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陳遠景
截至2020 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綠色礦山346 家,應建礦山建成率基本達到100%。2019 年、2020 年通過遴選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64 家,入選數量和入選比例均居全國前列。
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浙江省綠色礦山質量再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按照問題導向、整體提升的原則,提出了需要重點提升的6個方面內容。
作為數字化時代綠色礦山的迭代升級版,第一批智能化綠色礦山試點已經建設完成,并通過了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驗收,為下一步推廣實施積累了經驗。智能化綠色礦山“164”體系,明顯提高了礦山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資源利用效率、生產管理效率、科學決策能力、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
深化綠色礦山建設,是推進礦業領域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具體體現,是自然資源系統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相關任務已納入袁家軍書記牽頭的“全面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重點研究課題和美麗浙江建設方案等重大部署,必須持續推進、長期堅持、不斷提升。
自2005 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通過17 年的努力,綠色發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取得顯著成效,浙江經驗、浙江模式在全國推廣示范,發揮了先行引領作用。但是“百舸爭流不進則退”,如果停滯不前、沒有繼續走在前列,曾經的成績和榮譽將塵封在歷史的記憶里,將有愧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使命擔當。因此,深化綠色礦山建設,加快建設智能化綠色礦山,必須持續推進、長期堅持、不斷提升。
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粗放型礦業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要適應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就必須轉變礦業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礦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的康莊大道。實踐證明,建設綠色礦山,加快綠色轉型,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必須持續推進、長期堅持、不斷提升。
從內涵上來講,綠色礦山體現的是一種節約、高效、綠色、和諧、現代的礦產資源利用模式;從內容上來講,綠色礦山涵括了地質勘查、儲量管理、開發利用、生態修復、科技創新、稅費繳納、依法依規等多個方面;從空間上來講,綠色礦山是對礦產資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深化綠色礦山建設,涉及到地礦行政管理的大多數業務工作,涉及到地勘、礦業權、礦保、生態修復、執法等多個部門的職責履行,必須持續推進、長期堅持、不斷提升。
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局領導為組長,地礦、生態修復、執法等相關部門以及鄉鎮(街道)負責人為成員的“回頭看”工作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局領導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親自帶隊參與現場核查,確保按時完成并取得實質成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對“回頭看”工作中存在敷衍應付、推進不力、弄虛作假等情形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約談,情節嚴重的予以問責。
“回頭看”工作由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牽頭,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礦業權管理處、執法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專人,全程參與。各市要按照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文件要求,制定任務清單,排出推進計劃,組建現場核查組,實行掛圖作戰,必要時可以聘請經驗豐富、業務扎實的專家人員參與,也可以邀請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部門人員參與。各縣(市、區)要提前收集相關證照、各類處罰文件等資料,并通知礦山企業備齊現場核查資料,做好迎檢準備,提高工作效率。

“回頭看”工作要做到全省綠色礦山全覆蓋,按照一礦一表的要求,逐項檢查,嚴格把關,如實記錄;對礦山存在的問題,要提出明確的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對礦容礦貌、治理修復、視覺污染、“三廢”處置等方面的顯性問題,原則上要在4 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對存在越界開采等違法違規行為或拒不執行整改要求的,要依法查處,絕不手軟。發現存在安全生產、生態保護等方面問題的,要及時移交相關部門。
各地要以本次“回頭看”為契機,全面總結2018 年以來綠色礦山建設情況,系統梳理礦山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問題根源以及現行綠色礦山管理制度、監管手段、機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更加切合實際的意見建議。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以本次“回頭看”成效,加快出臺相關制度,建立省、市兩級名錄庫,重塑綠色礦山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