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學濱海學校 高 原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部考試中心構建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根據“一核四層四翼”的架構,形成“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的多維素質評價體系,對教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雙核”視域下單元教學設計指結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價值和《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本文嘗試以生物學選擇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調節》為例,將“雙核”視角和單元教學理念結合起來,運用情境組織單元教學。
單元教學是幫助大概念教學在現有課時制度背景下落地的有效方法。以單元為線索開展生物教學,突破受課時限制的碎片化教學,從整體角度進行知識統籌,使生物課堂的組織結構更加突出;在單元學習中,學生對某一大概念的學習時間被拉長,為學生形成連續的生物學思維提供便捷途徑;與傳統教學相比,單元教學便于鋪設情境,使課堂形式更豐富,為學生核心素養和核心價值的形成提供更有力的載體。
1.單元主題的設定。
依照《標準》的大概念教學理念,可用大概念為基本單位設立單元主題。例如:選擇性必修一中“概念1:生命個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結構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并通過一定的調節機制保持穩態”為一個大概念,對應教材中連續的四章內容,主線邏輯清晰,便于將穩態調節設立為大單元主題開展教學。
當然,也可以按照生命觀念設立大單元主題,以配合復習課的需求,如穩態與平衡、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等。
新授課除了要設定大單元主題,還要將大單元拆分成重要單元來順應課時的要求和降低課時難度,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求。例如:免疫調節是人體穩態調節中重要的一環,是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位于本冊書的第四章。包含四節內容: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特異性免疫、免疫失調和免疫學應用,邏輯關系完整且層層遞進,因此可將此部分內容設定為穩態調節大單元下的重要單元。
2.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
單元教學目標應是本單元最終目的,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子目標。高考評價體系中提到,素質教育目標在高考中的表達是:以核心價值為引領,以學科素養為導向,以關鍵能力為重點,以必備知識為基礎。因此,在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時,應依照此“四層”要求來設定。
以《免疫調節》單元為例。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指出,核心價值主要包含了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三方面。《免疫調節》單元在核心價值方面的教學目標,則可以通過我國推行的《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和通過“糖丸爺爺”顧方舟等實例,引發對大國擔當的討論,同時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對免疫調節過程剖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核心價值中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運用免疫學原理,解釋免疫學在疫苗研發、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了解社會需求,提升綜合素質。
在生成核心素養方面,本章對應重要概念“1.5免疫系統能夠抵御病原體的侵襲,識別并清除機體內衰老、死亡或異常的細胞,實現機體穩態”下設的四個次位概念設定教學目標,舉例說明免疫調節的結構和物質基礎(生命觀念);以新冠肺炎病毒侵染人體為例,概述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社會責任);結合實例,闡明特異性免疫是針對某種特定病原體發生的免疫應答(生命觀念、科學思維);舉例說明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引發的疾病(科學思維、社會責任)。
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方面,要求能夠結合生活實例,說出免疫調節基本過程;運用免疫調節的原理,通過嘗試初步的工程構想,提升圖文轉換、歸納分析、實驗探究、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高考評價體系指出:情境是高考評價體系中的考查載體。其中“四層”考查內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過情境與情境活動兩類載體實現的。選取適合的材料,重現科學理論的場景,或者呈現現實的問題情境,讓真實情境發揮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展現學科素養。同時,高中生物課改尊重學生多元發展,在注重知識與能力和社會實際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創設情境,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將學生對科學的學習和掌握建立在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創設情境,有利于教師整合教學資料,優化課堂邏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采用符合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法、實驗操作法、決策模擬法等,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價值。
如《免疫調節》單元,可以人體抵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侵染為情境展開,結合新冠肺炎病毒的侵染過程視頻,闡釋人體內免疫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過程等。可以運用學生日常過敏經歷、“泡泡男孩”“艾滋病村”等實例了解免疫失調,形成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健康生活。
教學評價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調控教學行為以及改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應與高考評價體系對標。根據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特質和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高考評價體系確立了從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多角度進行素質教育評價,強調基礎扎實、融會貫通、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并且對于新授課和復習課應有不同的評價方式。因此在設定單元任務評價時,應多元設置,或因內容而定,或因標準而定,而不能“一刀切”。教學評價絕不是冷冰冰的分數,而應該是有溫度地幫助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
在“雙核”引領下,應用形成性評價標準,注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單元教學內容為依據,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引領,使教學、學習、評價環環相扣。例如:“特異性免疫”一節,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在引入探究教學目標以及體驗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形成性評價,從而將評價作為降低教學難度的工具。又如:在以探究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外來入侵的新冠肺炎病毒為情境時,可以設置小組活動,由小組自行討論并借助已有免疫知識構建特異性免疫過程,再通過展示小組成果,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在互相評價中生成知識。還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和學生互評的方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免疫細胞,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免疫細胞承擔著什么樣的責任。再如:在免疫失調和免疫學應用兩節中,有大量生活中的實例可以應用,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舉例并解釋原理,如過敏、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評價幾種疫苗的安全性等,再由學生互評。通過學生互評,提升學生圖文轉換、歸納分析、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等核心價值。
總而言之,在“雙核”視域下,教師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創設適宜的情境引導教學。以核心價值為引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單元教學是將“雙核”落地的重要方式,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分到每一處,為教師實際操作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