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琪
英語閱讀課一般分為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教師通常在讀后活動中整合和擴大學生的知識,使其深入理解閱讀文本,內化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讀后活動是閱讀的延伸,是學生在理解和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創新的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讀后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鞏固并運用所學知識。因此,精心設計的讀后活動對于成功的閱讀課來說至關重要。王薔(2006:201-202)認為讀后部分是拓展階段的閱讀課,旨在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魯子問、康淑敏(2008:95)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評論并充分利用在閱讀階段學到的知識進行討論、角色扮演、填空、復述和寫作。王媛(2009)提出讀后的四個教學目標。在這部分,學生可以鞏固并運用詞匯和語言結構,根據課文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培養積極向上的態度、道德情操,增強思維品質。余演林(2012)認為讀后活動是用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教師必須思考設計讀后活動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梅德明和王薔(2020)指出,語言能力是基礎要素,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它們共同服務英語課程的總目標。然而,在閱讀了一些文章后,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教師在設計讀后活動時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影響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挑選了6堂高質量的高一英語閱讀課視頻,學習讀后部分的設計和實施,分析每堂課讀后活動的數量和類型,每項活動的教學目標所涉及的核心素養,并從讀后活動類型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對高中階段這6項讀后活動的設計特點加以總結。
該研究擬回答下列問題:(1)一共出現了多少讀后活動?它們分別是什么類型?出現的頻率如何?(2)讀后活動的教學目標中包含哪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3)讀后活動的特征是怎樣的?
研究對象為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的6堂閱讀課的教學視頻。首先,將視頻轉換成文字,統計讀后活動的數量。其次,按照輸入和輸出理論將這些活動分類,并嘗試分析、討論這些讀后活動的教學目標涉及的核心素養。最后,概括優質課中所使用的讀后活動的類別。
1.根據優質課視頻可以得出6堂優質課一共出現了15次讀后活動,且6位教師都設計了讀后活動。其中,1位教師設計了1個活動;2位教師各設計了2個活動;2位教師各設計了3個活動;1位教師設計了4個活動。每個活動的名稱及使用情況如下(見下頁表1):

表1:讀后活動統計表
2.分析得出,15個讀后活動中有2個輸入活動和13個輸出活動。輸入活動注重學生的聽力,輸出活動則注重學生的說和寫。經過分析發現,13個讀后輸出活動可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是基于文本理解的輸出活動,包括解析長難句,理解和總結文章的主題或主要思想;第二種是基于文本重構的輸出活動,包括對結構的復述和梳理;第三種是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包含角色扮演、訪談、討論和問答;第四種是基于鞏固練習的輸出活動,包括填空、任務型閱讀、完形填空等。每種活動的類型如下(見表2):

表2:讀后活動類型統計表
通過對每種讀后活動進行統計發現,基于文本理解的輸出活動只有1個,占6.7%;基于文本重構的輸出活動有2個,占13.3%;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有7個,占46.7%;基于練習鞏固的輸出活動有3個,占20.0%。每種讀后活動的比例如下(見表3):

表3:每種讀后活動的比例
從以上的統計和分析可以清析地看出,雖然6位教師都給英語閱讀課設計了讀后活動,但是每堂課的讀后活動的數量不同,且所有教師在讀后部分都設計了至少1個輸出活動。13個輸出活動可以分為4種類型,其中,使用最頻繁的是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其次是基于練習鞏固的輸出活動、基于文本重構的輸出活動,基于文本理解的輸出活動使用頻率最低。
1.核心素養的組成成分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20)。具備語言能力的學生能通過聽、說、讀、寫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識要求學生能理解中外文化差異,并認同中外優秀文化;思維品質包括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學習能力表現為學生主動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意識。只有將這四種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都納入教學范圍,教師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2.讀后活動中的核心素養
分析討論6位教師是否在讀后活動中融入了核心素養,結果如下(見表4):

表4:每個讀后活動包含的核心素養
由表4可知,每一個讀后活動中都融入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6堂高質量閱讀課的讀后活動在設立教學目標時都著重強調了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只有9個活動著重培養文化意識。這與閱讀材料的內容和活動的形式,以及文化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態度和行為取向有很大的相關性。
在英語閱讀課中,讀后階段是對課文學習進行深化和延伸,從而有效促進新知識內化的過程。安排適當的讀后活動是評估閱讀效果和鼓勵學生運用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設計適當的讀后活動是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6堂高質量閱讀課讀后部分的記錄和分析發現,6位教師都設計了讀后活動,說明他們都十分重視讀后活動的作用。
數據表明,6位教師運用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最頻繁,幾乎占了全部讀后活動的一半。在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傾向進一步安排與閱讀材料密切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生自我思考,將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結合,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在這6堂高質量的英語閱讀課中,6位教師運用不同類型的輸出活動提高學生的輸出有效性,說明他們善于設計創新、合理的活動,深入解讀文本。這6堂高質量閱讀課的讀后活動設計可以為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可得出以下結論:(1)6堂優質閱讀課共出現了15個讀后活動,輸出活動可分為4種類型:基于文本理解的輸出活動、基于文本重構的輸出活動、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基于練習鞏固的輸出活動。其中,使用最頻繁的是基于文本展開的輸出活動。(2)讀后活動中包含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3)讀后活動的特點:首先,教師傾向在讀后部分使用各種輸入活動和輸出活動。但活動的應用不是隨意的,它必須與文本相關,與學生的經驗相關,并使他們對文本有連貫的整體理解。其次,教師注意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融入讀后活動設計,是否應涉及某一核心素養與文本的內容和活動的形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