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既是智者常議常新的話題,也是教者努力探索的課題。面對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抽象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弱、思維淺顯,缺乏靈活變換和觀察事物比較重于整體,輕于部分,顧此失彼,不夠準確的低年級學生,如何進行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我以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推理》教學為例,分享自己對低段學生邏輯思維培養的一點嘗試。
一、激發興趣,引導質疑,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動能,勤思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前提。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推理》內容枯燥、抽象,學生初次接觸,神秘難測、一頭霧水,一時難以激發興趣。為此,我課前設計時改變了教法,靈活機動采取了學生耳熟能詳的猜謎語、當偵探作鋪墊,以游戲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獲取新知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求知欲。
二、運用直觀,抓好銜接,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1.創設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
通過猜神秘伙伴,學生自由猜測發現漫無目的地猜不能準確地猜出結果,把握好時機給出第一個條件:這個小伙伴是喜羊羊和柯南其中一位。學生有了方向后,引導學生用“可能……也可能是……”這樣的話準確完整地表達,初步感知了二選一。此時再給出第二個條件:他不是喜羊羊,學生明白并說出,不是這個就是另一個。
在這一個簡單的游戲環節中,初步感知了推理,腦袋里明確了要根據條件來判斷。揭示像這樣根據已知條件逐步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稱為推理。此時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學生頓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二年級的學生對二選一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2.塑造偵探形象,進一步加深探討
用學生喜歡的正面形象——柯南,帶領大家一起進入數學樂園闖關比賽看看誰能成為一名“小小推理家”。把握住學生的興趣與激情,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轉化到數學當中,抽象成數學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明確了學生用到的方法,二選一時,可以用排除法,學生豁然開朗,在自己“思維建筑”上又添磚加瓦了。
3.把握節奏,分析“含有三個條件的推理”
整個環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簡到易,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思維生成。同時引導學生多種方法進行表示,拓寬思維。
4.挖掘潛力,進行考驗
肯定學生一系列動作的同時小結推理的方法,形成具體的思維方法。推理時,一般要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由這個條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實際推理時,方法很多,邊閱讀邊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和列表法能讓推理過程簡潔、直觀,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三、鞏固成果,深化反思,提高思維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當然,這一課例只是我在平時備課、上課時的一個縮影,但借此也引發了我的許多深思:學生思維如何啟發、形成、升華。作為一名教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何為傳道、授業,這不正是最好的體現嗎?
對比自己曾接受過的教育方式,腦海中對數學最大的感悟就是:小學數學就是如何正確、快速計算出結果。而這一觀點也對我們現在的教學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回想在一次教研活動評課時,有人問我說:“明明就是可以直接告訴學生結論的為何還要繞彎彎講那么多的話來詮釋所謂的算理,有用嗎?”通過本節課教學,這一問題再次引發了我的思考,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知識的問題是科學的問題,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低段學生正是邏輯思維培養的啟蒙和開始,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弄清教材體系、掌握知識結構,把好每個階段知識的關鍵點,做好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與培養,是當務之急。思維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也是從這點點滴滴的積累來的,看似抽象的事物就來源于平時的積累。它并不困難,老師要樹立培養方向的同時也要落實實際。只有注重了邏輯思維的培養,我們才能真正地脫離題海戰術。
注重思維的產生、形成、引導,可謂之展、培養、升華。謹以此文拋磚引玉,共同探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