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
摘要: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在常用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中,項目學習教學法比較有效的一種,這種教學法,重視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揮,對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升更為有利。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從項目學習教學法的應用入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并幫助他們建構完整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基于此,結合筆者實踐經驗,本文就項目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如下研究,希望能夠給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項目學習;信息技術教材;教材設計;教材開發;教材使用
顧名思義,項目學習教學法是以真實項目為基礎和載體開展的教學活動,需要學生運用多種技能與方法,通過設計、實施、評價等環節完成實踐任務,是達成自主學習能力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可在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基礎上,對相關教材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為學生設計蘊含特定教學目標的項目和任務,促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一、加強學科融合,開闊學生視野
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十分廣泛,已經引發了各個層面的巨大變化。對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通過項目式教學提升教學時代性特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讓信息技術在不同領域的創新應用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主探究興趣。
例如:教學“三維設計與創意”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通過項目學習教學法的應用,將信息技術、美術、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結合到一起,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綜合應用,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主探究興趣。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組“為課文設計三維‘插圖’”的任務,并要求學生將黃金比例應用其中提升作品的美感。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方案設計、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教學項目背后的文化內涵,提升整個作品與項目式教學的思想性。再次,教師應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引導學生加入一些創新元素,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過程切實體會到創新能力、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的作用,培養他們對民族與國家熱愛之情,幫助他們以國際的目光、開放的視野、兼容并蓄的心態,看待信息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
二、使用數字化學習平臺,優化項目學習過程
在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學習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作業提交系統、練習題、答疑系統、網絡資源、相關影像資料、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展開,旨在為學生營造數字化學習環境,使他們以新的方式的參與項目式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學生項目學習過程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數字化學習平臺的綜合應用,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度,突出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
例如:教學“數據管理與分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通過數字化學習平臺的整合應用,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到項目制定、分析、規劃、實施、作品評價等環節,使項目式教學實施的全過程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首先,教師可在智慧課堂、微課、微信群等數字化學習平臺的輔助下,將信息技術項目學習步驟設置如下:第一,教師創設項目學習的項目情境,提出任務、內容、要求,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完善和補充;學生組建項目小組,自行商討角色分工方式;第二,小組共同完成資料收集、項目計劃制定,并結合相關資料與項目要求完善項目計劃;第三;項目實施,各個小組借助數字化學習工具與資源,在課下完成部分項目,將比較難以完成的部分留待課上解決;第四,項目評價與總結,各個小組展示項目成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評、組內評價,并完成教師評價,之后再對項目進行完善。
三、完善教學評價,推進項目式教學模式創新
高中生感性思維能力與理性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發展,信息技術不僅要在項目式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而且要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閃光點,促使他們在參與項目式教學時更為有效的發揮自身創造性。首先,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項目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參與狀態,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態度,在合適的節點上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其次,教師在項目評價環節要避免泛泛而談,而是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對學生學習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優勢。通過以上方式完善教學評價,可優化學生學習態度,促使他們積極參與、積極發言、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有利于師生之間相互了解,能夠提升項目式教學模式創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采用項目教學法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從多個方面考察項目與過程的融合,強化對教學內容、過程、教學創新方向的把控。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項目的理解與參與度,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充分發言、充分參與、積極創新。
參考文獻:
[1]胡曉升.面向計算思維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2]劉曉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