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方法:選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選自實行感染相關因素防控前,觀察組患者選自實行加強感染相關因素防控后。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護理過程中發生感染問題較多,因給予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減少感染事件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個性化護理;感染相關因素
一般婦科感染會出現下腹痛,腰骶部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顏色發黃,瘙癢等癥狀。建議出現上述癥狀及時去醫院就診,完善各項檢查,明確具體原因,然后再針對性用藥。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外陰部清潔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1]。此次研究選取我院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個性化護理并對感染因素進行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3.5歲,產科患者26例,婦科患者34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2.7歲,產科患者23例,婦科患者37例。兩組患者年齡、科室類型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在婦產科接受相關疾病的治療;2.此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此次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患者具有嚴重的精神疾病;2.患者患有各類器官疾病;3.患者拒不配合此次研究[2]。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并針對治療后的并發癥以及用藥規范進行指導,告知患者感染影響因素以及疾病預防相關知識。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為:(1)健康宣教。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主要內容為疾病的類型、疾病的預防、感染的因素以及疾病的特點等,讓患者能夠對疾病的相關知識充分了解和掌握。針對合并糖尿病患者,給予藥物控制血糖,避免傷口久治不愈,從而導致傷口感染等并發癥出現[3];(2)著重護理。對于機體條件差以及合并癥多的患者,住院期間應加強飲食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免疫力。通過改善病房環境,勤通風,定期消毒,以此減少切口和肺部因空氣中的病原菌侵入發生感染。針對常見的感染因素,如切口感染、交叉感染、肺炎等,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臨床實際進行護理;(3)心理干預。很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較低,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擔心和恐慌、抑郁、焦慮和其他情緒。醫護人員要加強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友好的護患關系和醫患關系,加強與患者溝通,仔細查看患者信息,了解患者心理狀況,給予患者護理和鼓勵支持,減少其心理負擔,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促進和諧醫患關系,提高患者依從性[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感染率:感染人數/患者總人數*100%。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5]。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如果兩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如果兩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對比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婦科感染需要看具體情況,需要看感染部位。因為婦科感染性疾病分為多種,有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和盆腔炎等。有婦科感染性疾病,如果在盆腔內,可以通過口服抗厭氧菌藥物,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療。在這期間可以聯合應用廣譜抗生素氧氟沙星或者婦科千金片這一類藥物共同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中藥和西藥聯合用藥能夠降低西藥的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能夠避免產生耐藥性。如果炎癥感染特別嚴重,可以通過用靜脈輸液治療。平時還應該盡量注意衛生,注意清洗[6]。
產后寶媽感染主要有急性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由于分娩時會陰損傷或手術產、產前有外陰陰道炎而誘發,表現為局部灼熱、墜痛、腫脹,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會陰切口或裂傷處縫線嵌入腫脹組織內,針孔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者其粘膜充血水腫、潰瘍、化膿,日久可致陰道粘連甚至閉鎖。如陰道前壁粘膜受壓嚴重伴有感染,可使組織大片壞死脫落,形成膀胱陰道瘺或尿道陰道瘺。病變局限者,一般體溫不超過38℃,病情發展可向上或宮旁組織,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炎。
綜上所述,婦產科在進行護理過程中容易發生感染的情況,因此給予個性化護理能夠改善和控制感染發生,建議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拽梅,張英.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究[J].名醫,2020(08):243-244.
[2]戴玉瑩.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6):83+88.DOI:10.
16281/j.cnki.jocml.2020.46.057.
[3]耿幼蘭.婦產科護理中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3):150-151.
[4]尹紅玲.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6):73+75.
[5]圖雅.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6):93.DOI:10. 16281/j.cnki.
jocml.2018.96.073.
[6]許霞,尹德芳.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3):134+139.
作者簡介:張國芬(1973-1)女 漢族 本科 貴州仁懷人 副主任護師 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