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圖寫詞教學是指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聯想、觀察圖片,理解其含義,創造性地寫詞。關鍵是“觀察”和“提取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圖片可以是一張圖片、一組照片或一張丟失的圖片。學生在描述或完成圖片時,可以激發寫作興趣,獲得創作自信。否則,無論教師怎么解釋,學生的作業能力都無法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6-137-03
【本文著錄格式】陳小紅.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2,21(06):137-139.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強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更新教學載體,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漢語核心能力。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低年級的圖片閱讀和單詞寫作教學。通過閱讀圖片和寫單詞,可以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結合相關圖片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創作豐富的作品。
一、看圖寫話教學的含義分析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傳統意義上的寫作教學稱為“寫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高年級寫作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根據圖片來想象和書寫單詞,在閱讀圖片和書寫單詞時,可以用生動的卡通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口語表達。該教學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促進其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指出,培養并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的水平是發展其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更符合當代教育的內涵。圖畫這種表達形式更為生動、鮮活,更能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深受學生的喜愛,也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起始階段習作的難度。學生可以以圖片內容為基礎展開自己的想象,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確定習作基調,融入自己的感悟,總結中心思想,最后形成完整的作文。圖片的加入給了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學生進入中年級習作學習奠定基礎。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有待創新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圍繞圖像寫單詞主要是基于教師講解相關基礎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圖像和主題。教師對閱讀圖片和寫單詞的教學重視不夠。他們沒有把它完全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其他模塊,進行系統的探索。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靈活,缺乏新思路。久而久之,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漢語素質和能力。為了全面開展圖像閱讀和文字寫作教學,需要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全面評價學生閱讀圖像和文字的表現和能力,根據閱讀圖像和文字的教育實施情況,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支持。但目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圖片和寫作教學的評價機制并不完善。既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也沒有從學生教學績效、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系統評價機制,也沒有全面評價圖像閱讀和文字寫作教學的發展,不利于及時發現閱讀圖像和文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為其他模塊提供參考。
(二)看圖寫話興趣需要提高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圖片閱讀和單詞書寫的效果。但是,受身心發展和表達能力規律的影響,一些學生對閱讀圖片和寫單詞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綜合能力直接通過圖片閱讀和單詞寫作來驗證,這無疑需要學生在相關練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學生會害怕困難。從長遠來看,學生閱讀圖片和寫單詞的興趣將逐漸枯竭。
四、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細致看圖,培養基本看圖能力
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語文學習分兩大板塊,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就閱讀部分而言,讀也是鍛煉“看”的能力。廣義的閱讀,不僅是看文字還有看生活、看世界,凡是目之所及,統屬于“閱讀”的范疇。小學生雖然眼中看到的事物很廣,好奇心也非常強,但缺乏的是注意力集中,如何讓學生在圖中讀出有效信息,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引導。以《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村居》和《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詠柳》兩首古詩學習為例,內容都是反映春天的內容。教師講課前先不要讓學生急于去讀詩文。先讓學生去看插圖,告訴學生,兩幅圖都是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水墨畫。筆者認為,課本插畫所反映的意境淺薄,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在此基礎上又將豐子愷的《紙鳶》和《春天系列》的插圖在課堂上展示,課內課外插畫對比,教師引導,畫上看到的內容有風箏、有樹木、有人物,但是看不到的內容是風。風是間接表現的,通過樹枝的飛舞、風箏和線的飄動,讓學生體會到畫的幅面是有限的,但意境是深遠的,值得反復品讀。
(二)重視寫話素材積累,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
積累素材是學生寫作的前提和基礎,現在的學生被家長保護得很好,與社會接觸較少,是在溫室里長大的,缺少生活閱歷。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自感受,提高認識能力和觀察能力,認真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話素材,以便有話可寫。
比如,教學小學一年級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教師可將《老鼠嫁女》的故事作為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師要通過生動有趣和便于理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聽完故事以后,能獨立將故事情節簡單地復述一遍,掌握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要領,感受故事的獨特魅力。所以,教師做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對寫話有明確的定位,寫話也是講故事,只是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掌握寫話要領,明確寫話格式;然后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寫話。在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加入一些學生在生活中不能接觸到的素材,讓學生通過間接的情感體驗積累寫話素材。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增加閱讀量,將在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這也是積累寫話素材的重要方法。
(三)課內與課外閱讀結合,豐富學生閱讀量
