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趙寧
隨著“互聯網+”的推廣,錄播室教學、在線練習、“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和“一課三備”等教育教學方法業已成為新時期教學反思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在此背景下,如何開展好教學反思?
一、重燃初心,奠定反思基礎。
如果說教育教學質量更多是靠教師對教育的“初心”,那么教學反思更是要靠教師對教育的“初心”。每一個認真反思的教師心中都有自己不滅的教育理想、負責任的態度和堅定的信念。理想、態度和信念讓教師在別人安逸、浮躁、喧囂的環境里心靜如水、寵辱不驚,指引著教師面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反思,銳意改革。引導教師回憶初心、分享初心、重拾理想信念是擴大反思參與數量,提高反思目的性、實效性、持久性的前提和基礎。
二、組織領導,抓好落實
學校要以校教研、組教研活動為抓手,制定明確的反思制度、反思標準、反思場所。責任到人、計劃到人。有活動、有反思、有標準、有量化、有總結,各教研組對照制度要求定期評比、定期交流,評先樹優,取長補短,將教學反思落到實處。
三、找準問題,效果立竿見影。
通過錄播教學和在線練習反饋的數據,反思授課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教學時間的分配、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練習選取的典型性和難易程度等,可以客觀、準確地找出課堂教學的癥結之所在,有的放矢,查漏補缺。錄播模式和在線練習推進了教學反思的細化、量化,最終推進了教學成績的提高,成為反思研究的動力。
四、錄播+研討,成就精品課堂。
首先對照課程標準、教材、習題等精心備課。進行第一次錄播授課后,教師從課程標準、德育教育、學生學情、重點難點、突破措施、教具準備、教法設計、環節設計、師生互動等方面分別對錄播課進行量表評價,對在線檢測的數據進行匯總,反思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研討、觀摩互聯網的優質資源,調整教學設計,再次授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研-教”、“學-研-教”、“思-學-教”……使教學設計落到實處。同時,“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反思,錄播室和在線練習只是進行教學反思的升級版工具,和傳統的教學反思應是并列關系,應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五、階段反思,助力復習教學。
錄播室反思和在線檢測針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看起來很枯燥,但是,單元反思和期中期末復習時,以單節反思為基礎,明確教學的不足、學生的易錯點、要關注的邊緣生。復習的針對性更強,師生的壓力更小,課堂效率更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高。扎實做好單節反思、各階段反思對教師專業水平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