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貴
摘要:受溫室效應等環境污染問題的影響,我國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日漸趨于惡劣,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而造成的不利影響使各類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其中在我國種植面積較大的玉米其高產高效的栽培技術處于不斷改革、創新的階段,各大玉米生產大省為建立完善的玉米栽培管理模式,以促進玉米的經濟效益發展,已經形成了當地獨特的高產高效栽培管理技術模式。基于此,本文將總結出玉米栽培管理模式中的技術要點,旨在為促進玉米生產活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玉米栽培管理;玉米栽培技術;分析
引言:玉米是我國南北方主要農業生產大省的重要糧食作物,近年來,生態環境平衡遭到破壞而產生的不利影響已經使部分地區的糧食減產,為了進一步擴大玉米的種植規模,提升其經濟效益,需要不斷加大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力度。目前玉米栽培管理技術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種質質量差、栽培操作不夠規范、生產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等方面,在玉米栽培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進行技術要點的歸納,為了提高玉米栽培行業的總體水平,需要大力推廣玉米栽培管理的全新技術要點。
1 玉米栽培管理的技術分析
1.1 品種選擇
性狀良好且具有較強抗逆性的品種能夠適應大多數地區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在遭遇極端天氣的時候,爆發病蟲害的幾率也更小,在不同的播種地區,根據當地的播種條件以及市場的喜好口味來選擇品種能更好地確保最終產量。種子的先天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后期的存活率以及植株的長勢,高產的基礎是種子有一個健康的基礎。選擇高質量種子時,還要綜合考慮玉米的產品品質,最終產出的農產品其口感和硬度以及一些特別性狀都能增加經濟效應,因此在其他種植條件基礎相同的情況下,種子質量是決定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選擇種子時應該嚴格把關,在一些氣候條件不是特別適宜的地方,選用抗病性較好的種子為好,以防遇到氣候變化差別大的年份,遭遇減產的情況。
1.2 播種的前期準備
玉米的植物學特性顯示其發達的根系有助于其在土層厚實的地塊生長,玉米植株一般較為高大,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盡量選擇較為平坦的地面,有助于其發達的根系扎根吸收養分。任何農作物在早期的播種準備中都離不開整地操作,整地可以保證土壤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疏松的土壤更有助于微生物的繁殖,有益的營養物質增多后,土壤肥力能為玉米植株提供整個生長周期所需養分。同時地址的選擇應該盡量選擇在遠離污染源的區域,以防后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達不到食品安全標準,種植玉米的地點選擇在上風口為最佳,這樣能更好地促進玉米生長,使其不容易遭受環境污染的侵害。播種前選擇的優良品種要經過篩選,將品相不佳的種子以及損壞過后的種子挑選出來剔除掉,為后續的高出芽率以及芽苗的存活率打下基礎,在播種前應該對種子進行晾曬,經過這個工序來殺菌,使種子以較為純凈的狀態播種,同時需要根據品種和最終植株的大小來安排植株間距,以此來調整植株密度,避免土地資源遭到浪費、玉米植株的發育受到影響的情況發生。
1.3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在玉米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其技術要點各有不同,首先,在苗期的管理要注重對發育不良的幼苗進行苗全、苗齊、苗勻以及苗壯等處理,這些處理措施旨在使每個幼苗的長勢相同,便于統一管理。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里,管理措施還包括中耕除草,在玉米出苗之后,對幼苗進行檢查,如有缺苗的情況發生,及時補充幼苗,可以選擇移栽或者是重新種植。針對土壤肥力不同以及玉米品種不同而造成的情況,可以選擇進行間苗和定苗操作,這兩種操作都要求幼苗發育到一定程度,以生長葉數為準,在中耕除草的階段,應該對土壤進行疏松處理,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以促進植株的根系發育,降低玉米發育對土壤肥力的消耗。在苗期管理中,還要注重對土壤肥力的補充,追肥的時期和分蘗去除都在玉米拔節至孕穗期,追肥應該跟土壤肥力相結合,進入了玉米大喇叭口期,這個時候的玉米對水分和營養的需求將達到最高,在這個時期應該對玉米植株進行分蘗的摘除,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與此同時,進行中耕處理,可以使土壤的狀態更適合玉米結實。在花期時的田間管理細節為排澇、去雄授粉、清除空莖和病株,這些操作的主要目的為促進果粒飽滿,增加農產品的最終品質。
1.4 加強施肥管理
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各個生長發育時期的施肥技術應用,玉米的生命力頑強,并且具有十分發達的根系,玉米本身吸收養分的效率較高,與此同時,玉米的葉片和根部在發育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養分,特別是在玉米拔節至孕穗期,需要進行多次追肥,對玉米的的植株發育促進效率較高。在玉米成長過程中,應該制定完善的施肥計劃,對施肥工作做好良好的準備,確保玉米的高產高收具有較好的作用,而且要注重氮元素的吸收,在玉米發育過的過程中對氮元素的吸收率要看施加的氮肥類型,而且玉米植株需要以容易吸收的綠色農家肥為主,在苗期的肥料需求量較少,但是穗期的肥料需求量較大,并且要結合灌溉和施肥這兩種作業,才能提高水肥的轉化率。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玉米的病蟲害一直是影響其產量和質量的重大因素之一,玉米的病蟲害品種較多且難以治理,這是因為玉米是一種糖分含量較高的農作物,很容易吸引害蟲,不同病蟲害其危害的部位各有不同,因此在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時,還要做好精細整地,適時播種,減少土壤感染的積累,保證以上措施之后,還要合理施肥,及時去除病株。
結語
玉米的高產以及農產品質量的提升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根據不同產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選擇能夠適應當地種植條件的玉米品種,在玉米的選種階段選擇性狀優良的品種,在播種的前期準備把控好種子和土壤的消毒環節,為后期的病蟲害防治打下基礎,在玉米的生長階段為了加大結實率,重點關注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經過加強的施肥管理為植株提供足夠的結實養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
參考文獻
[1]曹海.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06):172-174.
[2]張靜.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7):206.
[3]吳東妹.玉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