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云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根據高考考綱范圍,明確高中物理復習重難點,培養學生處理綜合問題的能力,成為高三物理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全國高考范圍中,動量與能量結合的相關問題是重要考點,給學生帶來一定困難。同時,這部分知識考點往往十分精細。為幫助學生把握這部分知識,破除疑難問題,本文結合高三物理復習教學實際,圍繞“動量與能量”,提出復習課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三物理;能量;動量;復習策略
在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后,高三師生任務重、時間緊,應將提升復習教學有效性放在重要位置。但是,當前部分教師認為通過縮短教學時間、復習大量知識,能夠提升教學“效益”。所以,當前高中物理復習課教學存在內容體系龐大、學生被動學的現象,學生復習模式也多處在“知識鞏固+例題練習、變式訓練、方法總結”層面,很難達到理想化教學效果。為此,本文圍繞“動量與能量”這部分章節,提出有效教學理念,探索提高物理復習課有效性的策略。
一、設計趣味導入,透徹解析要點
優質的物理課程,離不開良好的教學導入方式,要求教師設計趣味性、懸念性的內容。由于物理復習涉及章節知識的綜合運用,缺乏一定趣味性,學生很難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復習效率不高。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系列與章節主題相關的動態視頻,如嫦娥三號升空視頻、溜冰接力比賽視頻,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動量與能量問題。同時,教師可以開展實驗演示活動,將兩個滑塊中間放置彈簧片,用細繩系在一起,再燒斷細繩,引導學生探討彈簧片的動力勢能,引起學生復習興趣。然后,帶領學生回顧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復習動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相關知識,整合、歸納教學知識點。在進入高三階段后,部分師生往往不重視教材知識。在物理復習課中,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補充、深化原先的授課內容,突出綜合應用的要點。所以,不僅要向學生強調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和相應的守恒定律,還應從整體角度解析要點,如動量定理存在的矢量性、動量和能量的區別;在學生運用動量、動能定理分析題型時,教師要強調合理進行受力分析;明確劃分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兩者與動量定理、動量守恒的區別,各自的關系。
二、立足實際情境,構建知識網絡
對于動量、能量的綜合問題,物塊+滑板模型需要學生調用大量知識點,存在較大復習難度。這部分知識往往在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而學生得分情況不佳。也是高考的高頻考點,一般以壓軸題的形式出現,學生在這方面的失分很嚴重。在以往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往往直接向學生呈現物理模型,帶領大家分析模型、討論所用知識點,最終推導出結論。在學生掌握解題過程后,教師再開展題型訓練。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很難真正參與知識構建、動腦思考過程,更無法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對此,教師應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優化調整實際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物理復習課堂中建立起運動觀、物質觀、相互作用觀。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設計和開展簡單的實驗活動,選擇一張硬紙板放置在桌面上,將幾支形狀規則的圓珠筆放在紙板下面,紙板上方放置文具盒。這時,學生可通過畫圖形式記錄紙板、文具盒和桌面的位置,再通過敲擊桌面,帶動文具盒運動。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觀察三者的相對位移,分析紙板與文具盒之間的作用力。在這樣的活動情境中,原本難以把握摩擦力的學生,可以迅速分析物體的位移量,突破復習難點。
三、構建物理模型,重構知識體系
在分析、處理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探究是重要的手段。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一系列問題,這時就需要學生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因此,在物理復習課教學中,教師不應一味地去總結規律,讓學生結合結論進行大量練習。在新的復習教學模式下,教師可聯系前面的實際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構建物理模型。考慮到科學探究的可行性,學生往往很難全面考慮各個因素。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性地研究主要問題。比如,在這樣一個情境中:一個長木板處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長木板上的砝碼以V0的初速度,向著木板另一端滑動。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物理角度分析模型中的問題,如木板與砝碼之間的受力關系,二者運動狀態是如何的?最終將達到何種狀態?其中能量轉化如何表達?在這一模型中,學生可以預設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結合模型總結此類題型的解決方法,摸清物理發展規律,重新構建和完善物理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次設置題目,讓學生們在不考慮摩擦力的狀態下分析砝碼、小車和水平面的受力問題,引導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模型的相關問題,通過再次構建和分析物理模型,加深知識印象,形成一套完善的分析解題方法。
四、結語
綜上,在課程改革視域下,全國高考題目與現實生活貼合度較高,更側重學生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細化各個章節復習要點,通過設置趣味導入、立足實際場景和構建物理模型,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其復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康景華.淺談高中物理精細化復習能量與動量的綜合問題[J].讀與寫,2018,15(27):183,185.
[2] 陳建新,羅培雄.落實物理學科素養裂變建模科學復習 ——以“動量與能量結合的模型”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1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