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彪 諸葛玉權 陸將存 譚翠娥 文明
摘要:現階段,在農村養殖工作中牛的養殖業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使養牛成為農業經濟的主要部分。基于此本文結合臨床診治病例,首先簡要分析了牛常見的腹瀉疾病的分類及診斷方式,其次對牛常見的腹瀉疾病的預防及防治策略進行闡述,以期對牛養殖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牛;腹瀉疾病;診斷;預防
引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各部門逐漸提高對農業經濟的關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農民群眾為得到更好的收入,選擇養殖牛來維持自身的經濟效益,但在高收入的背后是高風險的到來,在養殖工作開展期間牛易產生腹瀉等常見疾病。由于牛棚內部細菌、病毒較多,容易誘發牛腹瀉類疾病,影響牛的健康,造成牛的體重減輕,需通過臨床診治的方式策劃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減輕牛患病的風險。
一、常見的腹瀉疾病的分類及診斷方式
(一)常見的腹瀉疾病的主要分類
在牛養殖業中,牛的腹瀉疾病作為此類疾病的統稱,由于多數疾病以腹瀉為主,因此規劃為常見的腹瀉類疾病。但由于疾病產生原因不同,其治療與防治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例如:大腸桿菌、牛痢疾桿菌、魏氏梭菌性腸炎以及內勞森氏菌引起的腹瀉,則規劃為牛的細菌類腹瀉疾病。而牛偽狂犬病毒、輪狀病毒,則為牛的病毒性腹瀉疾病。另外,寄生蟲同樣會造成牛腹瀉疾病的產生。如:球蟲病、蛔蟲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可根據各種腹瀉疾病的主要成因,區分不同種類疾病并診斷出此項疾病的主要產生原因。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為牛進行治療,避免其在生長環節出現并發癥,掌握各種腹瀉疾病之間的主要差異,從而方便對癥下藥工作的進行。
(二)常見的腹瀉疾病的臨床癥狀
牛腹瀉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排糞次數多、濕軟、糞便不成形等。患病牛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或微弱,嚴重則會出現失禁。我們可根據牛具體的患病狀態,規劃出不同病因的種類,將作為后續治療工作開展的依據,運用實驗室檢測的方法,保證采用的牛腹瀉疾病治療方式的準確。同時可通過比較的方式,將病牛與正常牛的生長狀態進行比較,若養殖期間牛出現嘔吐、發燒以及腹瀉等問題,則養殖人員需給予其重視,確定牛的糞便是否伴有灰白色、帶血或呈現淡黃色。若出現此問題則為牛腹瀉疾病的特征性臨床表現,一旦癥狀不能自行改善,即需進行臨床治療。
(二)常見的腹瀉疾病的臨床診斷
牛腹瀉疾病的臨床診斷可實現對初始病癥的預防,避免疾病出現擴張,規避牛棚內病牛的傳染風險。由于臨床診斷工作相對復雜,養殖人員可根據牛生理數據比對的方式來確定具體的患病時間。通常情況下,1-2日的腹瀉狀況可規劃為細菌性誘因導致,6-10日的腹瀉則可規劃為病毒性腹瀉。一旦出現病毒性腹瀉,牛的生理狀況就會越來越差,我們可根據牛的嘔吐狀況進行檢測,常規情況下帶有嘔吐癥狀的腹瀉,多為病毒性引起并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需及時將病牛進行隔離。運用糞便采樣的方式,檢測其是否帶有血絲或血塊,以此作為后續診斷工作開展的主要依據。若牛的糞便內伴有黑色柏油,則是由于飼料粉質的粗細造成,而糞便中伴有血痢,則為病毒導致。因此,可結合牛的臨床病癥進行分析,通過牛的日常表現來掌握病因的具體來源,達到治理牛腹瀉疾病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牛腹瀉疾病診斷期間可運用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的方式來確定患病牛的具體生命體征。