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雪敏
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共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0件,成為本屆以來立法修法項目最多的一年。蔡衛平代表認為,“明顯感覺立法工作提速了,同時更加注重提升立法的質量和立法的社會效果。”他建議修改社會保險法,把非免疫規劃疫苗納入醫保基金支付。“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醫保基金使用也應該引入預防疾病的功能。”二類疫苗自愿、自費接種,近年來把二類疫苗納入醫保的呼聲日益高漲,為鼓勵居民接種二類疫苗,建議對社會保險法第二十八條的有關條款進行修改。
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推動依法開展常態化、機制化掃黑除惡等,切實推動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寧凌代表認為,“這些都緊扣群眾關切,不僅有利于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也大大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安全感。”
“加快立法修法步伐這點確實讓人印象深刻。”蘇榮歡代表說,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老百姓高度關注,真正做到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
“要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新立的法律進行立法后評估,并加大普法宣傳力度。”黃細花代表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要把家庭教育從傳統意義上的“家事”上升為有法可依的“國事”。促進法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國家鼓勵開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勵高等學校開設家庭教育專業課程,支持師范院校和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加強家庭教育學科建設。“這次人大會議,我提出建議在高等學校開設‘家庭家教家風’必修課”。
李杏玲代表提出,要進一步推進民主立法的進程以及立法后的宣傳工作。建議進一步加大法制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在立法過程中盡可能擴大開放程度,讓更多的人參與法律的討論中來,在通過后,要結合法律的實施和典型案例不斷進行宣傳報道,同時還要加強執法檢查,進一步推動法律的宣傳與貫徹實施。對一些辦理難度大,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的重點建議,建立跟蹤督辦制度和長效辦理機制,確保及時落實。
“報告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人大工作為人民’的原則,高度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交出了一份扎扎實實的工作成績單。”來自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壯族代表韋慶蘭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提到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助力脫貧攻堅戰。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奔小康地區整體發展水平。“這些政策‘大禮包’,將高效高質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建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脫貧奔小康成效再上新臺階。”
一直密切關注網絡安全領域立法的劉廣河代表建議,要加速我國數據治理立法進程,加快構建數據流動、共享等方面法律制度,切實保護數據提供者和收集者的相關權益。“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立法所立足的技術背景和社會條件都處于急速發展中,因此法律的制定與實施更需要有前瞻性和科學性,以相對穩定的法律規范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
“加快以立法形式完善司法制約監督體制,維護司法公正。”張紅偉代表建議,要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職能,加強公檢法的協調配合和辦案銜接,確保司法活動在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上運行,有針對性地提高制約和法律監督履職質量、效率和效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安全關切和公平正義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提高司法公信力。

代表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王輝/攝)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下,有力推動了一批涉教育、醫療、交通領域的法律法規落地實施。”李舒強代表對此深有感觸。近年來,國家大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善待鄉村教師就是善待鄉村未來。建議人大繼續加強對鄉村教師、山區教育等問題的監督,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建議加強對外商投資法的實施監督,進一步推動落實競爭中性原則,促進我國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高水平利用外資,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方利旭代表建議在拓展代表參與對外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充分發揮各層級貿促機構的作用,通過民間外交、經貿交流的方式,配合人大對外工作,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增強國際傳播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事工程建設的張曉代表長期以來較為關注招投標法在工程建設中的實施情況,他建議加快招投標法的修訂,對招投標信用體系建設,加大違法懲戒力度,加強對招標代理機構監管等方面予以完善。“在立法層面明確對招投標代理機構、評審專家的監管方式。深化招投標系統改革,提高采購效率。通過加大監督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依法、科學、高效的監控體系。”他認為要強化全程執法,加大對中標項目合同執行跟蹤監督力度,完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舉報投訴處理機制。進一步清理整頓招標代理機構,實現與政府部門徹底脫鉤。規范招標投標代理行為,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防止違規操作。
“在過去的一年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了1 600余人次的集中視察、專題調研,形成了百余篇調研報告”。丁明代表在審議時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務代表的理念,支持代表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代表議案、建議在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得議案審議和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新的實效,切實推動了有關問題的解決,努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推動高質量立法,需要代表高質量建言。我們應立足自身專業,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并廣泛聽取業內同行意見,提出可行性建議。”王筱虹代表通過調研、會議等機會了解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生態修復工作需要在立法層面作進一步規定,如項目方案制定須依循生態環境影響控制的法規或規章,并依法適時公開生態修復方案等,鼓勵公眾進行監督。”
“立百姓需要的法”“立造福社會的法”,讓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全過程。馮玉寶代表認為要充分發揮代表履職作用,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我通過實地調研、向職能部門征求意見以及與交通從業者座談,提出了修改《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建議,就是希望能將基層真實情況融入到國家立法中”。
為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推動落實解決,陳穎宇代表認為必須深入走訪基層一線、下沉代表聯絡站。“代表的背后,是人民利益和意志,行使的是國家權力。”只有始終牢記使命、勇擔責任,才能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
“要把好人大代表 ‘入口關’,突出政治標準,注重履職能力,優化人員結構,保證代表充分代表人民發揮作用。”袁玉宇代表認為,人大代表要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認真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豐富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虛心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反映人民群眾心聲,讓各項工作更好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真正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要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完善人民通過法定途徑、方式、程序參與國家治理各方面各環節工作的制度機制”,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通過調研、座談、論證、咨詢、聽證、公開征求意見、基層立法聯系點等方式,最大限度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
“為了更好地反映民意,代表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履職能力。”熊曉冬代表建議,要不斷推進代表聯絡站建設,架起代表與群眾的“連心橋”,便利代表在聯絡站里集民意、講政策,方便群眾問情況、提問題。
蔡衛平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加強代表建議辦理后續跟蹤落實。“不少的建議交給國家相關部委辦理,書面回復列出一大堆之前相關的文件,表示工作都做了,但沒有切實可行的落地措施,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他建議,將來代表對建議提出需要跟進落實時,常委會相關部門能夠跟代表一起抓后續的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