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的深入推進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滿足規定要求,如何促進作文教學的全面創新,構建新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結合新高考背景,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組織實施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旨在能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果,促進全新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實施合理化的培養。
【關鍵詞】高考;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6-131-03
【本文著錄格式】施影影.淺析高考視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J].課外語文,2022,21(06):131-133.
結合高考方面對語文作文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能看出在新高考視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作文教學的要求明顯提高,要求高考語文教師結合高考題型對作文教學體系進行調整和規劃,促進全新作文教學的組織實施,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綜合效果,保障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訓練,從而實現預期目標。因此新時期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要重點針對作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進行分析,促進完善作文教學體系的構建,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指導,保障作文教學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創造條件。
一、基本功訓練,在強“基”中夯實作文學習基礎
基本功訓練是高中作文教學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按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要求,新時期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個部分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對語文作文方面的課程知識進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學習效果,保障學生的作文成績得到顯著的提升。一般情況下,在高考作文中,基礎等級的評分標準主要涉及題意、內容、語言結構、文體卷面等方面的評分,發展等級的評分標準主要涉及內容與表達方面的加分,因此按照高考作文要求,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要提高對基本功訓練的重視,重點從作文的審題立意和謀篇布局入手進行分析,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卷面書寫能力,使學生能找到合適的方向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寫出有質量的作文,輕松應對高考作文方面的考查。
以基本功訓練中的構思訓練為例進行分析,在構思訓練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基礎,促進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和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首先要關注構思訓練,促進學生構思習慣的形成。一般而言,在高考作文創作過程中時間比較緊張,需要學生快速成文,這就意味著學生在構思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能提高創作質量。在構思訓練中,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將寫作題目轉變為能夠切題的應試作文,這種轉換就是構思的基礎性內容,只有能對題目的中心思想、核心內容作出判斷,確定作文創作主題,才能提高創作質量,增強作文教學效果。如在2021年新高考II卷作文要求結合唐光雨漫畫作品《描紅——人》進行創作,在漫畫作文中用文字“逆鋒起毛,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進行了描述,寫作要求是“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根據這一題目內容,教師在教學指導中就要認識到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從構思入手組織學生進行分析,注意淬煉思想的深度,挖掘歷史的厚度、人性的溫度,即在創作中重要體現出對不同人生階段或者不同人生境遇的看法、思維模式等,反映用歷史視野看待當今問題的能力,要聯系自己進行創作,表達自己個性化的看法。如此就能夯實作文教學的基礎,使基本功訓練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生活化引導,在求“真”中激活作文創作情感
語文來源于生活,語文課程知識內容本身與學生的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從多角度對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深度解析,促進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參與到作文創作中,能在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融入個人思想進行創作,提升學生在作文訓練方面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擺脫假大空的思維定式,逐漸提高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發現內容進行創作。
如結合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III的作文“小羽的創業故事”進行分析,在此材料作文中涉及生活化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聯系社會熱點創新創業問題、市場經濟條件、市場標準建立等角度與學生共同進行探究,從而結合學生自己的理解幫助學生確定寫作的要點和主要的方向,促進習作質量得到逐步提升。在教學引導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議論角度切題,聯系生活實際引入知識產權保護與取舍關系方面的研究方向,并對此進行系統的探究和論述,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關于創業的理解,在創作中爭取做到能對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有效的傳達,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整體水平。這樣就能發揮生活化引導的作用,使學生在作文創作方面能快速地找到想要創作的方向,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觀察體驗和寫作方向進行探索,既能體現求真務實的思想,也能表達創作方面的真情實感,從而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促進學生創作能力得到合理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整體水平。
三、多元化分析,在追“思”中訓練作文寫作思維
作文教學中一個較為重要的方向就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在追求思維深度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行訓練,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多角度結合作文命題加以研究,選取合適的創作方向進行思考和探究,能找到創作的主要方向,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創作的質量,更好地借助作文創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作文寫作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認可,真正提高創作的整體價值。
