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高考經濟
伴隨著高考結束,高考考生們成為這個暑期的消費主力軍,買手機、考駕照、同學聚會……火熱的“后高考經濟”拉開帷幕。 “后高考經濟”并非全是商家的炒作,而確實有著旺盛的現實市場需求:告別高中生活,意味著考生們正式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他們需要在物質與精神層面自我豐富,家長也希望在孩子邁入大學前能為他們添置更好的學習和生活裝備。在消費過程中,他們直面誘惑,塑造自我的消費觀,并做出獨立的選擇,將自己與這個社會充分連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盲目消費不可取,消費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量力而行。 (摘編自《“后高考經濟”,是消費也是成長》,《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
劇怒癥
或許你已經發現,我們看劇的時候,彈幕上會頻頻出現“劇怒癥”這個詞。所謂“劇怒癥”,指追劇時人們會因為發現劇情或人物形象嚴重不符合現實、不合乎邏輯而感到非常生氣。比如,不管人物有什么樣的家庭背景,從事什么職業,一律住著干凈明亮的大房子,衣著光鮮,妝容漂亮,等等。“劇怒癥”現象,表明一些電視劇生產者與社會脫節,藝術創作脫離現實生活,也反映出觀眾對低質量電視劇不接受、不滿意的態度,他們呼喚更多高質量影視作品。單純用流量演員吸引眼球的電視劇生產方式已失去生存的土壤,電視劇生產者還須重拾工匠精神,深入觀察生活,挖掘優質題材,用心打磨作品,推出有新意和有價值的劇作。
(摘編自《群眾》2021年第12期)
數字藏品
2021年初,美國數字視覺藝術家邁克·溫克爾曼將自己創作的數千幅畫作組成了一幅數字藝術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并以巨額高價拍出。隨后,各界名人、互聯網巨頭、文化機構等相繼“入圈”,數字藏品熱度持續攀升。
數字藏品為數字出版物的一種新形態,最近在國內發展迅速,從2022年2月到6月,幾乎每天都有十多家新的數字藏品發行平臺出現。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線上冰墩墩NFT(用于表示數字資產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可以買賣)盲盒一經推出即售罄。3月初,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推出了演出行業首款數字藏品紀念票,超十萬人在線搶購。業內人士指出,數字藏品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規律。未來,數字藏品的發展還是要回歸技術和內容。
“中國天眼”發現地外文明可疑信號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2022年6月,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中國地外文明搜尋首席科學家張同杰教授透露,其團隊使用“中國天眼”發現了幾例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術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信號。
早在2020年4月28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稱, “中國天眼”發現首例持續活躍快速射電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藥介紹: “我們這次找到的是首個持續活躍的快速射暴……而且表現出非常奇特的特征,這種短促信號會反復發生,大概一小時三到四次爆炸,一次爆炸普遍持續千分之幾秒。”該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浩瀚宇宙充滿未知,你希望外星人存在嗎?
(綜合摘編自《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圖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鳥哥”:時代淘汰我,我又轉而擁抱時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農人”不斷涌現,他們在田間地頭生產、勞作,在希望的土地上生活并實現夢想。 “烏哥”楊軍昌是其中一員,他在自己的農村生活里加了點“調味料”,用簡單的鏡頭記錄著自己的日常生活。
“80后”楊軍昌出生在紹興市新昌縣上宅村。在做視頻之前,他像絕大多數的農村小伙一樣,是個普通的務工者,什么手藝都會一點。十年間,他擺過地攤,做過木工,干過裝修……“時代淘汰我,我又轉而擁抱時代。”201 7年前后,楊軍昌涉足短視頻制作領域。現在的他是個扎根農村的視頻創作者。他會在村里就地取材,做飯、作畫、做針線活、做木工……務工那些年沉淀下來的技能都派上了用場,一些很平常的農村生活,被他拍得妙趣橫生,鄉味十足。今年,楊軍昌進駐“嗶哩嗶哩”視頻網站,分享農村生活,收獲了數百萬粉絲,成為人們口中的“男版李子柒”。
楊軍昌表示:在外打拼二十多年,回到農村才發現,家鄉是什么都不缺的寶地。
(摘編自《“鳥哥”:叫我“新農人”》,《半月談》2022年第12期)徐穎:我不是“北斗女神”,是“北斗青年科研工作者”
24歲遇北斗,26歲博士畢業,32歲成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十幾年來,徐穎為促進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而奮力前行,攻堅克難。
秉持著“北斗是要用起來的”信念,科研之余,徐穎還致力于通過科普講座讓普通老百姓也能知北斗、懂北斗、用北斗。2016年,她因一段科普講座視頻走紅網絡,被網友冠以“北斗女神”的稱號。既可以在研究院攻克艱深晦澀的課題,又可以把科普講座講得“流暢得像首敘事詩”,這樣溫婉、知性、幽默的徐穎,頂著“北斗女神”的光環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徐穎表示,她不喜歡這個稱呼,而更想被大家稱為“北斗青年科研工作者”。