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慶娟 丘文輝
(1.華南農業大學;2.廣州市交通運輸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要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使每個師生黨員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這一重要論述表明,做好高校師生黨員發展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高校黨建工作的成效。其中,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和動機作為黨員發展工作的重要考察環節,是關系到黨員隊伍純潔性的源頭問題,也是關系到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牛鼻子”問題。
2018年秋季開學起,首批“00后”大學生集中進入高校,在互聯網科技迅猛發展背景中成長起來的“00后”大學生全面“上線”,并逐漸成為高校黨員發展的主要后備力量。為深入了解“00后”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分析他們的入黨意愿和動機,筆者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對華南農業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655 份,回收有效問卷655份;另外還訪談了5名老師、15名黨員學生和15名非黨員學生。
入黨意愿是指個體在對黨的理論認知的基礎上,受到自身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對入黨活動的一種主觀態度,是影響個體對入黨決心與入黨行為的先決因素①。入黨意愿直接體現一個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反映了黨組織的吸引力,解決了“要不要入黨”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00后”大學生入黨意愿整體比較高,但其強烈程度因人而異。89.62%的“00后”大學生有入黨意愿,其中非常想加入的占39.24%,想加入的占26.11%,想加入但不是特別強烈的占24.27%,不想加入的占10.38%。詳見表1。

表1 你是否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單選題]
入黨動機是關于加入黨組織的目的和想法②。入黨動機主要反映“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是每一位大學生入黨的驅動力和內在原因。據調查,已有入黨意愿的“00后”大學生入黨動機受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主要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價值實現類,“入黨后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占調查總人數的77.34%;第二類,實用功利型,“有利于未來的就業和個人職業發展”,這些學生更看重黨員身份標簽帶來的好處,占調查總人數的72.57%;第三類,共產主義信仰型類,“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奮斗終身而入黨”,占調查總人數的65.59%;第四類,優秀看齊型,“先進黨員的先進事跡的影響,向優秀看齊”,占調查總人數的49.06%;第五類,被動要求型,這類學生入黨是為了滿足老師、家長或朋友的期待,占調查總人數的23%。入黨動機多元化的原因是對黨認識不清的結果,與多元性相伴而生的不純粹必然會對黨員的黨性產生影響③。這將直接影響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健康發展。詳見表2。

表2 你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因? [多選題]
“00后”大學生是在2000年后出生,并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他們對新興媒體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然的依賴。這些新興媒體上傳遞的龐雜信息,影響著“00后”大學生的判斷力和思維方式。一方面,新興媒體上傳遞的愛國觀、事業觀、成就觀等價值觀念激發了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斷追求進步的入黨意愿和動機;另一方面,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判斷能力有限的“00后”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其入黨意愿和動機變得更為多元和復雜。
“00后”學生進入大學后,大部分高校都會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安排入黨啟蒙教育。入黨啟蒙教育的內容是否“接地氣”,方式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00后”大學生對黨的認知和情感歸屬,對其是否積極追求入黨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高校入黨啟蒙教育比較生硬,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將黨課教育簡單前置,甚至等同于入黨流程和入黨材料撰寫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00后”大學生入黨意愿的積極性和入黨動機的純正性,不利于影響其入黨意愿和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家庭環境和長輩的思想觀念對“00后”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生的入黨動機上也有體現。黨員被大部分用人單位看好這一現象,使大部分父母認為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可以提升就業競爭力。因此,他們在教育和引導孩子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灌輸一些入黨有利于找工作、有利于提拔晉升等觀念。這些功利化的引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00后”大學生功利性入黨思想的形成。
受高校擴招政策的影響,“00后”大學畢業生面臨著非常大的就業壓力。一些企業為了選拔優秀人才,在崗位要求中明確規定必須是黨員或者黨員優先。國家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招聘的一些崗位也要求是黨員。在就業壓力影響下,很多“00后”大學生做決策時比較關注職業興趣和職業目標等個人自身發展需要,這些需要也體現在入黨意愿和動機中。調查顯示,對于“你認為大學生產生多元化的入黨動機主要是受什么影響”的問題,選擇“受學生個人規劃的影響”占80.92%。詳見表3。

