝練美、結構美、嚴謹美和秩序美等。從學科層面來看,通過新的學科如管理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把握會計的創造美、多樣美、前瞻美和戰略美。以真實的會計倫理困境為個案,展現出會計人員的人文之美與道德之美[7]。之后,為同學們引入了一門嶄新的會計“藝術論”,藉由組織同學查閱資料與探討,以扭轉同學對會計呆板、缺乏創新、固守的觀念,從而在會計靈活性、會計方法自主選擇、會計核算內容創新、會計結論前瞻性、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開拓等方面有所突破??傊?,美育可以使自身在良好的情緒刺激下,激發我們進行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和覺悟,從而使我們自身的創造能力和意識得以復蘇[8]。
(三)在學習中積極使用問題學習,學會獨立思考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這其中包含聯想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性思維、比較思維、聚合思維、逆向思維、直覺靈感思維和邏輯思維等。問題是創新思維的一個誘餌和潛在的表達形式,它的實質是一個我們思維能力的展示,它可以讓我們的信息加工、輸出和創造性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我們可以從“問題”開始,以激發我們的自主提問意識,激發創造性思考的連鎖反應。發散性問題、融合問題、類比問題、評價問題、應用性問題、抽象性問題等問題,都會引起我們的思考產生“核裂變”。
(四)使用團隊式學習
會計專業知識的培養通常受到自身固有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的限制,要打破這種思維習慣,就必須通過跨專業、混齡的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知識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例如,在學校選修課程、基礎課程和不設專業界限的課程中,我們可以采取團隊合作研究、小組討論和集體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削弱專業課程的概念,并進行集體創新。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思維模式的同學們進行了探討、交流,突出了自己的專業觀點,并在相互的溝通和沖突中,不斷地轉換自己的觀點。同時,在探討與互動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逐步認識到個人的差異,接納多元,從而更好地認識到自己所擅長學科的長處與短處。
(五)開展學習工具技能學習
通過文獻檢索,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所需的知識和資源,從而保證創新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文獻檢索與批判性閱讀”學習的目標是使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所擁有的實物及電子資源進行后續研究,其主要目標是讓我們自身掌握如何獲得新的知識方法,并對自身可以進行系統化、批判性的選擇,從而為自己在進行創新思考時提供多種參考和分析方法。以此為依據,我們開展一門以“科學論文寫作”為核心的高級書面表達課程,可將以往雜亂無章、毫無章法的創造性思維,加以系統、規范的引導,達到系統化、明晰、深刻的目的,同時也可促進我們創意火花的傳播與交流。具體方案是自身安排分階段的問卷調查、社會實踐報告、實習報告、商業計劃書和小論文寫作,同時自己要了解出版的相關注意事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實踐性、專業性的人才,大學會計專業在實施創新教育的同時也在學校內部建立完善的創新能力培養課程,通過強化學校與企業的聯系,讓我們實際到工作崗位上進行實踐學習,使我們掌握更加豐富的會計工作經驗,同時也在使我們能夠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將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與創新學習相結合,讓我們在掌握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降低傳統課堂對自己個人思維的局限,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促使我們更快地融入社會,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創造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林琳.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文科建設”改革與實踐——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普洱學院學報,2021,37(05):116-118.
[2]金萍.產學研協同創新視覺下探索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質量與市場,2020(18):94-96.
[3]鄭花.淺議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J].才智,2020(17):121.
[4]鄭花.基于市場需求的會計學專業教育研究[J].才智,2020(14):108.
[5]張春明,陸黎敏.大數據時代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9(16):402-403.
[6]劉朋,陳澤航,陳曉藝,張瑞琛.引領當代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6):284-285.
[7]丁純楷.高等教育會計學專業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2):148.
[8]朱桐鶴.“互聯網+”時代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學習,2019(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