運用病毒分離鑒定的方式,將病料進行分離,掌握病變情況,通過疫苗接種的方式,使病料滅活。可利用6月齡的健康幼牛進行血清提取試驗,以方便后續病毒類型的測定。采用電鏡檢查的方式,了解病毒的大小及基本形態,發揮出此項診斷方式直觀、快捷、方便的特點,控制好檢驗所需病毒液的濃度,使病毒粒子不少于106個,這樣即可根據患病牛的腹瀉狀況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二、牛常見的腹瀉疾病的預防及防治策略
(一)規劃牛腹瀉疾病預防措施
牛腹瀉疾病為養殖人員帶來的經濟影響較大,一旦養殖者疏忽對此疾病的考慮,則會導致牛死亡現象頻發。因此,為保證養殖者的經濟效益不受影響,可加強其牛腹瀉疾病前期預兆的學習,運用接種疫苗、投喂預防藥物等方式,達到合理的預防的目的,規避牛腹瀉疾病發生的風險。通過預防的方式來避免后續治療工作中過多的花費,加強前期飼養管理工作,使牛病毒性腹瀉疾病不易發生,在養殖區域設置監控設備,實現對牛群、牛場的全過程監控,保證牛能夠在養殖期間順利的生長發育,實時監測牛的生長狀況,進而達到預防治療的目的[1]。
(二)執行牛腹瀉疾病防治策略
由于牛腹瀉疾病對牛的生命影響巨大,其不僅對牛的品質造成影響,嚴重還會導致牛出現死亡。因此,養殖人員可通過預防為主的方式,規避牛腹瀉疾病的發生。在日常養殖期間,可改善牛的居住環境,避免其受到細菌的侵害,轉變原有飼料喂養方式,在投喂時規劃好驅蟲時間,適量增加藥物的應用,避免牛被寄生蟲感染。同時工作人員需嚴格遵守養殖安全標準,遵循一掃、二沖、三刷的原則,定期對牛棚進行清理,控制好消毒液的計量,使牛能夠在良好的環境內生長,做好消毒防護工作,以拓寬牛的生長空間,保證牛腹瀉疾病的發生頻率降低,進而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避免對牛養殖業帶來過多影響[2]。
(三)制定牛腹瀉疾病治療方案
預防工作是牛腹瀉疾病防治的前提,但若預防工作未起到作用,應加強對疾病發生原因的考慮,結合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掌握牛腹瀉疾病的主要病因。若牛是由于腸胃方面問題造成的腹瀉,可通過半饑餓的方式來治療腹瀉問題,若是由于微生物造成牛腹瀉,則可在飼料內加入抗病毒、抗菌以及抗寄生蟲的藥物,實現對牛腹瀉疾病的治療。同時可通過牛的臨床表現來設置相應的防治手段,有效節省養殖人員的資金運用。例如:牛出現不劇烈的腹瀉,可通過半停食的方式治療,讓牛口服大黃或灌入矽炭銀、蘇打片等藥品,即可達到治療牛腹瀉的目的。若牛出現劇烈腹瀉,則可采用外部注射藥物的方式治療牛腹瀉問題,以此來保證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通過病因的鑒別、診斷以及防治的方式,保證牛腹瀉疾病被控制,有效降低牛的患病幾率,保證此行業能夠在經濟市場中得到更好地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為保證農業經濟的穩定性,應加強對牛的養殖工作的重視。掌握牛常見的腹瀉疾病產生原因,發病原因檢測以及鑒別診斷的方式,根據疾病分類處理,保證牛的腹瀉疾病被控制。若未落實到位,不僅會提高牛的患病幾率,嚴重還會導致牛出現死亡。因此,可強化疾病預防手段,根據它的患病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以保證牛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巴哈提亞爾·哈樓.牛腹瀉病的病因及防治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02):100.
[2]布魯格.預防牛腹瀉疾病的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01):155-156.
項目名稱:肉牛高架床生態養殖疫病防治技術研究(朔科字【202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