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賀艷寧 郭紅梅
摘?要:目的:調查平涼市社區養老模式發展的主要形式及特點,探究社區養老模式發展的阻礙因素;提出平涼市推進社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建議。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對某社區185名60歲以上老年人(對基礎設施的滿意度、費用收取、提供服務等)進行調查。結果:平涼市某社區開展的實質性為老服務還相對較局限,對于滿足入住老年人基本醫療護理及照料服務需求上還存在很多問題。結論:對于已有社區養老模式進行整理,可以得到有價值的分析數據,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活動,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生活所需。
關鍵詞:社區養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Construction?of?Community?Pension?Service?System?under?the?New?Situation
——Preliminary?Study?on?the?Model?of?Community?Medical?and?Oldage?Care?Service
Li?Xiaoliang?He?Yanning?Guo?Hongmei
Department?of?Nursing,Guangsu?Medical?College?GansuPingliang?7440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ain?forms?and?characteristics?of?the?development?of?the?community?pension?model?in?Pingliang,explore?the?obstacles?to?the?development?of?the?community?pension?model,and?put?forward?suggestions?for?Pingliang?city?to?promote?the?combination?of?community?medical?care?pension?model.Fruit?with?random?sampling?method?in?a?community?of?181?60?to?1?old?four?people(satisfaction?of?infrastructure,fees,services,etc.),the?courtyard,a?club?of?material?as?the?old?service?also?phase?column?is?limited,to?meet?the?pieces?of?the?old?grass?too?team?care?and?care?services?also?has?a?lot?of?problems?on?demand.Conclusion?Sorting?out?the?existing?community?pension?model?can?get?valuable?analysis?data,provide?more?comprehensive?service?activities?for?the?community?elderly,and?meet?the?needs?of?the?elderly?in?all?aspects?of?life.
Keywords:Community?pension;combination?of?medical?care;pension?model
老齡化形勢嚴峻,老年人醫療需求增加,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我市目前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并不完備,提供養老服務過程中的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總量不足,資源分布不均,造成服務項目少、個性化服務缺乏等問題[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積極推進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將成為我國養老服務業今后發展的主流方向[2]。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在推動養老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中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它將是推動我國實現健康老齡化不二的選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法,從某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中抽取185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獲得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調查的老年人。排除標準:不愿參與調查的老年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選擇研究對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調查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在社區、馬路開展,問卷采取問答的形式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3?調查工具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咨詢了從事老齡事業的相關專家后,參考政府文件,自行設置調查問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pidata軟件雙人核對數據錄入,使用SPSS24.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技術資料采用X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
185名調查對象中,年齡在60~69歲的老人占64%。70~79歲的老年人占32%,80歲及以上的占4%;調查對象小學及以下學歷的占39.8%,初中學歷占29.2%,高中學歷占21%,大專占10%;調查對象中無子女的占2%,有一個孩子的老人占23.1%,有兩個孩子的老人占49.9%;感覺健康狀況良好的老年人占11%,健康狀況一般的老年人占68.3%,感覺身體狀況特別差的老人占20.7%。
2.2?平涼市某社區老年人對現有的社區養老服務調查結果顯示如下表
2.3?平涼市人口發展現狀
平涼市轄一市一區五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市人口184.86萬人口,其中城鎮人口占44.77%,鄉村人口占55.23%,其中男性50.03%,女性49.97%,平涼市60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8.99%,全市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日趨嚴重,“未富先老”的矛盾日益突出。
社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是在社區養老機構內設置完備的醫療機構或在社區醫療機構內設置完備的養老機構的一種新型養老服務方式,這種方式每天不僅有專業的醫生對入住的老人進行病情巡視,而且有專業的護士對老人們的生活起居進行照顧,并且做到對患有重大疾病或者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們實行醫療護理和臨終關懷[3]。社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那些生活中需要照護的老年人;服務的供方是社區小型托老所及社區服務中心等具備特定服務資質與能力的機構;服務的內容是在整合原有生活護理和娛樂休閑等養老服務形式的基礎上,提供長期的醫療與健康管理服務,包含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醫療救治和臨終關懷等整個老年疾病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服務,以此來滿足廣大老年人健康與養老的雙重需求[4]。
隨著老年人群體養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基于傳統的養老服務基礎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補充與完善。社區是構成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單位,社區的服務功能與水平是影響生活在社區內所有群體幸福感的重要因素。Wilkins對社區服務功能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以社區為基礎的干預項目可以有效減少老年人的心理脆弱及過度殘疾[5]。Kukihara的研究結果顯示,保持運動彈性能夠充分調節社區老年人的體力活動與身體、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6]。以上研究均顯示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研究社區提升養老服務能力這一問題上,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社區服務功能改善方面。
3?討論
3.1?平涼市社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醫養結合”過程中,已經配備了專業醫療設備和專職醫護人員,而社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開展養老服務過程中也為老人提供了相對充足的床位,機構也在不斷擴建中。此外,訪談過程中了解到當前醫養結合機構的管理體系已經初步形成,而且也建立了統一的準入機制和完善的服務質量評估體系,機構工作人員與高齡老人的信息溝通、入住老人的報銷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這也為平涼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向前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3.2?平涼市社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發展框架構建
