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謝婷婷 李 贊
農業保險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項涉農惠農政策,對于減輕農民災害損失、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高農戶生產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湛江市按照“擴面、增品、提標”要求,積極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保險品種逐年遞增。目前,湛江實施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 有17 個,地方特色險種 1 個(徐聞菠蘿產值保險試點)。全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參保農戶戶次 、風險保障金額、賠付支出等指標均位居全省各地市中的前三甲。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動落實的《關于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湛江地處沿海,是臺風、暴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區,農業發展面臨較大的風險。近年來,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的品種逐年增加,賠款支出及受益農戶逐年增長,支農惠農成效逐步增強。但由于湛江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特色農業品種較多,農業保險發展未能跟上農業經濟發展需求,農戶“多年致富,一災致貧”的問題比較突出,與省里的要求差距還很大。
市人大代表許永桂非常關注湛江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在市十四屆人大八次會議期間,他與王愛玲、吳東等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建議》,建議指出,當前,湛江政策性農險在各級財政補貼資金撥付、農墾區域實施方案、險種覆蓋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具體來說,湛江農險業務面廣點散、季節性特征明顯,災害多發,而各級財政補貼未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及時、足額撥付,這成為阻礙農險高質量發展主要障礙之一。政策性農業保險在種植、養殖領域的保險產品覆蓋范圍嚴重不足,如湛江的海洋養殖業,全市的農業產業園均未有配套的保險產品;還有部分已開辦的險種,例如馬鈴薯、花生、種植大棚等自開辦以來,由于農戶風險意識低、保源信息采集不足,承保覆蓋率較低……這些問題都亟待從源頭上解決。
如何補齊現階段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存在的短板,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許永桂建議,首先,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和省級財政有關政策,逐步取消縣級補貼,配足各級財政補貼資金,落實按季足額撥付制度,確保農戶災后及時復產、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大力發展地方特色險種,提高保險產品的覆蓋面,立足湛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市政府加大對地方特色險種的支持力度,擴大保險產品保障范圍,盡快制定地方特色險種實施方案。再者,因為湛江市農墾區域面積占比較大,除農墾企業外,廣大農戶種植在農墾區域的作物較多,常年得不到有效的風險保障,應盡快明確農墾區域財政補貼資金配套情況及具體實施時間,讓更多農戶享受到政府支農惠農的好政策。

在湛江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大力推動下,徐聞縣菠蘿種植業高質量發展,徐聞“菠蘿的海”聞名遐邇
面對人大代表的“出題”,政府部門認真“答題”。
為推動建議“落地生根”,湛江市成立了市農業保險工作小組,及時制定出臺《湛江市貫徹落實〈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并根據全市財力狀況和農業保險發展的實際需要,明確湛江未來3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目標規劃,到 2022 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運行規范、基礎完備,與湛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階段相適應、與農戶風險保障相契合的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政策性農業保險基本覆蓋全市種養業主要品種,收入保險成為全市農業保險的重要險種,農業保險深度(保費/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以上,達到廣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地市政府考核指標要求。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建議辦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市財政大幅增加市級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資金預算(由2020年的2 300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6 000萬元)。積極爭取到中央財政農業保險補貼資金21 416萬元。對農業保險補貼資金未能及時足額撥付問題,市財政和農業農村部門立行立改,督促各縣(市、區)按季結算撥付、盡快清理積欠。大幅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覆蓋面,將在湛江市種植的所有水果及蔬菜、花卉苗木、茶葉險種納入補貼范圍。同時,將湛江農墾區域納入補貼范圍。“我們通過建議辦理落實,促使相關部門、縣(市、區)政府、商業保險機構和農戶(企業)形成合力,切實解決問題,共同有效推動湛江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達到‘人大給力、政府努力、保險盡力、農戶得益’的效果,既讓人大代表的建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又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建議辦理的實際成效。”湛江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截至2021年底,新一輪實施方案在原有14個險種的基礎上,將湛江市種植的所有水果納入政策性嶺南水果保險品種,新增蔬菜、花卉苗木、茶葉險種,推廣實施淡水養殖水產品、海水網箱養殖水產品險種;各縣(市、區)根據農業產業發展需要,自行選擇開辦縣域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同時,通過建立對承保機構和縣(市、區)政府考核評價機制,明確職責,強化政策性農業保險組織實施,確保農業保險政策執行連續性和穩定性…… 一項項舉措形成了一套“組合拳”,湛江政策性農業保險迎來全面迅速的高質量發展。
僅短短一年的時間,湛江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出現喜人的新局面。對此,許永桂感觸地說:“政策性農業保險開辦以來,農戶參保意識日益增強,農業風險保障能力也逐年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了轉移和分散農業風險、補償因災損失的基本職能,為發展農業產業、保障農戶收入起到了‘穩定器’作用。為我們種植戶撐起了‘保護傘’,給我們多了一份保障,多了一份放心!”

春暖陽和,湛江市雷州東西洋田,農民正在開展春耕
近年來,火龍果產業已成為帶動湛江市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廣大農戶收入的特色優勢產業。遂溪縣建新鎮火龍果省級農業產業園也被列為全省特色產業園的重點發展扶持對象,是鞏固扶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但因湛江地處雷州半島,三面環海,自然災害頻繁,易遭受臺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等自然災害襲擊,導致火龍果產量下降,造成農戶收入波動,對火龍果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2021年6月21日,湛江市政策性火龍果種植保險第一單落地,陽光農險公司作為承保機構,為遂溪縣遂城鎮風朗村首批16名種植戶共325.3畝火龍果,提供了98萬元的風險保障。火龍果種植保險的落地,不僅為當地火龍果種植和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更吹響了湛江市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角。
2021年7月21日,湛江市首單政策性百香果種植保險在廉江市吉水鎮成功落地,由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承保,為種植戶阮先生的70畝百香果提供21萬元風險保障。至此,在市農業農村局、金融局和湛江銀保監分局等監管部門合力推動下,政策性百香果種植保險得以成功落地,成為全面推廣湛江嶺南水果保險品種覆蓋面的又一突破。
一份份保單,一個個險種,都是湛江市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提速”發展的生動縮影。含金量足的“成績單”是最好的證明:2021年,湛江市農險保費7.91億,全省第一,比上年同比增長35.93%,保險深度1.23%,投保農戶111.63萬戶次,全省第三,圓滿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