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燕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深入,教育部部署啟動了“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1+X”證書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與學歷放置同一地位,明確指出需要深化綜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做法,科學制定工作計劃與實際管制防范,在教學中落實“1+X”證書制度,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升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1+X”證書制度;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1+X”證書制度是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發展做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能夠促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目前多數中職學校正全面推進具有時代特點與職業教育特點的“1+X”證書制度改革工作。因此,立足行業發展實際,強化“1+X”證書制度的落實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一、完善職業等級證書體系
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為確保“1+X”證書制度的全面落實,需要以完善的職業等級證書體系作為保障。目前已經開展的業財一體化、智能財務等職業等級證書的考核工作,但這還不夠全面,國家相關部門需要結合當下市場會計工作崗位實際需求,進一步完善與豐富會計相關證書的類別與授予方式,開發出更多適用于職業認定的證書。比如在互聯網環境下,需要重點考慮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體現職業證書時代性的重要方面,能夠讓人才更具有社會適應性,同時也可以體現出新技術、新工藝的特點。對中職學校而言,學校需要對證書認定方式進行探索,立足中級職業證書,著力進行高級職業證書方面的教育,對部分學生開展相關的證書考試指導,培育會計領域精英人才,為社會各種類型的企業提供多層次的會計事務專業人才,做到以就業創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育,使得職業證書更能體現出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相較于傳統教學,此制度能夠突破專業課程范圍限制,突出實用性,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有效指引。對此,學校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調整課程標準。按照職業證書的要求對課程標準進行調整,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職業證書元素,以提升課程的實用性。比如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學習會計實務、經濟法等課程,還要學習關于財務管理、稅務管理、與風險管理等知識,為他們考取相應的職業等級證書提供助力。二是優化教學內容,無論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要進行優化,對專業課程進行適當精煉,加入更多與專業證書相關的課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與職業規劃合理需求,獲得更多職業技能。三是強化實訓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會計證書相關標準進行深入研究,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包括編制記賬憑證、編制與分析財務報表、財務管理軟件具體操作等內容,幫助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以適應未來崗位。四是創新教學方法。近年來多數學校在教學中積極引進了信息化教學方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此,學校可以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聯系會計信息化教學軟件的應用,強化新型教學方法,比如智能云、慕課等,以提升課程效果。
三、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中職學校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1+X”證書制度越來越受到職業學校的關注與認可,學校可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要想提升學生在相關證書方面能力的培養效果,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水平,因此增強會計專業師資力量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除具備熟練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方法,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對此,學校可以從以下方面強化師資建設:一是師資培訓。會計專業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業性,專業教學內容需要結合行業標準進行調整,而行業等級證書是根據市場發展需求進行調整的,對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因此學校可結合相關證書獲取要求開展師資培訓活動,以促使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技能經驗。二是一線招聘。中職學校教師一般為高校畢業生,有一定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對此,學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從行業企業中引進優質人才來校指導,以此提升教學有效性。三是企業實踐。職稱評審文件要求教師需要一定時間段的企業實踐,融合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并應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讓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優秀的師資隊伍才能提煉出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優秀員工,才能更符合時代的需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下的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不僅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更好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提高應用技能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多的專業技能,為未來個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強化“1+X”證書制度與專業教學的有效結合,構建出有效、符合中職學生的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朱晴.1+X證書制度的書證融通及其價值指向分析——以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3):133-134.
[2]李海濤.基于“1+X”證書制度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2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