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這一特色服務模式中,雖然在理論上增設了日間托管、臨時托養、生活照料、助殘配餐、康復護理、需求評估等功能設施,開展康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精神慰藉等服務項目。但這些僅限于政策文件、相關報道及文字層面,實際實現程度有待進一步推進。
4?新形勢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策略
4.1?增加養老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
通過增加養老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能夠確保社區床位及人力資源供給量的充足性,從而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內容。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需注意以下內容:拓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經濟來源途徑,除了政府資助、社區物業資助外,也可以通過外部社會捐贈的途徑來增加體系預算,滿足體系供給服務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雖然為全體老年人提供服務,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是免費的,社區免費服務主要針對殘障老人、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勢群體,從而為其生活提供便利。而其他老人會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收取一些費用,這些費用也會用于社區建設,從而更好地推動社會養老服務工作;政府在前期需要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適當增加相應的財務預算,使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可以形成初始規模,隨后再幫助其拓展資金獲取渠道,不斷充實內部設施,以滿足老年人對于床位、服務人員的需求。
4.2?優化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內容
第一,完善服務項目。在現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拓展一些娛樂項目,如下棋、健身、品茶等,同時也會為弱勢群體提供“綠色通道”,從而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滿足不同類型老年人的發展需求。
第二,調整服務收費。服務收費主要用于社區養老設施日常維護,養老設施更新,但是收費標準也需要做好相應的調整,使其可以被老年人所接受,更好地促進社區良性循環。
第三,擴大醫保報銷范圍。適當提升醫保報銷率,建立長效籌資增長機制,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加強社區衛生站醫療設施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服務的作用;提高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性,減少老年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4.3?注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注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能夠提升養老團隊的綜合能力水平,這也為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創造了優良條件。
第一,需要做好工作人員養老護理的培訓力度,這也是快速提升工作人員綜合能力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具體工作中,可以邀請專業護理人員作為講師,借助場景模擬、現場示范等途徑來優化學習過程,從而有序提升人員的護理知識儲備。
第二,需要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這也是提升護理人員忠誠度的重要途徑,同時也需要健全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提升社會對于這些工作人員的職業認同感,起到吸引護理人員的作用。
第三,從長遠角度來看,社區人員在服務過程中也需要逐漸滲透《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這樣也可以促進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綜合素養。
4.4?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平衡發展
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平衡發展,可以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良性發展,促進社會體系的和諧發展。地區需要推行老齡產業,如老齡康復服務業、老齡用品業等,這些產業的推進,也可以很好地彌補地區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的不足,從而形成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相較于年輕人,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著勤儉節約的習慣,因此在設置老齡產業時,需要結合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來展開,如送餐服務、家政服務、健康護理服務等,這樣也可以幫助老人不斷了解老齡產業,為此類產業推廣奠定基礎。
4.5?做好體系運行保障工作
通過做好體系運行保障工作,可以積累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從而為體系的不斷完善奠定基礎。在具體實踐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建立評估機制,所使用到的評估指標包括養老設施規模、老人滿意度、人員儲備量等,做好權重分配工作,借此來完成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從而為新計劃的調整提供數據支持。第二,健全監管機制,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明確各部門監管職責,建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得到的監督檢查結果也會利用信用共享平臺、公示系統來進行公示,這樣也可以不斷提升公眾的認知度和防范能力。第三,強化養老產業扶持減負賦能,對于這些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地方政府可以為其提供一些免征稅政策,而一些營利性養老機構,地方政府可提供一些優惠征稅政策,從而為養老產業發展提供可靠幫助,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
結語
綜上所述,增加養老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能夠確保社區床位及人力資源供給量的充足性;優化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內容,能夠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注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能夠提升養老團隊的綜合能力水平;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平衡發展,可以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良性發展;做好體系運行保障工作,可以積累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通過采取恰當措施來不斷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可以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尚海燕,王彬彬,趙文建.淺析“醫養結合”社區醫院新型發展模式[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7,5(3):1213.
[2]何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研究—以長沙市為例[D].南華大學,2016.
[3]李強.醫養結合機構養老人員現狀調查[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6).
[4]云苗.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武漢市和青島市為例[J].企業報道,2016(13):8082.
[5]wilkins?C?H,Skinner.JS,Boyer?A?P?et?al.A?CommunityBased?Collaborative?Care?model?to?Improve?Functional?Health?in?Underserved?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J].Joumal?of?Aging?Health,2017:089826431773142.
[6]Kukihara?H,Yanawaki?N,Ando?M,et?al.The?Mediating?Effects?of?Resilience,Morale,and?Sense?of?Coherence?Between?Physical?Activity?and?Perceived?Physical/Mental?Health?among?Japanese?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A?CrossSectional?Study[J].Joumal?of?aging?and?physical?activity,2017:29252081.
課題項目:平涼市第六批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研究課題:新形勢下社區居家養老協同發展體系構建研究(PLSKKT2021025)
作者簡介:李曉亮(1982—?),女,漢族,甘肅平涼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基礎護理學、醫學教育、老年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