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玲玲

我園是一所繪本閱讀特色園,幼兒從剛入園時我們就開始向家長宣傳繪本閱讀的價值。從小班開始,我們就非常注重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發現,在不同的班級,有些幼兒會主動地和教師、同伴問好、打招呼,顯得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而有些幼兒卻羞于開口。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幼兒養成講文明、有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非常重要。
關于禮儀的繪本故事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禮儀規范賦予了生命,繪本中有鮮活可愛的主人公和具體的情境。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且意識容易受榜樣暗示的幼兒來說,相較于教師的說教,畫面生動、內容明確的繪本可以給幼兒一種“百聞不如一見”的禮儀情感啟迪。對各種禮儀主題繪本的有效閱讀,可用情感激活幼兒的內心,包括他們的愛心、善心、耐心、熱心、責任心以及感恩之心等,引發幼兒對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上的設想和計劃,然后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出發,在一系列活動中去嘗試和驗證,最終在體驗與分享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禮儀的意義。
什么是禮儀?對人親切,體貼周到,做錯事要說對不起,見了面要打招呼,尊重別人的感受,不傷害別人的感情……所有這些,都是禮儀。禮儀即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繪本有以下幾點優勢:美學的陶冶、語文的涵養、創造力的啟發、生活能力與態度的培養。透過繪本的優勢,讓幼兒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并通過有意義的提問引導,培養幼兒的邏輯思考能力、預測推理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學習情境,培養幼兒各種生活能力與經驗。我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及繪本優勢總結出以下幾點挑選禮儀繪本的原則。
繪本內容應針對幼兒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我懂禮貌》是一本親和力十足的兒童行為教育繪本,著名繪本作家阿麗奇將來自生活的靈感化作幽默的漫畫,傳神的文字和有趣的情節,幫助幼兒了解禮儀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正確的言行舉止,讓他們變成懂禮貌、有人緣、受歡迎的幼兒!
內容貼近實際的繪本便于幼兒將繪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經驗相對照并學會良好的人際交往方式,可作為幼兒園展開兒童情感、心理和行為教育的課外輔助讀物。小班幼兒剛從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幼兒園,對于他們來說,主動與同伴或教師打招呼比較困難。《你好,你好》這一繪本畫面清晰、語言簡單,講述了一個非常懂禮貌、有愛心的小寶寶,在遇到朋友后能主動與他們打招呼,十分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閱讀。利用這一繪本,我設計開展了相關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動動中理解、感受交往的快樂。
閱讀方法包括自我專注閱讀、同伴分享閱讀、親子親情閱讀和集體互動閱讀。幼兒園以集體互動閱讀為主。在閱讀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閱讀指導,讓禮貌的種子在幼兒的心間生根發芽。
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將幼兒帶入禮貌的問題情境。例如,閱讀繪本《河馬大叔買口罩》時,要帶著“河馬大叔遇到了什么?”“它為什么要買口罩?”等問題去閱讀,將幼兒關注的焦點集中到“禮儀”這個主題上,然后逐步從讀本轉移到自身的言行上,才不失閱讀的初衷。就像在《去年的樹》的閱讀中,我們最終要培養幼兒“按需取物,不隨意浪費”的禮儀行為。
幼兒閱讀與成人不同,幼兒閱讀的方式包括直接閱讀繪本、聆聽音像故事、欣賞電子繪本和觀看禮貌情景劇等。各種方式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交錯使用,在讀、聽、看甚至演的多種閱讀方式中,讓幼兒多渠道地感知繪本。在展示的過程中,我們比較多地采用分段欣賞的方式,根據情節的發展逐步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比較、思考、爭論,讓閱讀活動更為生動、有趣、真實。
在設計上,盡可能地去調動幼兒的情感。“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去做?”是幼兒禮貌意識培養的原始起點。不做會如何?做了又如何?讓幼兒從切身情感體驗出發,引導幼兒向善,引發幼兒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和喜愛的愿望。例如,《大聲回答“哎”》繪本讓幼兒懂得了回應可以引來很多人的喜歡,換來很多微笑和禮物。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這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會驅動具有好模仿天性的幼兒清楚地告訴自己:我要學誰,我不要學誰。
負面的示例是為了讓幼兒對好與壞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對與錯的結論。同時,負面示例可誘發幼兒對不良禮貌行為產生抵觸,進而從內心深處去杜絕不良行為,觸動內心向善的潛在本質。但如果一味地展示負面,最后也沒有歸結到正面行為上來,那么幼兒反而會因為無所適從而變得迷茫。而迷茫時期對負面行為的一再強化和夸大,反而容易使好模仿的幼兒進行負面強化。如繪本《大衛不可以》中描述了許多大衛調皮搗蛋的場面,負面的展示與擴張點到即可,要將重點落實在加強禮貌行為的各種方法的探討上,并最終落實到正面的引導中。
運用游戲,體現趣味。體驗是幼兒將禮貌內化為自己情感需求的基本途徑,是將繪本閱讀所得轉化為幼兒自身思想認識的重要過程,而游戲方式又是加強幼兒體驗趣味性和真實性最有效的方法。在閱讀繪本《小烏龜臉紅了》后,幼兒們有了將玩過、用過的物品進行分類并放回原處的意識。幼兒在區角中對各種物品進行了重新分類,并貼上自制的標簽,在家對自己的物品也進行了重新分類擺放,養成了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游戲表演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豬先生去野餐》《小老鼠和大老虎》等角色可愛、情節生動、富有趣味、對話簡約的繪本非常受幼兒歡迎,可改編為繪本劇。尤其是大班幼兒作為哥哥姐姐,在練習了合作表演之后去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表演,并向弟弟妹妹們傳授了一些好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不僅可以讓弟弟妹妹們對于繪本本身理解得更為透徹,還會讓大班幼兒感到身為的榜樣優越感和約束力,在小班弟弟妹妹的掌聲中,為自己的精彩表演感到欣喜。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發展產生影響。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充分說明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根據幼兒可塑性強的特點,除了要求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外,教師更應該嚴于律己,為幼兒切實做好表率,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如每天堅持做到笑臉相迎每一位幼兒和家長;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和每一位幼兒交流時要溫和有禮貌;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啟發和帶動下,我們園的幼兒都能夠主動與教師、同伴問好,與家長說再見,和伙伴友好相處。
禮儀教育的質量與效果,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很深的印象,家長的一舉一動都要為幼兒做出表率,因為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是幼兒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并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向家長介紹幼兒近期在園的情況,并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請家長注意積極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習慣,引導幼兒關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
通過繪本閱讀,我們從意識和情感上幫助幼兒真正理解各種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讓幼兒將禮貌行為慢慢內化為良好的習慣,既弘揚重禮儀的傳統美德,又將從小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傳給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