如教師選擇2020年全國Ⅰ卷作文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參與寫作訓練,在向學生展示閱讀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進行分析,嘗試從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的角度寫一篇發言稿。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深刻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結合閱讀材料嘗試從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個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如從齊桓公的角度看,在創作中應該盡量體現成就大業,擁有過人胸襟以及不計前嫌、美美與共思想等,而從鮑叔的角度則要盡量體現朋友間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內容,也可以嘗試從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為國立公,甘于人下的角度進行創新;從觀眾的角度進行分析,則要重點體現“在其位,謀其政”方面的思想,也可以從“看重自我才華,綻放無限光彩”方面進行系統的論述。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文題并對創作的主要方向進行確定后,要注意結合創作方向,聯系創作素材,篩選合適的創作材料,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對自己的創作思路進行論證。如此就能在追求思維深度的基礎上,借助多元化的分析和探索對學生的寫作思維實施合理化的訓練,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為學生創作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使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訓練。
四、靈活化創作,在創“新”中強化作文寫作能力
靈活的創作是提高創作質量,增強文章內容新穎性的必要手段,新時期在開展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引入靈活化創作的思想,能在創新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語文創作能力進行鍛煉,促進創作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強化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入靈活化創作的教育引導思想,構建創新性的教學組織環境,搭建良好的教育空間,盡量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能創新創作的平臺。
例如教師結合2020年高考作文全國III卷“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針對作文材料進行分析,重點解讀“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等重要的問題?!辈牧闲畔⒅刑N含的內容,并對作文的要求“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奔右匝芯?,然后思考創作的角度,通過靈活的創作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加以訓練。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先與學生對材料中的信息解讀,解析材料中體現出的真實情境限制、典型任務限制以及價值判斷限制,確定本作文題考查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嘗試靈活地從相對較為開放的角度進行創作,可以寫自己的人生感悟,可以寫自己成長的苦悶和反思,可以寫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自己的回憶等內容,從為他人樹立榜樣、正確地認識自我、反省自己、自我肯定等角度進行切題,從而在靈活的思維訓練中提高學生的創作質量,促進語文寫作教學高效化開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情境化解讀,在互“批”中提高作文分析素養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必須明確認識到部分作文題目難度較大,如果單純地對文字材料進行分析,學生往往會無法把握創作的重點,甚至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偏題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寫作質量受到影響,不利于對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寫作教學模式的系統構建也會受到制約。因此,教師要引入情境化解讀的理念,并且設置互相評價批改類型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析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質量得到進一步優化。
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文明的韌性”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就可以先對材料中的主要思想進行分析,從“韌性”詞語的解讀角度,嘗試分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激活學生的創作情感。在此過程中,由于此題目相對較為抽象,學生往往無法形成相對較為直觀的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導入情境化解讀教學模式,為學生展示能夠體現出“文明的韌性”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素材,讓學生能在情境化模式的輔助下,加深對“文明的韌性”主題思想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教師為學生展示網絡上的范文,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明的韌性”的理解,嘗試對作文進行批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過程中,通過互動批改,學生能對他人的創造思路進行分析,在借鑒有益元素和摒棄不良元素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順利找到創作的主要方向,能按照作文寫作的要求有深度、有情感地進行創作,使作文能得到評分者的認同和肯定。
六、激勵性評價,在激“勵”中優化作文改寫水平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較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學生實施激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參與作文創作的信心,使學生能主動對作文創作進行分析,提出自己個性化的看法,在激勵中鼓勵學生對作文進行改寫,在改寫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深化學生對作文創作的理解,從而提高作文創作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
如結合2020年天津卷“中國面孔”的創作主題思想,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嘗試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逆行中的英雄,微光中的天使”等角度寫當代中國面孔,寫出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參與創作后,教師要盡量對學生的寫作情況作出鼓勵性的評價,即使部分學生在創作中出現了偏題的情況,如將“世界中的中國”作為主題進行創作,教師也要注意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改變審題的思路和創作的思想,如何對作文創作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通過改寫作文提高作文創作的整體水平,對高中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實施合理的訓練。如此就能在激勵評價的輔助下,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向,從而提高語文創作的有效性,為高中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優化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高考視野下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創新,教師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準確的定位,能確定作文教學的主要方向,構建全新的作文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要重點針對高考視野下作文教學的改革創新進行分析,有意識地探索新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輔助學生對作文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探索,從而形成良好的作文教學引導氛圍,從高考視角入手組織學生參與多元化的寫作訓練,從而對學生的文學創作素養實施合理化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胡寧.高考視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
[2]李悅.高考視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J].參花(下),2021(3).
作者簡介:施影影,女,1987年生,江蘇南通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