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曹琪斌 王 麗 徐斌
2022 年1 月5 日,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杭州至德清市域鐵路工程位列其中。至此,自2009 年開始謀劃的杭德市域鐵路“塵埃落定”。歷經十年的謀劃歷程,德清縣自然資源人一直積極參與其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杭德市域鐵路是湖州市第一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標志著德清進入杭州都市圈60 分鐘市域軌道交通圈層。同時,市域鐵路有別于干線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彌補了都市圈城市空間協調發展、提升城市群綜合交通水平的中短途軌道交通支撐體系。此外,杭德市域鐵路在繼杭嘉(海寧)、杭紹(柯橋)之后,填補了杭湖這重要一環,初步實現了十年前杭嘉湖紹構建都市圈市域軌道交通的設想,極大地推動杭嘉湖紹長三角黃金南翼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德清未來將更好地踐行“接滬融杭”城市發展戰略,依托軌道交通,構建區位交通優勢,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推動一體化發展。

▲杭州至德清市域鐵路線路走向示意圖
謀定而后動,十年謀劃大體可總結為三個階段。
早在2007 年,以實施《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和《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為契機,德清縣規劃局加強與杭州市規劃局等相關部門的交流和工作對接,于2007 年下半年與杭州市規劃局簽訂規劃共繪合作協議,共同研究銜接相關規劃。特別是2007 年杭州地鐵1 號線開工建設后,與杭州規劃局積極謀劃兩地的交通融入。2009 年,德清縣規劃局與杭州市規劃局共同委托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編制《杭嘉湖紹城際軌道交通規劃——杭州至德清軌道交通規劃》,規劃分別從軌道交通的兩種模式(市郊鐵路模式和都市區快線模式)出發,分東、中、西三通道方案研究杭德軌道接軌可能,推薦中線方案,也就是現在線位走向的雛形。
2018 年,在杭州都市區軌道交通建設進入快速化的背景下,杭州至德清城際軌道納入《浙江省都市圈城際軌道二期建設規劃》,為此,德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繼續委托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中線方案的基礎上深化開展《杭州至德清軌道交通線站位優化研究》,明確了車輛段選址,增加了城區內的站點,提出了軌道交通至高鐵德清站后繼續預留向東延伸條件等結論。
在線站位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委托深圳雷奧公司開展杭德城際德清段軌道沿線綜合布局及TOD 一體化開發研究,對各個站點周邊的空間布局、功能定位、TOD 開發的模式形態等進行了研究。提出德清之窗、德清之泉、德清之翼、德清之器、德清之心、德清之眼、德清之家、德清之樂、德清之巢、德清之源的總體設想。對軌道沿線詳細規劃道路交通、用地布局、用地指標進行研究調整,以更好適應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用地綜合開發利用。對用地資金進行整體平衡分析,明確運營保障事項。
杭德市域鐵路設想最初提出之際,杭州地鐵尚未開通,至于開通杭州都市圈層周邊縣市的市域軌道交通更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設想。規劃從更高站位,長三角一體化、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紹區域協同發展的視角,站在未來10 年乃至20 年長遠發展的角度,認定市域軌道交通是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抓手,規劃篤信一個夢想,不斷推動和深化方案。規劃是一個逐夢的過程,對于長遠謀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杭德市域鐵路整體謀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線站本身,還涉及到城市布局的方方面面。從謀走向到線站位確定再到用地綜合開發,仿佛是從水墨寫意線條到工筆細刻線條再到一幅水墨丹青山水畫的逐步深化與延展,通過軌道TOD開發,引導城市能級提升和沿線功能布局優化,規劃將軌道交通與城市布局統籌考慮,統一謀劃,推動項目落地,為城市發展爭取更大的效能。
規劃謀局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有繡花針般的精神。針對杭德市域鐵路方案落地過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問題,大到結合城市用地優化線站位及周邊用地優化,小到一個出入口臺階設計是否符合百姓使用需求,都需仔細研究。比如因防洪排澇要求的設計出口標高與城市道路人行道的銜接、出口交通接駁及風雨廊等細節問題,都關乎到百姓日后出行的體驗,規劃都通過站點周邊一體化設計,對其逐一優化,保證了項目方案的合理性及順利實施。

▲站房設計效果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