讀寫相結合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讀寫相結合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閱讀量會對寫作產生一定影響,低年級小學生閱讀量低,需要教師努力克服這一問題,不僅要在課堂上閱讀,還要課外閱讀,拓展視野,豐富閱讀量,為寫作奠定基礎。一方面,學生應該帶著自己積累的書籍,讀書后應該養成提取的好習慣?;趯W生詞語積累較少的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收集優美的單詞和短語,方便重復閱讀、記憶和應用。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編寫專門用于收集好單詞和短語的“成績單”,逐漸養成提取的良好習慣。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感覺和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所以教師在講課時應該鼓勵他們養成積累的習慣。這要求學生正確過濾課文中的單詞,然后抽取。這不僅會幫助學生鞏固他們對課文的知識,而且會形成一種隨時間推移而復制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小學都開設了特色學校課程,書法教學和閱讀愛好等與漢語相關的課程也很多。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可以帶課外書籍在課堂上、在家閱讀,書的種類需要多樣化,如童話故事或成語故事。然后不時召開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讀的書,講述讀書的原因和感受,通過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和溝通收集寫作材料。采用各種方法在課堂內外開展閱讀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圖片閱讀和單詞書寫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更好地細化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使圖片閱讀和寫作不再是普通的,而是生動活潑的。
(四)立足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
眾所周知,漢語教學內容基本上來源于現實生活。小學日常漢語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閱讀圖片和寫單詞時,應根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經驗,通過日常閱讀圖片和寫單詞,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文中所描述的知識。
比如在《草原》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草原,對草原缺乏感性認識和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看圖片、寫文字的日常教學情境。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穿上蒙古族服裝,讓他們在馬頭琴悠揚的聲音中唱歌跳舞。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到草原,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會為客人獻上白色哈達。在“酒席”上,蒙古族同胞向遠道而來的客人獻上“口蜜腹劍”,賓主共飲。這時,另外幾名學生背誦課文《草原》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了感性的認識和理解,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學習和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內容。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看圖寫詞,寫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寫詞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自己在日常讀圖寫詞學習情境中的所見所聞,書寫大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并通過描寫蒙古族同胞“祭白哈達”和“祭口交”的場景,提煉升華民族團結和家庭觀念,充分展現了文中所述的“如何與蒙漢共擔,如何在世界綠草中落日”的內涵。教師可以立足語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寫詞的教學活動。通過看圖寫詞,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題和豐富內涵,更深刻地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的內容,達到看圖寫詞的良好效果。
(五)創設情境,激發看圖寫話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教讀圖畫和寫單詞時,創造某些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對讀圖畫和寫單詞的看法。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教學實踐吸引學生,激發學生閱讀圖片和寫單詞的興趣。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創造情境,為隨后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教小學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結合這節課引導學生看圖寫詞。教師可以先借助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為學生創設情境。動畫片的吸引力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言而喻。因此,教師可以先播放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學生觀看后,課堂氣氛就能變得活躍起來。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感覺如何?”這時學生表達自己的欲望被激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討論中,學生對看圖寫詞的抵觸情緒逐漸消除,寫詞的思路逐漸形成。在此基礎上,教學指導將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六)用表演的形式還原圖畫內容
圖畫的內容相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圖畫內容進行表演,讓學生扮演圖畫中的各個角色。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對圖畫內容理解得更加直觀,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教學語文時,教材中有一幅三個小學生在植樹的情境圖,教師可以選定幾個學生扮演圖片中的學生、樹和鳥,扮演學生的人可以發揮想象與其他人進行對話,扮演小鳥和樹的學生也可以闡述自己的心理活動。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學生收獲了更多的感悟,寓教于樂,印象深刻。在表演結束之后,學生再寫看圖寫話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中,并由此展開恰當的聯想,看圖寫話能力得到提高。
五、結語
概括地說,教師和學生閱讀圖片和寫單詞本身都會帶來一定的挑戰。教師必須全面加強研究,不斷探索特色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全面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現代教學水平。學生還必須積極與教師合作,積極思考、學習、觀察和傳授知識,有效提高語言元素的應用效果,撰寫更好的作品,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郁媛媛.趣味引導,讓插圖說話:淺談如何利用看圖寫話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J].小學教學參考,2020(7).
[2]費蘭.落實“四步”教學,彰顯有效課堂:就如何提高看圖寫話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華夏教師,2020(S1).
[3]史金玉.看圖寫話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
[4]劉俊國,邵廣民,賈志紅.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J].文教資料,2017(19).
[5]廖文娟.小學低段看圖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9.
[6]許燕萍.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幾點探索[J].品位經典,2019(3).
[7]萬曉艷.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
[8]許燕萍.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幾點探索[J].品位經典,2018(3).
[9]朱春菁.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18(11).
[10]李露.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能力[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
作者簡介:陳小紅,女,1976年生,福建長汀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