表3 你認為大學生產生多元化的入黨動機主要是受什么影響?[多選題]
1.設計貼近學生特點的網絡“微文化”內容
移動互聯網已經全方位滲入到“00后”大學生學習生活。微課、微文、微視頻等“微文化”爆炸式增長,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元素的巧妙組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更加親切隨和、靈活多樣的文化風格,深受“00后”的喜愛④。高校應該轉變工作思路,主動占據互聯網宣傳高地,充分利用好“微文化”對學生進行入黨教育,設計貼近學生特點的“微文化”內容,構建起“00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立體化宣傳網絡。同時,開展優秀學生黨員的網絡宣傳,用可見、可感、可接觸的“身邊人”的先進事跡來激勵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通過接地氣的“微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樹立起黨在學生心目中的鮮活立體形象,從而正面影響學生的入黨意愿,端正學生入黨動機。
2.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虛擬實踐
中國共產黨本身就具有豐富多樣的黨史教育資源,同時,優秀的黨史也為黨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實踐。“00后”大學生由于受到自身及其成長環境的影響,對共產黨的認識、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有待于對歷史實踐的感悟和認識。高校可以以重要時點的歷史事件為契機,開展形式新穎、主題凝練的網絡虛擬實踐,如模擬志愿公益活動、重大儀式慶典的在線集體觀看等,讓更多的“00后”學生參與其中,加強對黨的認識,感知自身的存在價值,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端正入黨動機。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入黨啟蒙教育體系
入黨啟蒙教育是外部教化與內在轉化相互作用的過程,外部教化是入黨啟蒙教育的知識供給,而內在轉化是學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人格境界的轉換過程⑤。只有實現深入靈魂深處的價值轉換,才能內化為正確的入黨動機,外化為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意愿和行動。因此,入黨啟蒙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一切能增強學生對黨產生好感的元素。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入黨啟蒙教育:一是要厘清入黨啟蒙教育內涵,結合“00后”大學生思想現狀和成長特點,從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入黨程序等層面,科學設計入黨啟蒙教育大綱,使入黨啟蒙教育的內涵更加具體。二是規范入黨啟蒙教育的時間,入黨啟蒙教育可以貫穿于大學的各個階段,根據大學不同時期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黨啟蒙教育。三是把入黨啟蒙教育納入整體的黨員教育體系,并把入黨啟蒙教育的開展實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重要內容。
2.充分發揮同輩學生黨員在入黨啟蒙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入黨啟蒙教育的實效取決于對學生思想狀況掌握的準確性和教育引導的針對性。這就對入黨啟蒙教育工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老師,更要有一批黨性強、理論水平高、語言“接地氣”的同輩學生黨員。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擔任的“助理班主任和陽光員”對學生的入黨教育影響最大,占47.02%。因此,應當注重從黨員中選拔和培養“助理班主任和陽光員”,他們能夠從“單向說教者”轉變為可以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探討的“知心朋友”,讓同學們以“平視”的角度傾聽黨員的所思所想,使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榜樣的力量,在環境熏陶和榜樣教育中增長知識、受到啟迪,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1.在新生家長會中嵌入入黨教育的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久,父母對黨的認識將會對孩子的入黨意愿和動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00后”大學生新生報到時,基本都是家長送到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下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家庭依賴性。因此,高校可以利用這個契機,邀請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新生家長會,適當嵌入學生入黨啟蒙教育的內容,強調家庭教育對入黨意愿和入黨動機影響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形成家校聯動的入黨教育模式。
2.搭建家校聯動的有效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00后”大學生的溝通方式也多種多樣。高校可以根據溝通方式的變化,通過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平臺搭建家校聯動的有效平臺。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平臺的搭建:第一,以學院、年級和班級為單位建立家長QQ群或者微信互動群,把入黨啟蒙教育的一些重要內容分享到群;第二,創立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黨員的先進事跡及入黨有關的重要信息,提高家長對黨的認識,增強認同感,進而影響“00后”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和入黨動機。
1.建設適合大學階段的黨員服務體系
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⑥”可見情感因素在價值追求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大學各個階段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在學生大一入學時,組織學生黨員走入新生宿舍,開展與新生宿舍結對互助活動,建立學生黨員與新生寢室共同進步的“成長檔案”。在大二和大三時,組織學生黨員面向低年級學生開展一對一學業、成長幫扶,通過學業指導、互助共學等傳遞黨組織的溫暖。在畢業時,開展黨員工作學習交流會。通過黨員服務大學生,增強學生對黨員的認同和信任,逐步影響學生的入黨意愿。
2.組建學習型黨支部
一個組織是否有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滿足個體的需要,能否增強個體的歸屬感。根據調研,大部分“00后”大學生是否入黨受個人規劃的影響。因此,對于高校黨支部而言,能否吸引更多的學生入黨,能否引導成員端正入黨動機,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個人規劃和入黨教育的融合度。在這個背景下,建立學習型黨支部,促進支部成員個人規劃的實現和團隊發展,獲得黨員的認同和歸屬感,是影響入黨意愿和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通過黨支部成員交流和對話,充分了解每個黨員的自我規劃愿景,在討論中形成共同的愿景;第二,根據黨員的愿景,開展各類培訓,促進黨員自我規劃的目標實現和政治素質的提升,端正入黨動機;第三,建立黨員的溝通交流機制,通過黨內討論和相互交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通過組織號召、輿論宣傳、互幫互助等形式創造黨支部團隊內部學習交流的機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思想覺悟,實現個人發展與政治素養雙提升。
【注釋】
①王君濤:《系統科學視閾下大學生入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載《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
②韓春紅、陳媛:《雙一流建設高校“95 后”大學生入黨動機特征及教育建議》,載《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年第6期。
③向黎、岳鵬:《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研究》,載《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年第3期。
④黃碧玉:《“微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⑤曹靜、吳曉培、曹盧、方璐、丁大增:《大學生“浸潤式”入黨啟蒙教育體系構建研究》,載《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第5期。
⑥郭巖:《淺析情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優勢》,《山西青年》,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