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
摘要: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耐心、細心的引導和點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理論學習和活動探究。正因如此,高中語文教師更應當轉變教育觀念,革新教學手段,拓展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高中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為論點,闡述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具體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常態,似乎伴隨著學生成長的語文課堂一味在追逐有效、高效,而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忽略了對立德樹人的實踐。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中的新方法、新策略,以此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增強學生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應當平衡好智育和德育的關系,以此來增強語文課堂教學實效,讓傳統文化引入高中語文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弘揚傳統文化
教材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教學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從教材入手,為學生挖掘更多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自覺思考和探究有關傳統文化的主題。在課外,學生才能夠運用相同的方式展開自主學習、自主實踐,進而從傳統文化內容中挖掘出有價值、有深度、有意義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教學《離騷》這一部分內容時,語文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了解屈原的生平,激發學生對屈原的崇敬之情,讓學生感受到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學生還能夠通過課外資料了解到屈原投江之日也被稱為“端午節”,而端午節也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在課上,語文教師可以就這一話題策劃活動,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導發表自身想法與觀點,而每一小組也必須進行關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探究,進而做出匯報與總結。這樣一來,傳統文化內容便自然而然地融入語文課堂中,高中生也能夠依據此展開一系列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尋求二者的契合點滲透傳統文化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必須要找到二者之間的契合點,進而利用課堂這一平臺為學生灌輸有價值、有深度、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進而將傳統文化弘揚發展下去。這一部分工作需要語文教師深入實踐和探索,更需要語文教師在長久的經驗積累中達到厚積薄發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滕王閣序》這一部分內容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從探討“滕王閣”轉移到討論我國古代建筑上。古建筑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表現方式之一。此時,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準備的資料進行詳細描述,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古建筑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滕王閣”的印象。從語文教學內容拓展至傳統文化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努力尋求二者之間的契合點,也就是說,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前詳細規劃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
三、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傳統文化范圍
高中語文教學內容中隱藏著許多傳統文化內容,并且絕大多數作品都極具代表性和先進性。但是,傳統文化內容包羅萬象,并不局限在教材、教輔資料、網絡資源中,更是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難以解釋完全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更多傳統文化知識,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認知。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部分內容時,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恰當融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引導學生閱讀和剖析名著,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語文學習”的方法。《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至今仍然廣為流傳,其文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可見一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積極效果,進而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構筑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高中語文教師還應當基于現實情況嘗試和探索。但值得肯定的是,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弘揚傳統文化,也有必要找到傳統文化和語文課堂之間的契合點創新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傳統文化內容豐富語文課堂,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致力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生.更結語文未了緣——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傳承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2):19-21.
[2]帥銀碧.運用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J].鎮江高專學報,2022,35(0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