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备郀柣舱f過:“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名人都在強調著讀書的重要意義?,F(xiàn)今,語文課程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一門課程,更應借助課外閱讀的開展和指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積淀學生的人文底蘊,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和諧發(fā)展。
一、課外閱讀可以陶冶情操
讀書重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以及讀書之后的心得,領悟某種書籍對自己成長的意義。讀到一本好書,找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心靈會感到幸福,從而強化道德、理想意識,凈化心靈,一生朝著理想的目標奮斗不已。
二、課外閱讀是儲備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少年兒童時期,正是求知欲洶涌勃發(fā)的年齡,一本稍微有趣的讀物,就能點燃對書籍的強烈好奇。書是歷史、自然、人類靈魂的記載。讀書,不僅能開闊視野,增添知識信息,了解和認識世界,還能滿足少年兒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他們長大或工作時,會發(fā)現(xiàn)這些豐厚的積存能讓自己大受裨益。
三、課外閱讀有益于積累和構建文化
學生通過閱讀在腦海里點滴積累的有意義的東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課堂教學是學生積累和吸取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的主要窗口,但學生文化的積累和文化的建構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各種信息、文化因子在頭腦里聚集、碰撞、滲透、積淀,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要提高語文能力,就不能只囿于課本里的幾篇文章。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淀,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