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涉及語文、歷史、數學、生物、社會人文等多個學科。旅游地理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同樣是個具有多樣性的學科,它是基礎的,也是靈活的。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旅游地理是他們的專業課程也是未來就業的基礎學科,學好旅游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較差,學科又較難的情況下,怎樣培養學生在旅游地理學科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旅游地理;學習興趣;趣味性;培養
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說,旅游地理是一門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可以稱娛樂地理學。旅游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筑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1]。正是由于學科的綜合性,致使學生抱怨旅游地理的課程內容多而雜:自然地理要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和景觀的成因,需要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人文地理知識面大、綜合性強、要識記的知識點多且沒有邏輯,容易混淆理不清。對課堂的印象就是老師講了很多,筆記記了很多,卻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體會不到旅游地理課的樂趣和對生活的用處,導致學生的沒有成就感,喪失對旅游地理課的學習沒有興趣。所以在旅游地理的學習中,我們不能只關注智力因素的影響,同樣更要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愿意學習的基本條件,熱愛是堅持學習的重要原因。怎樣在旅游地理學科中,最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我認為可以從課堂多元化和教師自身兩方面進行討論。
一、地理課堂多元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活動中最重要、最鮮活的主體,如果學生能夠激發自己對旅游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能夠主動去探求,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情。教師在授課時,不但要注重知識的講授,更要通過對課堂內容的調整和課堂形式的改變來展現旅游地理課的樂趣和實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與歷史故事、傳說相結合,引發學生興趣
旅游地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無論是山水自然還是建筑人文都是在生活中能夠觸摸的,都有他們獨特的文化和故事。在教學中,可以將一些文化故事或者歷史傳說融入到知識的講解中,呈現學科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講授天津市,可以講述“泥人張賤賣海張五”的故事,來介紹天津市的特色藝術和變化沿革。
2、直觀的教學知識展現,增加學生興趣
地理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綜合科學、人文社會、技術知識的跨越性學科。它既有是直觀性的展現也是抽象的描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提升的今天,計算機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直觀形象,在地理課堂中有這獨特的地位和魅力[2]。在旅游地理的學習中,多媒體的使用,用地圖、圖片、視頻等方式,將課本中的知識多方位立體化的展現出來,通常可以將陌生變為熟悉,復雜變為簡單,降低記憶難度,降低學習困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不僅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更能讓學生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過程,對學生的興趣培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講授“長江三峽”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整個三峽的示意圖,分辨和比較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位置、長度等內容,可以通過直觀的視頻展現,給予學生動態的情境,了解三峽不同峽段的特點、主要景觀等。進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加深,知識的記憶也更加牢固。
3、培養自主學習的思維能力,鞏固興趣
堅持主動和長久的學習不能僅僅靠故事、直觀刺激得來的興趣,而是需要自主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學會提問題,在思考中保持對學科知識的濃厚興趣,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甘肅省的月牙泉時,就可以提問,“什么在大片的沙漠中會出現這樣的泉灣?”、“為什么可以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在學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時候,就會積極思考,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可以給他們分小組,組內相互提問回答,小組和小組之間相互提問回答。長期以往,學生的思維就會得以發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也就得到鞏固。
4、掌握方法,實現知識遷移,發展興趣
旅游地理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課堂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實踐中。掌握學習方法和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是運用的一個基本表現。只有不拘于具體的實例,將知識內化,深化、活化才能真正的為自身所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例如:“同樣作為旅游城市,北京市和大連市的緯度相近,為什么同一時期的溫差卻很大,適宜旅游的時節不一樣?”“為什么昆明市是內陸地區,但卻被稱為春城,冬暖夏涼,四季都很適合旅游呢?”這些問題在書本上都沒有給出較為明顯的答案,但學生可以通過對地圖的識讀和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結合“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等相關方面進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發完成了問題發現、材料收集與檢索,知識點的回憶與提取等一系列過程,完成實際問題的解答,實現了知識遷移,真正把課本上的知識融合,運用到生活中,極大的深化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程度,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
二、提高地理教師個人素質,感染吸引學生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于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最重要的東西又取決于跟學生面對面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3]
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老師展現的性格和狀態都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每個學生都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態度,在心中都會有所衡量、有所評價。我們常常說,什么樣的老師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學生,就是最明顯的表現。所以,在教學態度上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僅僅把上課當成一份簡單的工作,更要把教好旅游地理課當成一份事業去努力拼搏。
1、言傳身教,教師要在態度和行動上重視旅游地理教學
教育是人影響人的事業。教師的工作能力、教學狀態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待學科學習、課堂學習的態度。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不認真、不重視的,那么也就沒有能力和資格要求學生給予較好的反饋;只有積極的態度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所以作為旅游地理課的教師,在教學態度上,要讓學生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情感體驗;在行動上,要通過扎實的基本功和語言能力表現出對旅游地理的熱情和喜愛。
2、以學生為主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中職院校,在校學習的學生都處于16-18周歲的青春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他們渴望來自父母、教師的關注和愛護,而在之前的學習生涯中,很多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常常是自卑的,所以中職院校的學生對學習很難有興趣,更難有創造力。這就需要教師能讓學生感覺到公正,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和場合。在我們傳統的課堂中,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導致課堂學習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和目標,缺乏對旅游地理課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當成負擔。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創造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新的師生關系,提供相對輕松的課堂,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吸引學生
中職院校的學生,因為學習習慣較差、學習能力有限,很多人在學業上都會有畏難情緒。雖然旅游地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學科,但長久以來的習慣,讓他們還是很難一下子完成心理的轉變,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所以,教師怎么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坐得住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希望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學生一起創造較為輕松師生關系,就要在情感上獲得他們的認同,和他們產生共鳴。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學生是鮮活的,他們追求新鮮,追求時尚,這也要求教師,能夠在學生中間放下一些刻板的形象,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一些共同語言。例如,學生向往自由,教師可以帶領他們一起看《伴旅》,在節目中感知旅游地理的魅力;學生喜歡演員,教師可以和他們一起看《國家寶藏》,感受文物古跡給我們帶來的文化自信和內心震撼。教師要爭取做一個幽默的,開放的,能夠理解學生想法的人。
作為職業院校,無論是旅游地理的學科還是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其實都存在著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某一個老師就能改變的事情。但我們依舊要尋找辦法,在現存的狀況下,努力調整課堂狀態,積極響應國家“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讓學生能夠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終身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諦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對學生潛能的激發、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牢記自身的責任擔當,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課堂教學藝術,用自身態度和行為引導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對旅游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
在發展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淑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初探.中國職工教育,2012,(12);
[2]汪郭,宇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學教學的優化策略[D]西南大學,2011;
[3] 李麗.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若干思考.教師,2013,(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