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映霞
摘要:“1+X”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語文課本中的閱讀教材為基礎,探索多篇與閱讀教材和課堂主題相匹配的文章(包含過去所學文章和課文閱讀的文章)。通過通讀多篇文章,促進學生對閱讀課文的認知,提高閱讀能力,拓展發散性思維,從而全面發展。本文先簡述了“1+X”群文閱讀的含義及教學意義,然后總結了小學語文低段“1+X”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能為以后的小學語文低段教學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1+X;群文閱讀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堂課上教師多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單篇文章,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難以有效提高其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標準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1+X”群文閱讀,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當中的某篇課文,同時還需閱讀多篇與閱讀教材和課堂主題等相匹配的文章,以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其全面了解不同文章之間的異同,有效激發其閱讀興趣,并促進其閱讀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和發展。
一、“1+X”群文閱讀的含義及教學意義
“1+X”群文閱讀是一種將有相同議題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還需讓其進行對比、討論,找到各篇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其中,“1”指的是教材內的一篇課文或教材中同一主題下的議題,“X”指的是與這個議題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將這種閱讀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依靠教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數量有限,往往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采用“1+X”群文閱讀教學,可讓學生一節課閱讀兩到四篇文章,從而能有效擴大其閱讀數量,且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能促進學生分析和對比不同風格的閱讀文本,從而能提高其閱讀能力和水平。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低段是小學的初始階段,此階段正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感的關鍵時期,而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多閱讀文章是幫助其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主要途徑。對此,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單篇文章閱讀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1+X”群文閱讀,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其閱讀數量,同時還能促進其在分析和對比同一主題下的議題文章過程中,對各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的思想內容具有全面的理解,從而能全面提高其語文知識水平和素養。
(三)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
要推動“1+X”群文閱讀教學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合理地幫助學生選取文章,因此,開展“1+X”群文閱讀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課外閱讀量,找到各個文章的共性和差異,然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可見,要實現“1+X”群文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能力。
二、小學語文低段“1+X”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較低,在進行“1+X”群文閱讀教學初期,大部分學生均不了解“1+X”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和意義,對此,就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1+X”群文閱讀。教師可告知學生“1+X”群文閱讀就是讓其在一節課上閱讀多篇文章,并且,教師還需根據教材內容選擇與課文內容、寫作方法、結構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在課上引導學生同時閱讀這些材料,并復述、概括該故事內容以及初步領會文章寫作結構和表達的思想。2.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1+X”群文進行閱讀
在學生初步了解“1+X”群文閱讀概念后,教師還需指導學生聯系既往學過的課內外文章,找到既往學過或閱讀過的哪些文章故事也為反復結構或一些寫作手法、表達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將這些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閱讀。如學習完上述反復結構的群文文章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既往學過和閱讀過的哪些文章屬于該種文章結構,學生們通過思考,便會說《丑小鴨》《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中存在這種反復結構,若學生能達到這一點要求,說明其基本掌握“1+X”群文閱讀的特點和要點,從而能達到良好的群文閱讀效果。
三、結語
通過這樣的閱讀不僅能促進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更多數量的文章,從而擴大其閱讀量,同時還能促進其更好地分析和對比各文章之間的異同,從而提高其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為此,就需要各級教師積極探索“1+X”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如選取“1+X”群文引導學生閱讀,對“1+X”群文閱讀材料進行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自主探索“1+X”群文進行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周蕓.小學語文低段“1+X”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