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進榮
摘要:隨著我國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的深入,其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背景下,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問題,例如發展模式較為單一,各區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協調現象,要使農村地區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就需要依托于國土空間規劃來處理各項問題。基于此,本文則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展開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發展策略,希望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毫無疑問,國土空間規劃的提出,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一方面,農村地區可以合理提升對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對土地資源的整合率,而另一方面,又能夠對不同的資源優勢進行協調。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的經濟必然能夠得到更加科學的發展。
1.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與城市地區相比,城鄉之間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發展速度來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整體發展水平上看,更落后于城市地區。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是否快速、是否高效,直接影響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對此,農村地區可借助國土空間規劃這一契機,不斷對自身的發展作出規劃,針對自身的發展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1]。
1.1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我國農村之間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一直存在,這不僅影響著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使得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進程的推進速度有所減緩。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地區區域間的差距正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發展較好的地區越來越好,差的地區則一直止步不前。其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產業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各產業之間的發展存在極大的差異,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這樣的差異則更為明顯。二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農村地區未能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行最大化的挖掘。三是農產品的成本價格過高,過高的成本和過低的出售價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協調,導致許多的農民不愿意從事農業工作,反而轉向其他行業。
1.2農經濟發展的模式較為單一
現階段,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一直停留在學習和模仿的怪圈之中,這也導致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一方面,許多農村地區為了發展經濟,盲目的模仿成功案例,如某一地區旅游業非常成功,其他地區就開始盲目模仿,但在模仿的過程中又缺乏對本地區特色的挖掘,缺乏創新意識。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缺乏靈活的產業結構。當前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主要以種植和養殖兩方面為主,但多數農村地區所提供的農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滿足市場對于產品的需求[2]。除此之外,農村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還缺乏集體意識,地區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集體的努力,但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村地區的發展都是以個體發展為主,這不僅無法使得農村經濟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也極大地浪費了周邊的資源。
2.國土空間規劃背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思路
2.1整合農村特色資源
當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極為復雜,要改變這一現狀,就不能依靠單一的個體發展,農村地區必須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上進行創新,只有這樣,農村地區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應合理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在此基礎上對自身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實現物質空間與精神和諧的統一與協調,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農村地區的治理體系。在進行了綜合的考量后,需要制定出詳細的發展戰略并逐步實施。首先需要農村地區意識到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重塑,借助國土空間規劃系統不斷探索多功能的農業發展道路[3]。其次,農村地區要大力利用周邊資源,對區域內的有效特色產業進行整合,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促進自身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要避免發展的兩極分化,通過建立起完整的循環體系,保證農村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長遠發展。最后,還要加快推動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縮短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4]。
2.2利用新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必然離不開對于科技的使用,合理的使用科學技術,可提升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農村地區可以嘗試將多種科學技術應用于經濟的發展中,以此為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依據,這能夠幫助農村地區避免在經濟發展中走向錯誤的道路。例如,農村地區可以借助GIS技術對自身的人口、土地、交通、經濟等各項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此便能夠更好的掌握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這些數據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發展策略,該技術還可以幫助農村地區分析和識別利用率較低的土地資源,對城市與農村空間進行分析。利用該技術,還可以對當地的水源涵養、生物多樣化等信息進行疊加分析。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農村地區能夠構建起更加安全的生態格局,這能指引農村地區朝著更加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除GIS技術外,還可以利用AI技術,該技術能夠對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保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進而幫助農村地區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總之,在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各項新型技術,對農村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現實意義[5]。
結語
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是我國農村和城市發展的核心,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實,更使得農村地區經濟實現了更高質量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與城市地區相比卻有著較大的差距。針對現階段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托,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不斷挖掘農村地區的地域特色,從不同的方向出發,幫助我國農村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使我國的社會朝著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蘇道巴特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村莊規劃編制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1(31):23+43.
[2]王旭東.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農村土地規劃對策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05):71-72.
[3]張振華,楊林平.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