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拱墅分局 趙建超 吳夢姣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以迎亞運為契機,著力改善城市環境,大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在此背景下,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拱墅分局多元化挖掘土地潛力,推進土地復合利用,切實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積極推進公共停車庫建設,助力破解城市停車難題。2021 年,全區完工7 個公共停車場項目、1497 個停車位,開工及續建27 個公共停車場項目、7142 個停車位。經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綜合評定,“拱墅區破解停車難題工作”入選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改革創新優秀案例。

▲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項目效果圖
結合不同區域用地現狀、規劃和停車需求等情況,為擴大城市停車設施有效供給,探索多種土地挖潛方式,通過零星用地利用、立體空間開發等方式增加公共停車泊位數量。一是整體空間與零碎空間結合。在統籌謀劃整體停車設施規劃布局的同時,充分挖掘既有資源潛力,推進利用待開發地塊等空閑土地資源建設停車設施,利用好零碎土地空間,加強管理,增加停車供應。如,由于湖州街與上塘路交叉口的零星綠化不具備單獨建設條件問題,該局通過整體空間與零碎空間結合方式,與東南側拱宸股份經合社留用地項目進行整體開發,現已建成停車設施并通過規劃驗收,增加公共停車泊位288 個。二是地上開發與地下挖潛互動。由于中心城區用地緊張、空間密集,地下空間成為城市寶貴的資源。該局通過公園綠地和學校操場地下空間開發、存量自有土地再開發、土地復合利用、零星用地協議出讓、臨時停車樓完善基本建設程序相關手續等多種途徑,充分利用立體機械化停車庫和地下空間開發,進一步挖掘土地開發潛力,分層開發落實公共停車空間。如,杭州市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有限公司南廣場地下公共停車庫工程利用自有土地開發建設公共停車庫,新增泊位563 個;東新單元XC0603-A33-07 地塊24 班小學、24 班初級中學及地下社會停車庫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新增泊位400個;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項目GS1303-14 地塊公園綠地地下空間,新增泊位1125 個。

▲運河亞運公園(原城西公園)
將公共停車庫等民生項目列入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主動牽頭組織論證,落實多審合一、聯審聯批,積極推進公共停車庫項目建設。一是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在項目前期就介入指導服務,有效縮減方案設計時限;牽頭組織住建、交警、綠化、消防、停車辦等職能部門以及規劃、建筑、結構等行業專家,及時開展論證聯審。2021 年,通過在區投資項目審批中心召開重點項目會審、赴現場聯合踏勘、網上審查等方式,共計組織聯審會12 次。二是壓縮時限、精簡材料。公共停車場等民生類項目實行多審合一、模擬審批模式,通過“兩書合一”“書證合辦”等方式壓縮審批時限。利用杭州市公共數據工作平臺、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管理系統等公共服務平臺獲取營業執照、立項文件等審批材料,縮減辦事單位需提交的申請材料;通過“書證合辦”,將原兩個事項合計25 件受理資料壓縮為一個事項合計10 件受理材料,審批時限由原14 個工作日壓縮為1個工作日;對公共停車場類民生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環節實行告知承諾許可制,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2021 年,全區公共停車場類項目共計審批33 個,開工及續建27 個、共7142 個停車位。此外,運河亞運公園、運河中央公園等7 個公共停車庫已建成并通過驗收,新增泊位1497 個,有效緩解周邊區域停車難問題。
堅持規劃先行,以政策文件為指導,做到規劃實踐與政策引導匹配,科學規劃、分類施策。一是精準落實政策文件。該局精準落實《關于加強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土地供應與管理的實施辦法》《杭州市推進“空間換地”實施“畝產倍增”規劃管理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精神,鼓勵建設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公共停車場,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地塊容積率,占地面積不計入地塊建筑密度。零星國有建設用地不具備單獨招拍掛出讓條件的,經審查批準可以協議出讓方式供地。如,大關單元GS0502-G1/S42-34 地塊綠化及地下社會公共停車庫項目,與西側留用地項目整體開發,成功新增103個泊位。二是統籌規劃停車設施。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區分基本停車需求和出行停車需求,統籌布局城市停車設施。加強重點區域停車設施建設管理,優化停車設施供給結構。按照老舊小區改造文件精神,圍繞民生工作緩解重點區域停車難,會同住建、交警、環保、屬地街道、社區等單位,加強協同聯動,在朝暉社區、慶隆苑、天水巷等停車困難區域落實公共停車場6 處。
在落實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強化規劃統籌,在規劃編制、選址論證等前期環節,通過地下聯合開發、優化空間布局、互聯互通、共用出入口等方式深度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提高公共停車數量。在老舊小區改造、社區公園開發建設中,增設公共停車泊位,補齊老舊小區停車難短板。
在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審批納入綠色審批通道的基礎上,將建立全鏈條服務機制,涵蓋選址論證、項目選址、用地報批、方案設計技術指導、工程規劃許可、規劃核實及土地復核驗收、不動產登記等環節,做好全程跟蹤服務指導,依托“多規合一”“一地一碼”等協同平臺,提前介入指導、無縫銜接,縮短項目全流程、各環節的審批時間。
與區住建、交警、城管、停車辦、屬地街道等兄弟部門形成橫向工作合力,在土地挖潛、項目審批、驗收等各方面加強聯動,全面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解決城市停車難題。與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房屋征收中心、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等上級部門加強縱向溝通互動,在空間規劃、選址論證、土地利用、收儲出讓、不動產登記等方面進一步增加對公共停車場建設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